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氢能源电动车战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癸卯兔年冬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张念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丰田章男:“如果汽车行业仓促地转向电动汽车,那么汽车行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将会崩溃。” “建造的电动车越多,二氧化碳就越严重;向电动车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将使日本花费14万亿至37万亿日元(约合1350亿至3580亿美元)。”“如果所有汽车都用电力运行,日本将在明年夏季耗尽电力。” 马自达转子发动机之父-人见光夫认为:“电动车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并不环保”,其理由类似丰田章男的发电需要靠污染严重的“煤电”。实际电厂集中处理要优于汽车尾气排放。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可极大降低CO和CH的排放量。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公司CEO川西泉,公开唱衰中国电车: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速度较快,但就信息技术而言,只是‘把智能手机的图标拼在一起,并无技术惊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丰田章男对日本禁售燃油车表现出“敌对态度”,是为日本更多不具雄厚资金和技术储备的车企同行们,争取更多转型时间。因现有技术储备,难以支持自己成为市场领头羊。日本是资源和能源匮乏国家,丰田在混合能源方面有丰富积累,可在不增加对产业链的压力下,大幅降低能源损耗。若丰田也搞电动车,就须对现有产业链进行重塑,其消耗的人力、技术、时间成本将是巨大的,故丰田质疑电动车,成本考量是其原因之一。仅丰田汽车社长接任者佐藤恒治,在日本移动出行展开幕式上,表达了相反观点,佐藤恒治认为电动汽车不仅环保,还能提供驾驶乐趣和多样化体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伴随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的氢能源汽车理念,从日本汽车界,科技界和政界,形成了以氢能源汽车为发展的战略共识。2013年通过《日本再复兴战略》,确立了氢能源汽车的地位,并初步在2050年实现氢能源车的全面普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是岛国,资源全靠进口,日本国内资源极度匮乏,其中就包括锂电池的关键材料锂、镍和钴。氢会帮助日本实现能源自主。氢能源车使用的PEMFC电池,非常依赖稀有金属铂,亦拉高成本。日本的战略,是欲摆脱对海外资源的依赖。若选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需要锂,电机更需稀土和铜,对上述矿产资源的依赖,会丧失自主性。相反,若选择氢能源,日本可电解海水制氢,且无穷无尽,可让日本彻底摆脱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故日本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决心放弃锂电池汽车,全国万众一心攻克氢电池汽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 氢能源战略,有利日本对上下产业链通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日本制定氢能源战略,2015年丰田推出氢燃料车。至2021年,日本国内建设了150多座加氢站。更有甚者,日本人要上下游通吃。其国内分工,本田负责氢引擎研发,铃木负责引擎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研究,丰田和雅马哈负责清洗、加气和储存等,川崎开发氢动力燃料供应系统,这样日本就能把大量利润留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几乎全来自日本。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是这种吃干抹净的作风害了日本。而特斯拉则同日本汽车制造态度相反,对供应链持开放态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 氢能源战略有利于资源缺乏的岛国,资源大国无意盲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全球83%的氢能源专利,为日本所拥有,若选择氢能源路线,世界多数国家都要给日本人打工,工业大国出于本能,不会做这种战略抉择,大家不约而同规避日本的专利陷阱,选择锂离子电动车路线。日本的氢能源技术再先进,其国内市场太小,若无海外市场利润反哺,又怎能加速实现产品迭代?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 氢能源汽车安全性堪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氢能源安全性,是其致命原因。世人皆知,氢气无色无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点,故极易遇明火或静电,发生燃烧或爆炸。而且,氢能源上游制氢、中游储氢和下游应用三大环节,产业链长而分布广,谁能保证三大环节不出问题?比如氢能源上游制氢提取工艺流程,水电解制氢设备冲蚀磨损,管道极易发生泄漏事故。 中游储氢、输送氢过程,更是风险重重,氢气扩散系数大、爆炸极限宽、点火温度低等,一旦发生泄漏,即引起爆炸与火灾。至于下游的应用端就不用说了,若汽车追尾、碰撞等,很难保证氢气瓶不会发生爆炸。不言而喻,没有人愿意拉着一个氢弹到处跑。所以,只要氢能源安全性不解决,氢能源路线希望就十分渺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次,加氢站周边须留足够空旷地带,故增高额外了土地成本。加氢站建设成本约为5亿日元(2600万人民币),2020年之前,日本政府会报销一半建设费用,但成本仍然太高。