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起 淄博烧烤突然火了起来,也带火了沉寂很久的博山陶琉大观园和博山菜。博山这个小城也开始慢慢进入国人的视野。</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博山,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17岁那年,因为求学,工作离开了它。但博山一直是我魂绕梦牵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何为故乡,就是你可以吐槽种种缺点但听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可以说博山交通太不方便了,连汽车客运站都取消了。要是别人说,我肯定就会反驳,博山在120年前,就通火车了,那时,多数地方还在坐马车吧。</p><p class="ql-block"> 我可以说博山现在太没有活力了,年青人找个三四千元工作都困难。要是别人说,我肯定反驳。博山在一百多年前,就基本进入工业文明了 ,盛产煤炭,以陶瓷琉璃生产闻名全国。</p><p class="ql-block"> 我还可以吐槽更多,也可以反驳更多。这些都源于对故乡的爱。博山有辉煌的过去,不希望在当代中沉寂。</p><p class="ql-block"> 作为博山人,为故乡做不了什么,就把过去拍的照片整理一下,在网上找些介绍博山资料做成一个美篇,希望为宣传故乡尽点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先简单介绍一下博山,介绍文字参考网上资料改写。</p> <p class="ql-block"> 博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区、中国陶瓷名城、中国琉璃之乡。</p> <p class="ql-block"> 博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陶琉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源远流长。陶琉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p> <p class="ql-block"> 1869年的春天。德国地址学家李希霍芬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对山东的煤矿、地貌及经济价值进行了全面调查。这里富饶的物产和淳朴的民风让他喜出望外。在其研究专著《中国》的第二卷中,他甚至将博山城形容为“是我迄今看到的工业最发达的一座城市。所有的人都在劳动,都有活干。这个城市有着众口皆碑的工业城镇的声誉。这里的优质煤蕴藏在景色美丽的地方,这些煤很早就用于各个工厂,而这些工厂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叫“图说博山(一)”,用我拍的照片来介绍孝乡博山,陶琉博山文化和文化博山。下面是美篇正文。</p> 美丽博山 <p class="ql-block"> 博山山水秀丽,青山四面环绕</p> <p class="ql-block"> 孝妇河穿城而过,奔涌向前不回头。</p> <p class="ql-block"> 冰雪覆盖的孝妇河,宁静安详。</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下的孝妇河,灯光璀璨。</p> <p class="ql-block"> 孝妇河壁画建于1994年,总长5千米,总面积16000平方米,是世界最长沿河玻璃壁画。东岸展现的是博山的自然景观“颜神八景”和八大风景区,西岸展现的是反映博山人文历史的“博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孝妇河壁画已不仅仅是一道城市风景,它可以堪称一部博山的社会发展史,一幅博山的全景图,一个蕴藏了博山两千年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反映博山沧桑变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有河就有桥,孝妇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重修或新建桥有15座,桥的造型林林总总,桥两岸请当代名人或学者周谷城, 臧克家,沈鹏,陈从周,程思远,黄苗子等二十多人题写桥名。以后,在孝妇河又建了多座桥,现在估计桥应该有二十多座了。</p> <p class="ql-block"> 后面这座铁路桥,已有120年的历史了,现在仍然正常使用,见证了博山曾经辉煌。</p> <p class="ql-block"> 这里面最著名的是永济桥,俗名七孔桥,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前。永济桥历史多次毁于山洪,又多次修复。现在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博山是“华夏孝乡”,在这里,颜文姜的孝道故事家喻户晓。被当地人称为“大庙”的颜文姜祠里供奉着“顺德夫人”——颜文姜,祠里讲述着千年前她的孝道故事,赞美着她的善良与坚毅。</p> <p class="ql-block"> 文姜庙会是博山人民自发组织的盛大民俗活动。祭祀孝妇颜文姜“颜神”的庙会,历史传统上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四月十八和七月初三有三次庙会,七月初三为颜文姜寿辰之日,前四天以颜文姜“回婆家”民俗活动开始,庙会规模最为盛大。</p> <p class="ql-block"> 文姜广场前建有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p> <p class="ql-block"> 博山铁路,又称博山线,是胶济铁路的延伸线和第一条支线。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建成,博山支线同期竣工通车。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从这里坐火车去济南求学。