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图印迹

mikc

<p class="ql-block">  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同年12月,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p><p class="ql-block"> 1897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1898年8月东清铁路正式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p><p class="ql-block"> 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p><p class="ql-block"> 日俄战争(1904年)后,沙俄失利后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战胜国日本,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长春以北段(即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1931年918事件后至1945年8月二战结束前,中东铁路由日本关东军管辖。二战日本战败,中东铁路再次由苏联人接管。</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新中国与苏联政府,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协议,中东铁路管辖权全部转给中国政府。</p><p class="ql-block"> 图片中博克图车站自1903年启用,历经八十年风雨,终于在上世纪末,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它雕花的木质站台,仍然留在我们这一茬大兵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正式通车后,博克图车车站是这条铁路的一重要枢纽站。下行列车(背离北京方向)在爬大岭(过兴安岭隧道)前,要在这里加挂一个机车头,上岭后要经过一个环形的盘山铁路,在经过新南沟、川岭两个小站,然后进入兴安岭隧道,大概7公里,在岭北出隧道,便是兴安岭车站。送上来的机车头,在这里解体,返回博克图。下行列车一路下坡,直奔伊列克德、乌怒尔、免渡河、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直至走出国门,走向俄罗斯,莫斯科。这是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国际列车北京---博克图---满洲里---莫斯科。</p> <p class="ql-block">1969年后这座楼,成为守备五师的师部机关。</p> <p class="ql-block">儿童列车</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下行列车驶上大岭前,进入螺旋式盘山铁路前的,路基下的隧洞,它不是很长,大概有三、五十米。下行列车,通过它的西出口之后,便驶进了铁路的盘山道,在这个环形的盘山路基的外侧,有几条山谷,向南的山沟是团高机连驻地,向西的山谷是我们十三团团部机关和通信连,向北就是兴安岭隧道的入口,及川岭车站,也是二营四连的驻地。铁路在通过公路桥洞后,便是新南沟车站,这里有几户铁路职工的住宅,还有团军马所,后来部队扩编时二营五连,就驻扎这里。</p><p class="ql-block"> 这个路口,不管是铁路还是公路,都是进出大兴安岭的一个重要隘口,在新南沟车站东侧是公路和铁路的交叉路口,东南的路基下,有一片坟地,据当地铁路上老人们讲,那是一片毛子坟,入伍后在团部通信连,经常是单独行动,路过的时候,总是感觉阴森,后来又觉得这里的人是可怜的,异国之族葬在了他乡,没有人知道他们都是谁。</p><p class="ql-block"> 76年入伍后在通信连徒步通信班,配有一辆长江750三轮摩托车,主要的任务往返团部至兴安岭邮电所取机关的报纸和信件,每天一次,穿行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有时摩托,有时骑马,有时扒火车,但更多的时候是纯纯的靠步量。鸟语花香,风和日丽,暴雨迷途,风雪严寒,正正三年,什么都有所经历啦。</p> <p class="ql-block"> 在从川岭到兴安岭的公路上,在接近大岭的岭顶上,在公路南侧山上,应该是隧道的垂直上方,有一个耸立的石碑,大概有三、四十米高,在远处都能看到它,高出林海般树梢,它的造型有点类似美国的独立纪念碑,黑褐色无字。有几种说法,一是当年开凿隧道时,它是做为做标,定位使用;二是当年的隧道的设计师是俄国人,女性名字叫莎莉,在隧道两头同时开凿时,按预计是应该打通的时候,可是没有打通,女设计师认为她是出现失误,非常自责,便自杀了,结果第二天的时候隧道准确的对接打通了。中东铁路的承建方为了纪念这位女设计师而立下此碑,在兴安岭隧道南出口过了盘山环路的第一个车站取站名为“沙力站”以此为纪念俄国人莎莉设计师,直至于今。