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活动进行时】“浓浓传统情 温暖冬至日”——南苏曹小学冬至主题活动

郝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冬至到,冬至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馄饨,北方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b></p> <p class="ql-block">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丛台区<b>南苏曹小学</b>在冬至到来之时,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冬至的魅力。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冬至,了解一下冬至的知识吧!</p> 冬至知识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认识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天气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当地人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p> <p>  由于冬至后,天地阳气渐强、白昼慢慢变长,所以古人认为冬至代表着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是上天赐予的福气,预示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值得庆贺。因此,人们最初过冬至,就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在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p> <p>  冬至开始“数九”,民间把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成9个“九”,按次序叫作头九、二九、三九……到九九止,用意是记录日期并测算节气气候变化,已成习惯。</p> 冬至习俗 <p> 冬至吃饺子,民间传说冬至这天吃饺子可以不冻坏耳朵。所以,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以求冬季平平安安。</p> <p>  冬至这天,家乡百姓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据说这种传统习俗追溯源自“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p><p> 相传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时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一边做官一边,访病施药,坐堂行医。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不少乡邻百姓把脉问诊。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人们为了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冬至日到来时必吃饺子,而这个传统习俗渐渐的就被沿袭至今。</p> 主题班会 <p class="ql-block">   班主任通过每周一的班队会向学生讲述冬至的习俗,让同学们了解冬至,喜爱冬至。</p> 学生居家包饺子 <p class="ql-block"> 丛台区南苏曹小学组织学生居家包饺子实践活动。学生在家兴奋的拿起了擀面杖擀皮、调馅、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来历,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丛台区南苏曹小学政教处宣</p>

冬至

南苏

饺子

吃饺子

丛台区

祛寒

耳朵

张仲景

学生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