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正是进补的好时节。</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p> <p class="ql-block">1.冬至外出要保暖。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2.起居护养要适度。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p><p class="ql-block">3.运动养生要适度。运动方面,由于冬至时节万物潜藏,运动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 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9:00—10:00或14:00—15:00)。</p> <p class="ql-block">从冬至起,自然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而冬至过后,太阳开始“北返”,阳气也开始生发。冬至养生,除了要遵从“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冬至一阳生”的特性,对阳气予以养护。</p> <p class="ql-block">冬季昼短夜长,气候寒冷,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较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足够了。长期卧床并不利于养生,反而还会造成人体气血瘀滞、气机逆乱。有条件的话,可以等太阳出来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脚。晚起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很难做到,但一定要早睡、别熬夜。</p> <p class="ql-block">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冬季室内可以通过开暖气、空调等方式取暖,但室内取暖也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可过暖,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增加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风险。室内温度以高出室外5~8℃为宜,一般控制在18~25℃,以免阳气外泄。二是注意定时开窗换气,一般每日定时透气半小时即可。室内长期密闭会导致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