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秦集村

旭日东升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日月如梭,转眼冬至到,天气寒,匆匆忙忙又一年。</p><p class="ql-block">因工作原因,已有段时间未去帮扶村了,前几日给村支部书记和老会计通电话,聊了聊村内近期情况,得知秦景寿书记因年龄原因已从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心中不免升起一股难以表达的依依不舍与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转瞬间从入村开展帮扶已四年有余,几年来特别是扶贫工作期间,帮扶工作组和村干部们在一起工作生活的场景以及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初,根据上级安排,我和局里十几位同事一起来到了侯咽集镇秦集行政村,开展入户帮扶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秦集村位于郓城西北方向,距离县城约12.5公里,东与侯楼村接壤,北与杨孟庄、井李庄村相邻,西靠贾楼村,南与密桥、刘楼、徐桥等村相连。</p> <p class="ql-block">秦集行政村由秦集和安庄两个自然村组成,共9个村民小组,1670余人,400余户。</p> <p class="ql-block">秦集自然村主要有秦、李、刘、樊四个姓氏,其中秦姓占大多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秦集建村时间较早,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明</span>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祖从山西洪洞县城南6公里秦堡村迁至郓城西北12.5公里,定居后设集,故以姓氏命名为秦集。</p> <p class="ql-block">安庄自然村主要有王、张、谭、郭、赵、宋、路7个姓氏。安庄建村也有三百多年,初始安姓和董姓迁此定居,取名安家庄,后安姓、董姓乏人。约二百六十年前,王姓由城西北胡坑、张姓由河北迁此定居,村名仍沿用安庄。</p> <p class="ql-block">秦集行政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该村耕地2860亩,人均1.7亩,相对较多。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少量大豆、高粮、谷物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桃树、梨树、蔬菜、棉花等。除种植业外,外出务工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秦集行政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2020年又把村内剩余街道、胡同铺上了混凝土或红砖,全部实现了“户户通”。对全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多次整治,给村民创造了一个清洁、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2021年村里新建了百姓大舞台,每天晚饭后,本村秧歌队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优美的秧歌舞,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秦集村还建设了十几套高标准老年周转房,房子设计合理、质量好、设施全、环境优美,院内还配备了不少健身器材,孤寡老人可免费入住,是他们养老的理想住所。</p> <p class="ql-block">2022年,在建中的郓鄄高速和德单(德州一单县)高速在秦集村西北交叉,新建一座互通立交枢纽。两条高速建成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行驶在高速上即可眺望美丽的秦集村。</p><p class="ql-block">同年批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又为村里修筑了大量混凝土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新打了几十眼机井,并解决了配套设备,秦集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p> <p class="ql-block">每到春夏季节,街道两侧、村民院内,各种果树和绿化树生长茂盛、鲜花盛开、蜂蝶飞舞、空气清新;秋季天高气爽,桃、梨、山楂、柿子、石榴、核桃等硕果累累,色彩斑斓,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秦集村取得这样的成绩,全靠村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苦干实干,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取得的。</p> <p class="ql-block">秦集村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秦集村红白理事会章程》,针对原来盛行的大办红白事、铺张浪费、奢侈攀比之风进行大力整治,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并明确红白事标准和要求,逐渐实现了“婚事新办、喜事廉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使红白事<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受到全体村民一致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秦集村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秦集村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于荣誉称号,那一块块匾牌的背后倾注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年的心血与汗水。</p><p class="ql-block">▽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村”。</p> <p class="ql-block">▽2006年6月被中共郓城县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2007年3月被中共郓城县委、郓城县人民政府评选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p> <p class="ql-block">▽2010年7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选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被中共郓城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被中共郓城县委授予“全县干事创业好支部”</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又被菏泽市委评为“菏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p> <p class="ql-block">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村党支部书记秦景寿为首的村两委就是带领全村致富的火车头。</p><p class="ql-block">秦景寿从1975年开始在生产队当会计,1985年到秦集大队当会计。自1992年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连选连任达30余年。