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成本约0.65元/Wh,,三元锂电池为0.9元/Wh,但氢燃料的平均成本为2元/Wh以上。而使用成本,即便是补贴后价格,也远远高于电费。2030年,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每千瓦时58美元,使电动汽车比同类汽油车便宜40%。1公斤氢气在加氢站售价70元,补贴后可能在35-50元,一般氢能源轿车百公里消耗约1公斤氢气,其每公里的成本虽比油车便宜些,但远不能和电动车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氢的转化效率,从电解水制氢,经压缩储运,再转化为电能驱动车辆,该过程中的损耗高达72%,而锂电池的损耗只有20%,氢能源汽车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除安全性之外,氢能技术难度高,成本高,规模化储运难度高,规模化发展难度高,商业应用难度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 日本汽车工业创新能力欠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每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巨大的挑战,一小部分人所吹捧的高科技日本,实质上其创新能力并不十分强。以日本文字为例,日文是公元645年创立的,其借助中文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立了日文的片假名和平假名,尚不能说是创造,甚至比起朝鲜文字,还要差一些,其创造的灵感要低一个档次。丰田AA 型轿车,就是丰田喜一郎仿造卡莱斯勒流线型轿车,他知道新生的丰田汽车还不具备设计新车能力,而克莱斯勒的Airflow设计则领先那个时代。日本著名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著有一书《学历无用论》,可窥日本企业用人原则,他们要更听话、更勤劳、更愿意协作的匠人工程师,而对美式企业制度,及具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者和短时间无法变现的无用之学,却十分反感。虽然日本人的创新产品不少,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所谓创新,其实只是基础技术的改良、完善和产品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 日本氢能源战略的孤立进化现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每临选择关头,常常倍出奇葩。如当年数字电视时代来临,日本人选择等离子电视,而中韩则选择液晶电视,结果日本电视机被彻底淘汰出局。再者,当年光刻机行业,是尼康和阿斯迈尔竞争,尼康押宝干刻法,而阿斯迈尔力推湿刻法,结果尼康完败,彻底淡出光刻机市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汽车行业同样,今大放异彩的电动车,其实日本亦是先行者。1997年,丰田量产世界首款混合动力轿车。2010年推出的日产leave,是世界畅销的电动汽车。技术先行者日本。没有选择电动车的原因,加拉帕戈斯化(孤立进化)是很重要的因素。加拉帕戈斯化是达尔文进化论中,所描述的一种进化现象,指在孤立的环境下,独自进行“最适化”,而丧失和区域外的互换性,面对来自外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高的物种,最终陷入被淘汰的危险之现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国内明智的学者,非常担心日本赖以横扫天下的两大产品——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陷入怪圈:即在日本岛内依然一览众山小,而在国际市场上却节节败退,出现加拉帕戈斯化的结局。曾经发生过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手机:松下和NEC堪称日本手机市场的巨无霸,且迫使芬兰诺基亚、美国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品牌,几乎要退出日本;然而在日本岛外,鲜有人知道松下和NEC手机,2000年,全球手机产量约4亿台,日本为5200万台,约占世界份额的(1/8)13%。而到2007年,日本产量变化不大,全球手机产量达11.4亿台,日本手机跌到4%(二十五分之一)。日本汽车行业,若无涅盘重生的勇气,孤立进化的现象恐在所难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6年之后,日本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也在世界市场的销量,开始江河日下。2010年日本车出口483万辆,2015年的442万辆, 2019年,日本汽车出口519.52万辆,同比下降1.5%。2020年日本汽车销量为459万辆,同比下降11.5。2021年日本汽车销量444万辆,同比下降3.3%,2022年日本新车销量为420万辆,同比下降5.6%,2023年1-10月日本汽车出口量359.1万辆,连续五年下降,尽显日本汽车颓势。2021年,日本的汽车出口量达到了382万辆,为日本带来了4.5万亿日元的收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汽车产业的困境:早期尝试纯电动车,后又改为发展油电混动,最终押注氢能源汽车,汽车生产大国美国、德国和中国不跟进,其前途未卜。汽车行业直接为日本提供了552万的就业人口,尚不考虑间接为汽车业服务的就业者,可以说汽车行业是日本的命根子,其孤独的充满理想主义的氢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源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12月7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癸卯兔年大雪十月二十五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3年12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癸卯兔年冬至十一月十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