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终岁尾,杨森阿訇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全顺楼举行。至亲相聚,是一个寒冬里最温暖的怀念。一本设计制作精美的纪念册,一份本土民族文化精神的遗产,成为兰州坊回族文化前所未有的总结。收藏曾经的感动和今天的感悟,惠及广大穆斯林群众,意义非同寻常。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备受尊敬的一代宗师——杨森,生于兰州,代表兰州,兰州的骄傲。他是在原来的理论实践上,发扬光大,走出新的途径并形成新的理念程序,从而惠及后来者的代表人物。他以崇高的精神风范和卓越的文化修养,为世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森1922年5月25日出生,幼年时就表现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少年时在青海西宁东关大寺学习,诵读优美,学业优异,一时在西宁传为佳话。24岁时在临夏穿衣毕业,获得阿訇学位,从此开始了他63年的宗教职业生涯。他的精神内存和生命源泉是信仰、是文化、是教育、是知识,是智慧和善言、是幽默和亲切。他对文化的尊敬、谦虚,对平民百姓的谦和、善良,对外族人的友好、和悦,是他最优美的精神风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自1979年担任水上清真寺开学阿訇,1990年担任兰州西关寺教长到2008年归真。曾担任兰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连续四届担任政协兰州市委员会副主席,连续两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3月在参加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在兰州文化、政治、社会上获得有如此高的荣誉,无人能比无人能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前,按照官方对杨森的评价,“是甘肃省伊斯兰教界德高望重的代表人士,是深受广大穆斯林群众和全省各族各界群众尊敬的宗教学者,是深受党和政府信任和尊敬的亲密朋友,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工作的楷模。政治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上层人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见,长期以来杨森阿訇为协助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团结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广大穆斯林群众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积极维护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团结和顺、和各民族友人广交朋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安定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不仅精通伊斯兰教义,是个虔诚的穆斯林;而且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是传统文化的自觉践行者。作为伊赫瓦尼大阿訇,“凭经立教”,团结大众,“天下穆民皆兄弟”。坚持正统与传统,坚持中正与中道,从不搞教派对立。他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平安、平和、平淡、平稳,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赢得了众人的尊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重视教育眼光长远,前瞻性敏锐。他治学严谨,提倡“中阿并举”,倡导教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水上寺、西关寺开学当教长三十载,吸引了无数慕名求学的弟子。都是平民百姓的孩子,杨森阿訇像慈祥的父亲给予每一个学子细微的关怀。因为他知道,他们都是在精神上来找亲人的。他时常鼓励后辈人崇德修学,做社会表率,倡导学习汉文和历史等功课,创办女子学校。他的“教诲”让弟子们心生敬仰,他的“智慧”让弟子们心悦诚服。为了让弟子们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杨森阿訇,主动上门聘请地方知名老阿訇、国外留学归来的学子,还有本地学校的优秀教师给学生上课,他是俯下身子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让更多穷人家的孩子学到更好的文化。这些弟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个个都是很接地气的优秀人才,收获人生幸福,成为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是心中有爱的人,为了自己的信仰与心愿,每天都有事可为,每天都有温暖在流转。他留给我们的是思想和精神,是谦虚和低调,是清白和纯洁。走近他的思想,读懂他的文化,了解他的情怀,一生爱国爱教,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兰州穆斯林的追求,也是发扬和光大民族优秀文化所需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森是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知名度最高的阿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人士。在国内他代表兰州阿訇,在国外他代表中国穆斯林、中国“伊玛目”(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领拜人”、“表率”、“率领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3年8月,他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派遣,前去埃及参加伊斯兰国际学术文化报告会,当时有来自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参加学术文化报告会。杨森阿訇在大会上宣读了《中国穆斯林伊斯兰教育的历史及发展》的论文,在与会代表中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赞同,埃及穆巴拉克总统,给杨森阿訇授予一枚总统金质奖章。杨森的大会发言,刊登在埃及《金字塔报》头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4年3月,他应马来西亚政府副总理奥斯曼的邀请参加“中国政府派伊玛目访问团计划””前去参观、访问,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历时三个月,杨森阿訇走遍马来西亚的14个州,所到之处与当地群众见面交谈,接受媒体采访宣传甘肃,介绍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经济状况、发展前景,受到马来西亚各地群众的热情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以体面,谦和,尔林(知识、学问)好、绥范替(品质)佳、具有欧莱玛依(学者)精神风范,展现出中国穆斯林的优秀,赢得教内教外人的尊敬和服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归真是在2008年11月19日,享年86岁。月光如水,思念如潮,他的影子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他的故事是温暖的历史,离我们很近,跟我们很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纪念活动超出我的想象。