2021年四月份村两委换届改选,秦景寿再次被推选为秦集行政村党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秦景寿书记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忘我工作,干事创业,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努力想方设法解决。他讲政治、顾大局、勇担当、善作为,坚持做实事、做好事,时刻为全体村民着想,工作认真负责。任职以来,他就如何服务于村民、加速村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出主意、想办法。秦书记这种为公为民的办事态度和那无私的情怀,得到了秦集全体村民的高度肯定和赞扬。秦书记已70多岁了,在全县也是年龄最大的村干部,前段时间由于身体原因自愿让出支部书记岗位,但由于他在群众中极高的威信和出色的工作能力,镇领导安排他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辅佐新支部书记工作,继续发挥余热。</p> <p class="ql-block">秦齐云从1992年担任村里会计,已默默辛勤工作30年,人很实在,不会花言巧语,但干工作踏踏实实,业务能力一流。村里帐目清清楚楚,哪个村民小组情况怎么样,谁家几口人,每人耕地几亩几分几厘,他张口就来。对村里贫困户的情况他更是了如指掌,所有贫困户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住房情况、收入情况、病残情况、致贫原因等记得清清楚楚,为我们驻村扶贫工作组提供了很大帮助,大家都非常亲切地称他为“活电脑”。秦齐云今年已67周岁了,虽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村会计职务,但由于他业务熟、在村民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干部群众离不开他,依然要求他协助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工作。</p> <p class="ql-block">王林聚主任也是一名任职40余年的老村干部,历任安庄村支部书记、秦集行政村主任,兢兢业业干工作一辈子,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p> <p class="ql-block">秦集村村办企业不多。村东扶贫车间内有家铝合金门窗厂,村周围有几户养殖场。村西头村委会南侧还有一家名为“黄河酒业酿酒基地”的酒厂,说是酿酒基地,其实生产规模并不大,只有十几个发酵池。酒厂以高粱、小麦等为主要原料,采取传统工艺酿造的浓香型纯粮酒,具有窖香浓郁,香烈纯正,回味绵长的地方特色。该酒厂虽然名气不大,但每到开窖出酒之时,就有不少外地客商来此购买原酒,回去再勾兑成各种各样的瓶装酒出售;附近几个村好喝酒的村民也争相拿着塑料桶来灌酒,平时在家没事或干活累了,炒几个小菜,倒上一杯这纯正高梁酒,慢慢地呡上几口,绝对能喝出幸福状,第二天也不会头痛,与其它勾兑的低度酒相比要好多了。秦集酒厂的原酒度数比较高,一般都在50度以上,故饮此酒要适量,微醉即可,切不可过量,否则一旦醉酒,既伤身体,幸福状也全无了。</p> <p class="ql-block">▽东北高粱,粒粒饱满</p> <p class="ql-block">▽打碎的高梁</p> <p class="ql-block">▽上笼蒸。碎高粱和稻壳掺合到一块蒸一个多小时,稻壳起到透气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爱喝酒的人都知道,酒厂酿造出的酒“二锅头”最好,即在经过第二锅烧制时的“锅头”酒,这酒非常纯正、无异味,浓度虽高但不烈,醇厚绵香。如果灌取60度左右的“二锅头”酒,并把它装坛密封储存,经过长时间醇化,那样的酒就更好喝了。如果没有熟人,老板是不舍得给你灌二锅头酒的,否则剩余的酒品质就差了。当然,如果找到酒厂老板,价格再出的高一点,也许会给你弄几斤上好二锅头尝尝的。</span></p> <p class="ql-block">我一般不喝白酒,但见大家一说这白酒不错,就灌了几斤,存放起来,准备十年八年之后再拿出来品尝。</p><p class="ql-block">别人给介绍了一个淹咸鸭蛋的方法,就是把鸭蛋洗净凉干,在高度白酒里浸泡一下,然后放到盐里滚一滚,沾上一层盐后,放到盆里或塑料袋里封闭储存,二十天以后就淹好了。我用秦集酒厂的酒试了一下,淹出的咸鸭蛋既不是很咸,蛋黄里的油又特别多,稍有不慎就会淌出来,品尝一下,好吃极了,这说明酒的品质还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初到秦集村入户帮扶,大家首先逐户调查走访,所帮扶的贫困户大多年老多病、身体残疾,生活困难。每到一户,大家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无自来水,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家中有无读书郎,六看有没有病人卧在床,七看家庭环境卫生脏不脏,八看国家扶贫政策享不享。逐一摸清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制订“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开展精准帮扶。</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眨眼四年过去了,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镇、村两级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帮扶工作组全体同志的辛勤努力,秦集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扶贫工作顺利完成,圆满收官。</p><p class="ql-block">我们帮扶工作组与秦集村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纯真的感情,大家忘不了为扶贫工作共同战斗的日日夜夜,忘不了不畏严寒酷暑挨家走访座谈、了解情况,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开展精准帮扶,忘不了手持扫帚、铁掀为贫困户打扫卫生时弄脏的衣服和脸庞,也忘不了为贫困户送去棉衣、棉被、大米、面粉和食用油时那一张张感激的心情。帮扶工作经历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从懵懂无知到信心满满、大家全力以赴,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成功的收获。</p><p class="ql-block">看到贫困户脱贫后的那一张张笑脸,大家也露出了成功的微笑;这段经历已在每位帮扶队员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份乡情大家永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贫困户硬塞到我们车上自家种植的南瓜、大蒜、辣椒和长长的豆角,绝对是天然绿色食品,看着那一张张如果不收下就会给你急的诚挚脸庞,这是带着秦集村群众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p> <p class="ql-block">扶贫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帮扶工作还没有完成,已转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阶段,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帮扶工作任务仍相当艰巨,我们还不能懈怠,要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做好做实,确保脱贫群众一个不掉队,一户不返贫,生活越来越好,为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更好成效做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人生漫漫,岁月匆匆。经再三考虑,认为应该写段文字,记录这段美好的时光,铭刻下那些值得纪念的瞬间,留住美好,留下回忆。</p> <p class="ql-block">撰稿、摄影:旭日东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