<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最初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是唐睿宗李旦为其父唐高宗死后献福而建佛教寺院,最初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荐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荐福寺吸引了唐代许多高僧,其中以义净法师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荐福寺毁于唐末战乱。后来,荐福寺搬到塔院即今小雁塔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山门北刻《最胜法门》。</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荐福寺古建筑群为明清两代重修,寺内古建筑群大体延续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时的布局。建筑前方大多竖立着对称的石碑,成为寺院内的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在慈氏阁南侧的天王殿遗址前,竖立着明成化八年(1473)所立的《敕赐荐福禅寺重修记》和北宋政和六年(1116)所立的《大荐福寺重修塔记》碑。</p> <p class="ql-block">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慈氏阁上悬挂的“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p> <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年间以来,因荐福寺内移来金代铸造的铁钟,寺僧晓扣之则清音远震,辅以雁塔秀影,形成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胜迹。</p> <p class="ql-block">金代铁钟作为文物陈列于荐福寺钟楼内。</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南侧,竖立着四块石碑,从东向西依次为:明正统十四年(1449)所立的《礼部劄付及荐福殿堂图》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所立的《重修荐福寺碑记》、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所立的《重修荐福寺碑记》、明天顺二年(1458)所立的《敕赐荐福禅寺重建记》碑。</p><p class="ql-block">荐福寺内的古树名木共计十棵,九棵为国槐,一棵楸树,距今约800一1300年左右。其中五棵国槐分布于大雄宝殿前中轴线两侧,其余四棵分布于慈氏阁南面和钟鼓楼之间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大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1989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26。</p><p class="ql-block">小雁塔地基前,竖立着两块石碑,分别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所立的《补修荐福寺宝塔记》碑和雍正十二年(1734)所立的《荐福寺来源碑》。</p> <p class="ql-block">白衣阁的北侧,竖立着两块石碑,分别为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立的《重修荐福寺碑记》和《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碑。</p> <p class="ql-block">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法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截至2019年末,西安博物院藏品有111928件/套, 其中珍贵文物11029件/套。</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唐三彩腾空马是最有代表性的丝路文物。</p><p class="ql-block">“唐三彩腾空马”作为国宝级文物,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极高,1966年出土于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制药厂的一座唐墓中,全长52厘米、通高38厘米,主要由胡人骑马俑和飞奔之马两部分组成,釉色沉稳,造型优美,线条平滑。三彩腾空马中的胡人少年身穿蓝色长袍,袖口卷起,露出前臂健壮的肌肉,腰间系有革带,革带上挂一袋囊,足蹬尖头靴。马的体形彪悍,作腾空跃起式,马耳如削竹、双目圆瞪,颈上鬃毛直立,膘肥体壮,四蹄劲健。</p><p class="ql-block">唐三彩的颜色很多,但制作蓝色釉需要使用金属钴。公元8世纪中国还没有发现钴这种金属,需要依靠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因而有“三彩贵蓝”之说。因此从釉料来源看,这件三彩腾空马所用料应为波斯传来,出现蓝色釉足以体现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镇馆四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背瑞兽葡萄镜 西安市灞桥区马家沟出土</p> <p class="ql-block">鎏金走龙 / 唐 / 西安市文物商店移交</p> <p class="ql-block">金凤 西安市灞桥区郭家滩出土</p> <p class="ql-block">镂空回首金虎 战国.秦(公元前475-前221年)</p><p class="ql-block">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虎饰 战国.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1979年陕西省宝鸡市虢镇征集</p> <p class="ql-block">嵌眼纹玻璃金鎏金神兽形青铜饰件 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1972年西安市未央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鸿雁形薰炉 汉代</p> <p class="ql-block">“梁山宫”铜薰炉 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1980年西安市未央区征集</p> <p class="ql-block">飞鸟代柄薰炉 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1965月西安市莲湖区出土</p><p class="ql-block">蝴蝶纹银碗 唐代(618-907年)</p><p class="ql-block">1966年西安市碑林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花鸟蝶纹银盘 唐代(618-907)</p><p class="ql-block">1972年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p> <p class="ql-block">永盂 西周 1969年西安市蓝田泄湖出土</p> <p class="ql-block">鸟形车饰 西周</p> <p class="ql-block">凤流盉 战国</p> <p class="ql-block">昆阳乘舆鼎 西汉</p><p class="ql-block">1961年12月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高窑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铺首 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宝相花纹盘(陶) 唐代</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文物商店移交</p> <p class="ql-block">镇馆四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隋开皇四年董钦造一佛二菩萨像“艳冠群佛”,是博物院镇馆四宝之一。造像通体鎏金,由高足床、一尊佛、二位菩萨、二个力士、一个香薰和两蹲狮等组成。据说,造像的构件都单独铸造,可以拆卸的。</p><p class="ql-block">佛像1974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此像通体鎏金,通高41厘米,镌刻隋开皇四年(584年)董钦造弥陀之铭文。弥勒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面型方整,作螺髦,袒右肩,著袈沙,大衣贴肌透体,褶纹简练流畅,雕刻比例适度,堪称艺术佳作。</p><p class="ql-block">比较有意思的是,长安这一带在隋之前是北周。北周时期的造像通常比较健硕,而这件造像,佛像的形象都比较苗条,是与北周同时的北齐风格。</p><p class="ql-block">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帝,经历38年。有这样一件带年款的东西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蚌刀 西周</p> <p class="ql-block">陶水管道 战国、秦代</p><p class="ql-block">2006年出土于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东北约500米处的战国秦上林苑五号建筑遗址中。</p> <p class="ql-block">龙纹空心砖 汉代</p> <p class="ql-block">龙纹瓦当 汉代</p> <p class="ql-block">彩绘百枝陶灯 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2010年西安市征集</p> <p class="ql-block">三彩四系罐(陶) 唐代(618-907年)</p><p class="ql-block">1990年西安市莲湖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釉皮囊壶 西安市东郊沙坡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高抛髻女立俑 唐代 1988年西安市新城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双垂髻女立俑 唐代</p> <p class="ql-block">男装抬手女立俑 唐代 1982年未央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绘小憩骑驼俑 唐代</p><p class="ql-block">1987年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绘骑马狩猎胡俑 1991年西安市灞桥区唐金乡县主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架鹰狩猎俑 唐代</p> <p class="ql-block">驮鹿狩猎俑 唐代</p> <p class="ql-block">三彩抱幢狮子 唐代 1978年新城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栽物卧驼 唐代 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骑驼奏乐俑 唐代 </p><p class="ql-block">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童子叠伎俑 唐代</p> <p class="ql-block">婴儿襁褓陶俑 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关中元代陶俑</p> <p class="ql-block">彩绘中官帽俑(陶) 明代(1368-1644年)</p><p class="ql-block">1999年西安市雁塔区明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菩萨像 隋代(公元581-618年)</p><p class="ql-block">1987年西安市莲湖区唐礼泉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唐代铁佛像</p> <p class="ql-block">安仁坊在西安是个悠久的地名,是唐长安城109坊中最著名的坊街之一。那时的安仁坊位于朱雀大街东面,从南往北数是第七个,从北往南数是第三个,坊里有个荐福寺,和驰名中外的大雁塔齐名的小雁塔就是荐福寺的镇寺之塔。</p> <p class="ql-block">安仁坊遗址</p> <p class="ql-block">安仁坊本名安民坊,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改称为安仁坊。</p> <p class="ql-block">鸟瞰小雁塔、西安博物院。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摘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