十多年前,从博山到张店的支线就停运了,到现在一直亮的是红灯。值得高兴是市政府最近启动了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该工程拟将张博线改造为全封闭全立交国铁I级铁路,双线电气化,采用动车组运行。用不了几年,这里就会变成绿灯。</p> 陶琉之乡 <p class="ql-block"> 自北宋始,博山陶瓷业兴盛、匠人云集,成片的窑火与市井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烟火延续千百年,充满了奇异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是博山陶瓷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这里包括陶瓷博物馆、琉璃博物馆、人立琉璃艺术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 每处场馆内都展出了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陶瓷藏品、古法手工高端艺术品及内画、灯工等所有门类</p> <p class="ql-block"> 如果要买火爆全网的陶琉制品,就去旁边的陶琉大观园转转,一定会给你惊喜,一定也不会让你失望。</p> 齐鲁古镇 <p class="ql-block"> 博山古称颜神镇,与潍坊的景芝镇、临沂的兰陵镇并称齐鲁三大古镇。在当时,三大古镇都是经济发达的重镇,而颜神镇,是拥有中国最早期镇志的古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主要介绍新开发的景点-颜神古镇和新修缮开放的八陡老街。</p> <p class="ql-block"> 颜神古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景点,位于博山区山头街道、以古窑集群为特色的传统街区。采用极富感染力的东方美学设计风格与古老传统的街巷和老厂房相互融合、交汇,成为创造性融合传统文化特色和时空概念的文旅街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博山陶瓷厂第五车间原址,在这里实现了陶瓷烧成工艺的重大革新,是现代工业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 现在对这条60多米长的隧道窑进行改造修缮,把车间内的工业设备留在原地,成为一个工业博物馆。以文化旅游盘活老厂房、老建筑,让工业遗产发挥新作用。</p> <p class="ql-block"> “百年之光”淄博工业百年主题展,介绍淄博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 这些用来烧制陶瓷的古窑大多为圆形,如同一个个馒头,而窑顶则有专门的烟囱,因此当地人依然习惯的将这种窑称之为“馒头窑”。</p> <p class="ql-block"> 白衣庙窑炉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走在颜神古镇的匣钵墙边,穿越多个维度的时代空间,触摸从前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光仿佛停留在古老的街巷中。</p> <p class="ql-block"> 侧耳倾听,千年古窑的喃喃低语尽显岁月的悠长。匣钵、窑墼营造的独特氛围,处处彰显文艺气质。</p> <p class="ql-block"> 博山也是鲁菜发源地之一 ,吃了博山饭,围着世界转。</p> <p class="ql-block"> 一条老街,最能留住一座城市的回忆。八陡老街现有建筑群以明清民居四合院建筑为主,另有宋代古窑遗址、明代关帝庙等等各种历史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青砖黛瓦,四合小院,斑驳的墙壁映着清浅的日光,雕花老窗勾勒出岁月的模样,在老街,放下忙碌,品历史古韵,赏百年古居,尝博山美食。</p> 文化之乡 <p class="ql-block"> 博山历史悠久,历史名人也层出不穷,比较有代表性有赵执信和孙廷铨。</p> <p class="ql-block"> 赵执信(1662~1744)淄博博山人。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城东的赵执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赵执信故居。</p> <p class="ql-block"> 赵执信花园。</p> <p class="ql-block"> 孙廷铨(1613年-1674年),山东博山人,明朝崇祯十三年进士。后降清,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少保、秘书院大学士等职。他著有《南征纪略》《颜山杂记》《汉史亿》《琴谱指法省文》等书。尤其是他所写的《琉璃志》,是他一生对祖国科学技术所做的最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博山,知道孙廷铨名字的人并不多,但提到“孙阁老”,几乎家喻户晓。主要原因便是“阁老”的地位、声望显赫。孙廷铨在清代做过“三部”尚书,还曾教过康熙皇帝,辅佐康熙亲政,被称为“一代帝师”。</p> <p class="ql-block"> 孙廷铨故居历经百世沧桑已经破败凋零,据说当年这相府有三百多间房屋,现在仅剩三十多间,从二零零八起,博山区政府投资在原来基础上修旧如旧,使这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供后人游览参观。</p> <p class="ql-block"> 后院北侧有一座五层楼阁(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名曰“山雨楼”,是孙廷铨藏书之处。当年这里是博山最高的建筑了,历经四百多年完好如初,这一层和二层的窗户都是用整块石头剔凿加工而成,非常坚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