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第四省(一)

向海(杂文小说随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01</h1> <h1> 早晨去东北市场,路过一个公交点,看到一对老夫妻,老头奋力推老太上车,又紧跑几步,从后门挤了上去。听说公交司机抱怨,一车三四十号人,没有一个人买票,全是享受免费的老年人。<br> 这些老年人,北方居多。<br>  随着外来人进入,很多线路,公共汽车停运了,很多司机不愿干了,改行开网约车。原因是ZF没钱补助,开不出支。据说东方市今年涌入的外来人,有三十多万,而本市全域人口,也就40来万。<br>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公交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位”,早已成为全社会共同争议的话题,继而出现“公交车老人占座位”。部分城市老人逛早市,造成运力紧张。社会呼吁,请把早高峰公交车让给上班族和学生。<br>  在海南,老人差一点挤垮了公交公司。</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02</h1> <h1>  网上称海南是东北的第四省,毕竟这里东北人居多。海南公布有说服力的一个数据,就是房产拥有率。每三套房中,东北人就拥有一套。</h1><h1> 在海南,路上打辆出租车、饭馆里吃顿饭、公园里遛个弯,甚至随便找个人问路,乍一听声音,都是东北大碴子味。</h1><h1> 我从网上看了一些资料,结合朋友之间的探讨,解了惑。</h1><h1> 东北和海南,虽然是不同的起点,但在90年代都陷入衰落期。老气横秋的东北,开始走下坡路,经济低迷,国企破产,员工下岗,奏响一片哀鸣,出外谋生是很长一段时间东北人的险峻面临。</h1><h1>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建国后的海南,一直恪守南疆,城市发展方针也都是围绕国防进行。待从广东分离,独立建省,才开始慢慢转型。 </h1><h1> 国家政策的引导,东北领导主政海南,加之海南地产在东北的招商立竿见影,蹒跚起步的海南,成了当时很多东北人投资的最佳选择。剽悍的东北人成功转成岛人,又引领一批批亲朋好友做冬来春走的“鸟”人。</h1><h1>  当年解放海南岛的部队是东北的,可谁也没想到,过了50年,他们的后裔又杀回来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03</h1> <h1>  东北人在海南的名声不佳。影视形象中,大多是大金链子、彪悍、豪爽、嘎嘎冷、二人转;现实中,粗鄙浅薄、嗜酒和吹牛逼,几乎成了海南人眼中东北人的标配。当地做生意的人多,特别烦的是抱团取暖似的欺行霸市,打架斗殴,做生意没有信用。</h1><h1> 说起打架,大多经历“看不顺—动嘴—动手”三个步骤。一般来说,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时间弹性很大,继续,才有可能进入第三步。短的也有。北方人性急好面子,能动手绝不“瞎哔哔”,简单的一句“你瞅啥”,足以成为开打的诱因;南方人往往注重的是第二步辩理,然后就没有第三步了。当然,现在的人,大都有了法制意识,打架都看成本,轻易不动手了。否则,警笛一响,一般都是各打五十大板,犯不上。</h1><h1> 一个最北端,一个最南端,相当于国域的两极,有风俗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问题,最好就事论事,咱不要地域黑哦!就像心情不顺的时候,前任想起你,就烦的不行不行的是一个理。</h1><h1>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位思考才是真道理。谁又能质疑东北人带动了三亚的经济?起码我不就是吃住消费在海南吗?!</h1><h1>  你的筐里是烂杏,并不等于别人的筐里就没好桃。</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04</h1> <h1>  闲了,波哥和我喝酒聊天。</h1><h1> “我发现很多海南人对东北的印象模糊。”</h1><h1> “怎么说?”我顺着捧了一下哏。</h1><h1> “这里很多年轻的,大多知道哈尔滨、七台河、佳木斯,却不知道有沈阳长春,很少有人提及长白山。”</h1><h1> “黑龙江的人特别多,这倒是事实。”我漫不经心。</h1><h1> “有人很过分,说北京是东北的。”</h1><h1> “北京确实在北面。”我嘻嘻。</h1><h1> “更过分的是,有一个人跟我聊,说他到了东北的合肥,零下十多度,冻的够呛。”</h1><h1> 卧草,没法聊了。</h1><h1> 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