马中笑、杨光荣、穆文瑞、马忠、张国军、马玉祥、马建威、摆明、唐增禄等热情发言,杨文斌、麻弘、马光明、马建斌、华兴、马雪林、马援东、马千嵘等体会慈爱,深思教诲。马超博士撰文《一生爱国爱教爱家乡的好阿訇》,对杨森阿訇一生经典事迹作了介绍;远在外地的杨森弟子马光忠教长、线春光老师、马媚娜老师等撰写了回忆恩师的文章;韩海潮夫妇专门请了青海河湟民族书画研究院院长马国良,题赠了“爱国尊教 一代典范”的书法条幅送到会场……深深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动,暖暖的话语传递出藏在心底真心的祝愿。体现出的不仅是感情的升华,更是充满了文化情怀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普遍的文化意义和思想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对这位大阿訇的回忆和敬仰,不时传来阵阵赞美和掌声,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座谈会上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这位宗师的敬意和感激,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例如:“杨森是以信仰人格以身作则的楷模”“对中国的伊斯兰做出了贡献的平民阿訇”“一生爱国爱教爱家乡的好阿訇”“让我们看到了做人真正的清白、干净”“奠定了兰州教门的基础”“是自觉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率,”“在兰州伊斯兰教领域内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物,”“民族团结的典范宗教职业者的楷模”等等。整个纪念活动的气氛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馨,仿佛与这位宗师的心灵再次相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念杨森阿訇,我们要学习他什么!作为一个鲜明典型,杨森的内在气质和人格魅力以及在文化方面的素质和积累,是构成他人格素质的重要因素。我以为,杨森一生中最具特质的是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对此,我有三点体会。</p> <p class="ql-block"> 一是杨森阿訇的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在塑造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气度从容,在他身上有一种风范的力量,就是价值辐射力和让人们无条件追从的能力。他内在的文化修养,不仅塑造了个人的性格和行为,还影响了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所在的社会环境。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宗教价值,还要看到他团结包容的社会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他还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环境中,他特别重视遵循良好的习惯,比如,早起、仪容、言谈、仪态、举止、俭朴,反映出一个人的礼貌、态度、性格、知识、理解、价值观和审美观。对此,在马超博士的怀念文章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杨阿訇美髯飘飘,生活起居,喜欢干净,崇尚整洁,年轻时玉树临风,英姿勃发,这是人共皆知的。当年虽然年事已高,一袭长衣不染尘色,衣帽穿戴不驻尘埃。那时,我眼中的阿訇,虽不苟言笑,急中生智,却声如洪钟,譬如“六毛钱”,他竟会很严肃地用方言提醒我“陆毛”,抑扬顿挫,给听者一种重要的事说三遍的尊者形象。”</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的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它使我们能够以更深层次的方式理解和体验世界。</p> <p class="ql-block"> 二是杨森阿訇的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无不体现出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的风范在他的内在能量上,包括他的判断力、洞察力、说服力、影响力等,有一种能够迅速影响与改变他人的魅力。同样的,他卓越的文化修养,通常能以谦和、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这种态度源于他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接纳和尊重,能够欣赏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善于倾听,懂得尊重,这样的特质使得他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在许多小事上体现出了大道理。在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人,往往能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所涉及的主题,更准确地把握时代需求,从而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 三是杨森阿訇的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在他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始终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p><p class="ql-block"> 杨森阿訇心态坦然、沉稳大气,这种气质来源于他的内心世界,是他在生活中不断磨砺和积累的结果。13岁时,母亲因兰州东关火药局发生大爆炸(1935年10月20日),不幸被震落的屋梁砸伤,不日而逝。孤苦伶仃的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安葬了自己苦命的母亲,外出寻亲求学。中年时期的他,为了养家挣取生活费,在伏龙坪牛奶场当工人、每天骑着三轮车卖牛奶。他是经过灾难和逆境锤炼了自己的信仰和耐力的人。能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性。然而,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磨炼、理解和实践。一旦我们投入其中,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投入所带来的回报是无比丰富的。它不仅丰富了我们自己,也丰富了我们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怀念杨森阿訇,我们看到了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容见气度,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修养,这是杨森阿訇一生的财富。我们要善于从民族传统文化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人人努力为民族文化进步做贡献。更加珍视并培养自己的精神风范和文化修养,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更大作用。这也正是如今所有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喜欢的善功美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