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杨七斤</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地方志记录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对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和传承。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可以让后人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地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于城乡各个角落,是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地方志的编纂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 世界对地名文化保护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 1978 年,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指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1992年,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强调,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2007年,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进一步指出,地名完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 近年来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2004 年 6 月,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强调要高度重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编制实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地名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与管理,深化地名文化遗产研究、利用和弘扬,建立健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p><p class="ql-block"> 2012年7月,民政部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对千年古城(都)、古县、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和甲骨文、文地名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2013 年 6 月,民政部成立“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p><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要求,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完成普查成果完善、上报、汇总工作,建立档案,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利用。</p><p class="ql-block"> 2015 年 9 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开展“地名情 中国梦” — —全国地名普查微视频(微电影)征集活动。</p><p class="ql-block">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重点任务强调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p><p class="ql-block"> 2019年,《中国地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地名知识为载体,深度挖掘“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内涵,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重点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让观众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要义,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p><p class="ql-block"> 2021 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深化地名文化研究,扎实推进红色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民政部地名研究所联合开展“红色地名 礼赞百年”地名“文·图·影”有奖征集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 近年来的宁夏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精神,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换工作,全区各市、县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基础上,组织人员编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地名纳入保护范围,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守护好精神家园,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项目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p><p class="ql-block"> 2019 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宁夏地名学会实施《隆德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项目。项目组对隆德县地名文化进行背景分析,编制隆德县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制订隆德县地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基因命名、实体保护、抢救性保护、开发利用五个方面的规划。</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宁夏地名学会编辑出版了《宁夏地名文化(2019)》。9月,为了讲好群众身边的地名故事,为弘扬、保护和发展地名文化,展示宁夏地名文化的历史文脉,扩大地名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文联开展了宁夏地名文化宣传— —寻找“最美地名故事与摄影作品”有奖征集活动,该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最美地名故事作品184篇,最美地名摄影作品369(组);10月,自治区民政厅开展宁夏地名文化宣传 — —“记住乡愁”地名微电影(微视频)有奖展播活动,该次展播活动共收到微电影(微视频)68部。</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宁夏地名学会编纂出版《宁夏地名文化(2020)》;4 月,为了展现红色地名记载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奋斗历程,见证中华民族百年沧桑,自治区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退役军人事务厅、党史研究室在全区组织开展红色地名征集活动。12月,由妥永苍、崔晓华、李波主编出版《宁夏最美地名故事(2020)》。</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4.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随着历史的演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地名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中逐渐消失。一些古遗址因实体消失,而地名中没有记载,成为口头流传。</p><p class="ql-block"> 其次,新地名命名“西洋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小区、商城等地名资源业态、远离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追求“西洋化”,不伦不类,既无出处,又无准确定义,缺少地域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地名遭到了挑战和冲击。</p><p class="ql-block"> 再次,一些地方不顾当地自然资源实际,追求高大上,乱改旧地名,比如将“塆”改成“湾”,将“岔”改成“茶”,将“沟”改成“川”,等等。 “湾”和“塆”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地形地貌, “湾”是水流弯曲的地方, “塆”是山沟里的小块平地。一个有“水”,一个从“土”。用作地名是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命名的,如果把“塆”改成“湾”,就违背了当初因山沟里的小块平地而得名的含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尊重历史,照顾习惯,新旧兼顾,在不断加强传统地名的挖掘保护、创新时代特色地名的发展中摒弃“西洋化”,传承历史地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地名文化的特色和内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二、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地方志编纂涉及的地名类型</span></p><p class="ql-block"> 以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梁堡村志》《长城村志》为例。</p><p class="ql-block"> 1. 