</p> <p class="ql-block">关于莎莉碑的介绍来自网友:</p><p class="ql-block">兴安岭上隧道顶部有座沙力碑,为纪念一位女性而建……</p><p class="ql-block">在兴安岭隧道山顶中部,有这样一座沙力碑,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智慧、勇敢、心思细密的女性而建,可她却带着无限的遗憾长眠于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隧道坐标点石碑(沙力碑)位于牙克石市博克图镇博西居委会三区301国道兴安岭段1082公里320米南80米山坡上既兴安岭铁路隧道山顶中部。</p><p class="ql-block">1901年为开凿兴安岭铁路隧道而修建,石质结构,碑底呈正方形,边长2.85米,占地面积8.13平方米,由底至顶渐收,呈阶梯状,共7层,碑高17.2米。传说此碑为纪念修建兴安岭铁路隧道女工程师沙力所建,也称沙力碑。</p><p class="ql-block">关于沙力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这位女工程师是兴安岭隧道的设计者和施工组织指挥者之一。修筑中东铁路西段必须穿越层峦叠嶂的大兴安岭山脉,多次勘测,几易方案,铁路还是无法穿越这密集的峰峰岭岭。尽管设计了大曲线环型盘山道,线路还是难以越岭前伸。一群来自俄国的专家们面对这一难题苦无良策,一筹莫展。就在人们望山兴叹的时候,他们中间的一位女工程师提出了开凿长大隧道的设想。就当时的筑路技术,修建这样的长大隧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位女工程师不但有设想,而且自告奋勇承担了整个设计重任。不久,她便拿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得到同行们的赞同,当即拍板定案。凿山筑隧工程开始了。这位女工程师亲临现场参与施工的组织指挥,采用山体两侧同时相对施工、最后连接贯通的方案。工程进展一直很顺利,终于接近贯通之时,所有施工的组织指挥者和工人都在期盼这一令人振奋的壮观时刻。尤其是这位女工程师,此时心绪纷繁,喜悦中带着紧张,期待里夹着不安。按设计计算贯通的时间到了,她手捧设计图,几乎屏住呼吸等待两侧工人的会师。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女工程师的心跳在加速,然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人们开始生疑,女工程师的心里更是忐忑。她比谁都明白,这不像是时间计算上的误差,很有可能是施工方向的错误。如果真的像她所担心的那样,山体两侧施工偏离了方向,在山体内形成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股坑道,这个责任之大、损失之重是难以估计的。当天夜里,她带着无限的遗憾自我了结了一生,长眠于异国他乡。就在她自杀后的第二天,隧道贯通了,而且分毫不差。全体施工人员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同行们为了缅怀这位女工程师,在隧道相接处的山顶。</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牙克石市人民政府投资3万余元进行全面维修,恢复了原貌。</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隧道坐标点石碑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兴安岭隧道向北侧的出口,出口的左侧,依稀可见1903的字样,是当年隧道通车的年纪,也就是说已是见证了120年,在这上上下下的列车。</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所在二营六连的防御阵地,就在隧道北口的兴安岭车站北面的985高地上,上面有连指坑道。</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份,连队在冰天雪地中,在坑道北侧山坡上刨战壕,开炮掩体,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当时刚刚提干,由直属队下到步兵连,当排长,带着两个炮兵班(十班班长魏××、十一班班长李维克,两人都是和我同年入伍),有两架八五加农炮和两辆南京嘎斯牵引车。每天早上要三点半起床,带上全副武装,在炊事班每人领出一天的干粮,徒步向阵地出发,六连驻地在兴安岭南沟的最深处,距阵地大概有五、六公里。步行有一个半小时,当时李维克班长腿部在上年的演习施工中负伤,后来发展成海绵状血管瘤,伤口一直未愈,时常化脓流血。可他为扶持我这初下连的新排长,每天都坚持正常的出发,他悄悄地和我讲:‘’只要他不掉队,那么咱们排里就没有人敢掉队。排里老兵、新兵就没有人会找麻烦。‘’我的两个班长,真的是和我有着血肉手足之谊。魏班长是带着两个班的战士,一起和连里其它班搞竞赛,从不用我去操心,李班长察言观色,替我关注战士们的思想情绪的变化,时刻提示我要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 79年的除夕,连队休息了半天,提前从阵地上下来,准备年夜饭的饺子,各个战斗班在打出饺子馅和面,各自在班里包,然后拿到炊事班的大锅里去煮,部队的惯例,都是按战斗序列进行,我的四排是,连队的第十班、十一班,排在连队的最后面,轮到我们排领馅领面包饺子的时候,天已经是完全的黑啦!