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琐忆

云水谣

<p class="ql-block">时间好不经用!一恍离开粤港澳大湾区已近两个月了,利用国庆长假去穷游的粤港澳,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丰满,可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洗涮,它留给我的记忆却越来越瘦削单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当时动念想去粤港澳大湾区,原因有三:一是粤港澳周边我从没去过,一直想去看一下。二是从没出过境,想先来一次港澳自由行锻炼一下自己,为以后的出国自由行积累一些经验。三是那阵子心境有点不淡然,想借此调整一下。</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动身前往粤港澳是在中秋节后的一天。2023年的国庆长假与19年一样,仍与中秋小长假连在一起。仍清晰记得19年的中秋夜,一人在青藏线上遥望一轮明月的那份孤寂,所以这次的国庆穷游,我特意等到中秋节过完才动身。</p> <p class="ql-block">尽管现在家乡的高铁已直通深圳,但毕竟迢迢千里,到达深圳已是深夜。不过再深的夜,有人等候便会倍感温馨。网上提前预订的齐云青旅,两人一间、50元一夜,节假日如此价位,丝毫没有影响老板对我的热情。那天我从地铁出来赶到青旅已是晚上11点钟,老板竟然仍到楼下等我,真让我很是意外,这或许也是我偏爱住青旅的一个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粤港澳大湾区之行,游深圳香港的那两天,我全住在齐云青旅,游澳门珠海,我全住在靠近拱北口岸的珠海筑梦者太空舱酒店,也是一家青旅,只有在广州的那两天,我住的是靠近高铁站的如家快捷酒店。说实话,若是碰到好的青旅,那份随意温馨让人真的特别享受。</p> <p class="ql-block">要好的朋友常提醒我要追求生活的质感。或许我这人想讲究也讲究不起来,每次一人出行,我向来对吃住不会太在意。在离家千里之外的粤港澳大湾区,未尝想尝的小吃有很多,但尝罢过后,最钟情、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肠粉,那东西好像特别适合我的味蕾,所以我也是百吃不厌,以致时至今日,我仍会不时回味那些日子肠粉从我口腔滑到肠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杨绛在《我们仨》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世间好物不经老,彩云易散琉璃脆。我总感觉先生这段话就是为我写的,因为在国庆假期结束后,我再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肠粉了,真的甚是怀念。</p> <p class="ql-block">国庆长假,穿行于深圳、珠海、广州、香港、澳门,虽然辛苦,但因为每天都是新的,所以也感觉不到疲惫,唯一遗憾的是,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及时记录,以至今日再去回忆,却已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幻影。</p> <p class="ql-block">仍记得在深圳书城所见的一幕:十月的南方依然闷热,但深圳人的学习热情似乎更高。整个书城人满为患,没有闲聊,只有涮涮的翻书声。曾逛过许多书店,但最让我震憾的就是那一次。再联想在深圳博物馆看到的一张“深圳建设初期,一位女工一边带娃一边忘我读书”的图片,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深圳之所以能长期高速发展的背后原因。</p> <p class="ql-block">另外,在珠海海边看到的一幕也让我记忆犹新:珠海海边的情侣路特别长,共享单车特别不好找。一个四十多岁的兄弟好不容易看到一辆单车,正准备骑,可发现被一位女大学生暂锁着,于是两人为抢一辆单车吵得不可开交。可待我没走几步,有两俩小车在一个叉路口撞上了,本以为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唇枪舌战,可意料不到的是,两位司机都很坤士,下车之后未语先握手,然后再是好言商议事故解决方案,那种遇事的冷静与风度,真的让我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穷游,注定你与身边人不会有过深层次的交流,但也正因如此,你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探访一些名人故居与异乡风物。</p> <p class="ql-block">对于香港影星李小龙,我本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但在广州状元坊,逛罢他的祖宅,看过他的生平介绍,我突然发现我认识的李小龙与真实的李小龙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再联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也是如此,对身边的某些熟人,有过一些交往之后,我们可能会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已很了解他们,可你所认识的那个他其实与真实的他相差了十万八千里。</p> <p class="ql-block">对于港澳,我曾把他们想像得过于繁华,但或许是大陆近年发展太快的缘故,港澳归来,我时常有“不过如此”的感叹。对澳门的记忆,印象最深的不是大三巴牌坊,也不是澳门博物馆,而是它的娱乐业发展,确实高人一筹。至于香港,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是风姿绰约的维多利亚港,而是在那里看到的几个书画展。</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香港文化中心,曾看到一个展题为“桥”的个人书画展,在那展厅入口,策展者竟然就别具匠心地布置了一座桥,非常有意境。穿过那座精致的小桥,观者仿佛立马走进了画家个人的情感世界,透过一幅幅字画,你总能感受到书画者与亲朋好友之间交往的深深情愫。真正好的作品,打动人心的一般多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其背后的一些东西。</p> <p class="ql-block">另外在离港前,我还看了一个书画展,展厅布置没有什么特别,倒是一幅无题画及其旁白让我印象深刻,画的旁白是这样写的:与世隔绝的树在幽深的空谷之中生长,恍似孤影自照、无人问津。究其实,它却是自得自在,不慕世之荣华富贵,也不需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它却自有其生命的完满与自足。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而这,亦正是中国美学中讲求清雅而脱俗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说得多好!真希望自己就是那棵长在青山之中、白云之下的树,只要自得自在,孤影自照、无人问津,又有何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