政区居民点</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政区及居民点、居民社区的地名,每一个县、乡(镇)、村及居民点、居民社区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梁堡村志》对梁堡村村名由来、村落历史变迁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对辖区 3 个小组居民点的地名如“屲儿坪、毛家湾、董家湾、柳家院、柴家沟、路家场、梁家岔”等地名的位置、来历及含义列出一览表并做出了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 2. 公共设施及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公共设施及建筑物的地名,包含了城堡、城墙、广场、体育馆、房屋、亭、台、碑、塔等地名的位置、来历、含义、占地面积、建成时间等内容。《梁堡村志》对村内梁堡文化广场、梁堡古城堡、世德堂古民居以及二郎真君庙、梁堡戏楼、文昌楼、山神庙、水磨坊、油坊等地名的位置、来历、含义、占地面积、建成时间等做出了较为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 3. 自然地理实体</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主要包括陆地和水系地名,陆地有山谷、山峰、丘陵、山坡等地名,水系有河流、峡谷、池塘、泉等地名。《梁堡村志》对村内的沟、梁、峁、塬、台、河流、水泉等地名做出了详细记录。如“北有北山(龟山),海拔2065米,东西走向,东接奠安大营梁,西连唐山梁。南有寺屲(凤山),海拔1940米,东西走向,东接崇安峡山,西达庄浪柳梁。” “最有名的有官马泉、大泉等处。”</p><p class="ql-block"> 4. 交通运输设施</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地名,主要有铁路、机场、公路、车站、道路、街巷、桥梁、隧道等地名。《梁堡村志》对村境内东西走向的大(峡)岳(堡)二级公路、南北走向的隆(德)杨(沟)乡级公路的地名、位置、修建时间、长度、通达地点做出了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 5. 农业和水利设施</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农业和水利设施地名,主要有水库、灌区、渠道、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等地名。《梁堡村志》对村内的梁堡水库的地名、修建过程、总容积、干旱时节注水前容积等做出了详细记录;对磨路沟淤地水坝的地名、修建时间、坝高、坝宽、蓄水量、浇灌面积等做出了详细记录;对南北两条水渠的地名、长度、灌溉面积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6. 名胜古迹和纪念地</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的名胜古迹和纪念地的地名,主要有革命纪念地、人物纪念地、古遗址、古墓葬、公园、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地名。《长城村志》对村内毛泽东长征途经的长城塬、乔家渠红色地名也做了详细记述;对白马庙的名称、位置、占地面积、修建时间、规模形制做出了详细记述。《梁堡村志》对村内的崖上新石器遗址、夹耳子路新石器遗址、马槽新石器遗址、梁堡新石器遗址、屲儿坪新石器遗址、塔寺遗址、夹耳子路古墓葬、古窑洞等古迹地名做了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 7. 机关单位</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主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党政机关、教科文卫体等单位地名。《梁堡村志》对村内的村民委员会、小学、幼儿园、刘氏济世堂中医诊所、村卫生室等地名做出了详细记录。 《长城村志》对村内的村民委员会、小学、幼儿园、长城中学、村卫生室等地名做出了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 8. 工矿企业</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工矿企业地名,对一些工矿企业的地名、位置、地名含义、建设历史、规模与特点、地位与作用要作简要说明。这些地名一般多在县、乡(镇)志书中涉及,村志中一般较少。</p><p class="ql-block"> 9. 服务业</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服务行业地名,对一些商场、市场、商城、宾馆、饭店(馆)、民俗、农家乐、物流等地名含义、位置、规模大小、建设历史、地位作用等要作简要说明。这些地名一般多在县、乡(镇)志书中涉及,村志中一般较少涉及。《长城村志》对村内的白马庙集市的名称、建市时间、占地面积、规模、营销商品等做出了详细记述。《梁堡村志》对村内的8家商店(门市部)做出了简要记录。</p><p class="ql-block"> 10. 历史地名</p><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要涉及所在辖区内的历史地名,包括在历史进程中消失的建置、城、堡、山、河、商号、街巷、道路、学校、医院、建筑物等地名。《梁堡村志》对村内明清时期的万义昌、世德堂、福兴奎三家老字号药铺、商铺的地名含义、位置、创办时间、占地面积、经营范围等均做出了详细记录。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 1. 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补充</p><p class="ql-block"> 村志、乡(镇)志编纂中涉及的好多地名都比较小,在县级区划地图、县级自然地理地图中标注不到,地名普查中被忽略掉,这些地名在一个乡(镇)或村子里都是一个个的地理实体,有命名、有含义、有位置,本地村民及周边村民都知晓它的名称及位置,如果地方志中记录不到,那就得不到保护。因此,地方志要更加详细全面地记述本地的每一个地名,发挥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补充保护地名志书中保护不到的地名。</p><p class="ql-block"> 2. 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延伸</p><p class="ql-block"> 地方志编纂中往往会涉及一些在标准地名志书中不会收录的地名,但在地方志中会把这些地名的来历作为故事讲出来,这就是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延伸。《梁堡村志》中有一个地名叫“社地”,这在隆德县的地方志志书中找不到,而梁堡村对“社地”的来历有一个完美的故事,那就是梁堡村村民大多从陕西迁徙而来,他们保留了当地“放社”的习俗,在梁堡村南山下川地曾经每年正月初九举办“放社”活动,所以该地被命名为“社地”。《梁堡村志》中详细记述了“放社”活动的全过程,尽管梁堡村在20世纪80年代就不举办“放社”活动了,但这个活动在村志中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这就是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延伸作用。</p><p class="ql-block"> 3. 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 地方志编纂中,对辖区内的政区划分、历史沿革、名称演变、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记述,这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地方志编纂中,对辖区内的水利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记述,记述时会用大量数据,这些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地方志编纂中,对辖区内的名胜古迹、古遗址、古城堡等从年代、规模、形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记述,这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总之,地方志中保存着大量的地名资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地方志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发利用</span></p><p class="ql-block"> 1. 地方志地名资源的商业化</p><p class="ql-block"> 地方志中记录了丰富的资源与物产,如特色产品有秦艽、黄芪、蚕豆、马铃薯等。地方政府作为地理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可以在马铃薯、蚕豆、黄芪、秦艽等名称前冠以地名,如隆德县注册的“隆隆薯” “六盘优粮” “六盘康缘” “隆珍杰”等电子商务品牌商标和“陇干秀”杂粮面品牌商标,彭阳县注册的“彭阳红梅杏” “六盘山珍”等品牌商标,使地名文化资源商业化,达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2. 地方志地名古为今用</p><p class="ql-block"> 地方志中记录了大量的古地名,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中,可以古为今用。如(康熙)《隆德县志》中记载的古地名德顺军、羊牧隆城等, “隆德”命名就是取羊牧隆城的“隆”和德顺军的“德”,是地名古为今用。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筑陇干城,宋天禧元年(1017)筑羊牧隆城,宋庆历三年(1043),倚陇于城置德顺军,以羊牧隆城置隆德寨。金皇统二年(1142),金改德顺军为德顺州,升隆德寨为隆德县。通过古为今用达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3. 地方志地名资源的旅游开发</p><p class="ql-block"> 地方志中记录了很多景区、景点地名,那些景区、景点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民国)《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的隆德八景地名,有六盘山、清凉寺、北联池景区,有莲花池(龙王池)、石窑寺、祝霖寺、龙泉苑等景点。《隆德县志》中记载了红军长征三过六盘山,《长城村志》中记述的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红二十八军在长城塬的活动,六盘山、乔家渠、长城塬地名成为红色文化地名,六盘山更是红色文化景区。利用地方志地名资源开发旅游产业,通过开发利用达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