那时连队是没有电灯的,战士们在煤油灯下,好不容易把饺子包好,等着下锅的时候。连里值班员紧急集合哨,吹响了。团通知马上带上装备,进入阵地。我们只好把包好的饺子分给战士,用脸盆牙缸等能装的东西装到一起,然后用雨衣一兜,背上就出发了。在我们赶到985高地坑道后,我一面让战士清理坑道里的炉灶,一面让战士到桦树林里雪厚的地方,用雨衣兜来干净的雪,点着炉灶化开雪水,用树枝焯去敷在上面,树叶和草沫还有马粪蛋,然后把战士背上来的饺子,倒进锅里。</p><p class="ql-block"> 除夕之夜,没有月亮,在坑道里昏暗的马灯下,用树枝挑着牙缸里所谓的“饺子”,还是开心地一缸缸的把它吃了个底朝上。大家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也战斗真的打了起来,我们还有饺子吃吗?</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早上,走出曲卷一地战士睡姿的坑道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从这个隧道口驶出的,吐着白烟的列车,那个1903年纪,仍是依稀可见。它见证的,不止是沙俄的开发,日本人的掠夺,还有新中国后的呼伦贝尔的贡献,还有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1979年除夕的“饺子”。</p> <p class="ql-block">  战友刘会清,我们俩同在一个连队当兵,他是博克图人,1976年2月入伍,在守备十三团通信连有线排。和我同样是呼伦贝尔人,我们的区别是一辈子当上了一次大头兵,我是没有出了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上喜桂图旗(现称牙克石市,县级单位),而他是没有出博克图地区,连队距博克图镇直线距离也就几十华里。只是岭上到岭下,一面坡上,开玩笑的说法,是岭上撒泡尿,都能冲了他们家的门。会清战友老实本份,除了任劳任怨的干活,还有点木匠的小手艺。爱动脑筋,鼓捣点小玩意。可能也就奠定了他后来如此的发展。几年前战友集会曾观顾过他的收藏,如:百年段长办公室、护路军司令部及满屋子沙俄和日本人时期的老物件,觉得他很是有眼光有心计,能把那么多人们不在意的东西收集起来,顶住来自方方面面压力,特别是来自某些权力的,掏空了全部积蓄,弃而不舍地坚持下来,今天拿出展示给后人看看,的确是很了不起,为他点赞👍</p> <p class="ql-block">  茂密的树荫下是百年的中东铁路博克图段长办公室,随着文物保护的热浪被列为了当地的重点保护对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东铁路当年的段长办公室,它也是随着中东铁路铺设时,一同建筑的。十几年前当地街区改造时被列为,预拆项目,被刘会清战友出资买了下来,现老刘在这里已经安居多年,他完全是生活在这百年老古董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为博克图沙俄护路军司令部旧址(当地称:石头楼)。始建于1903年,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的护路军司令部。中东铁路修建以后,当地民众的曾多次拆毁铁路通讯设施,破坏铁路和桥梁。同时为了管理中国仆役,“保护”中东铁路和俄国人的利益。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沙俄政府决定在中东铁路路区成立护路军,沿线驻扎。</p><p class="ql-block"> 1920年(民国九年)3月13日,博克图铁路工人参加中东铁路中俄工人联合会曾举行的全路大罢工,全线停运。东北地区工人罢工,市民罢市,中国士兵也集会,要求剥夺霍尔瓦特的权利。14日,乘工人罢工的有利形势,鲍贵卿以中东铁路督办的名义照会霍尔瓦特,解除他在中东铁路的一切特权。并派兵进驻中东铁路沿线各站及个各险要地段,解除已不被新苏维埃政权承认的旧俄国武装,大罢工胜利结束。4月16日,中国护路军解除博克图俄国人护路军武装。1936年为日本宪兵队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该旧址是沙俄时期留存在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年典型建筑,见证了百年来沙俄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行径。</p><p class="ql-block"> 这座就地取材建造的“石头楼”堪称石头的艺术。建筑为砖石墙体木屋架混合结构,平面紧凑,立面处理较为丰富。整体采用虎皮石做外饰面,体现建筑的稳重感;用清水砖块砌筑凹凸的隅石花饰装饰墙转角、窗套以及檐口和腰线,同时采用黄、白相间等色彩,具有一定的特色。高举架、小窗洞,体现出寒冷地区的建筑特性,非对称造型又体现实用性。室内木结构楼梯和木质地板,给人以温暖感,体现出了俄罗斯建筑的风格。独特的结构,特殊的建筑风格,在内蒙古地区也可以称之为罕见,称之为立体彩色雕塑。</p><p class="ql-block"> 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并建档。</p><p class="ql-block"> 2009年11月,牙克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