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游记·十二月党人广场

海春居士

<h3><font color="#010101">十二月党人广场坐落在涅瓦河畔,临近海军司令部大楼,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坪,中央竖立着彼得大帝骑马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铜像建于叶卡捷林娜二世时期的1766至1782年,高5米,重20吨,底座是一块重400吨的花岗石,是目前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25年,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在100年前俄罗斯出现的反奴隶制度的热血贵族青年于1825年12月组织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把这片广场更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1992年苏联解体以后又重新起用了老的名字“参政院广场”,但是圣彼得堡人还是喜欢称它十二月党人广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曾读过《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从俄罗斯回来后,又查阅了不少有关十二月党人的资料,在此,作一个概况性介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军队占领了巴黎,赢得了俄法战争的胜利。但是,俄国军队占领了法国的领土,法国民主自由的思想却占领了俄国人的脑袋。受法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胜利者进驻巴黎的许多俄国军官开始崇尚并且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他们希望俄国也能实行民主自由化的政治体制,却遭到当时沙皇的反对。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离奇去世,弟弟尼古拉一世继承皇位。那群从法国归来,怀抱理想、追求自由的青年军官,认为民主自由的时代到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825年12月14日清晨,激进的禁卫军军官们率领禁卫军莫斯科团和榴弹兵团3200人,趁着刚登基的尼古拉一世根基尚不稳,聚集在当时的“参政院广场”发动起义。他们在彼得大帝的铜像下排成八个方队,每个方队400人。两万多彼得堡市民、神职人员和各级官员拥挤观看,声势浩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起义者代表高声宣读《致俄国人民书》和《俄罗斯共和国宪章》。他们以战斗队形包围了参政院,高喊着“追求自由”、“反对沙皇”等口号,希望通过政变达到废除农奴制机制,建立民主自由化的政治体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刚登基的尼古拉一世一边提出要和起义者谈判,一边紧急调集重兵。在关键时刻,领导起义的特鲁别茨科伊公爵临阵逃脱,宣布了起义却又找不着总指挥的青年军官们不愿意与沙皇妥协。尼古拉一世调遣7000步兵、3000骑兵、2000炮兵,兵力上四倍于十二月党人,将起义军队团团围困。从上午10点开始,双方一直对峙到下午五点,尼古拉一世命令开炮镇压,接着是骑兵部队、步兵部队的冲杀,1000多名起义官兵和民众倒在血泊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起义悲壮失败,未牺牲在战场上的起义官兵悉数被俘。这批俄国革命运动的先驱者遂被称为“十二月党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二月党人”为这次起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5名起义领袖(彼斯特尔、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莫拉维约夫、别斯杜日夫)被处绞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21名在起义中起重要作用的军官被流放到近6000公里之外的西伯利亚终身苦役,尼古拉一世签署的命令中明确规定他们永远不能回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还有300多名军官被贬为士兵,流放高加索。1000多名士兵接受鞭刑,50几个士兵当场被打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些被流放的青年军官,本是贵族出身的青年才俊,列宁曾说十二月党人是“贵族革命家”,称赞他们“唤醒了人民”。出身贵族,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如今被流放到天寒地冻、遥远荒凉的西伯利亚,生活的困苦和岁月的摧残可想而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些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也都是出身豪门的贵族小组,养尊处优的知识女性,生活的苦难也同样摆在了她们的面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事实上,尼古拉一世也考虑到要给这些嫁为人妇的俄罗斯女性以“出路”,专门为她们修改了法律:①她们可以提出离婚,从而与她们的丈夫也与政治脱离干系。②可以提出在家中照顾老幼而不必跟随丈夫到那遥远荒凉的西伯利亚去。③凡是跟随丈夫去西伯利亚的妻子,不仅不能带孩子一同前往,而且立即被剥夺贵族特权,永远不能返回彼得堡和莫斯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可是,相当一部分起义军官的妻子,选择了苦难,她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贵族的身分,跟着自己的丈夫离开了大都市,坚强地面对生活,和她们的丈夫一起,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优雅的贵族精神“荣誉高于生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个到西伯利亚去的是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她不仅是彼得堡著名的美人,而且聪明博学,精通五门欧洲文字,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据说著名诗人普希金跟很多女人有风流艳史,但是他心里面最爱恋最倾慕的就是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波尔塔瓦》就是普希金献给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的一首诗:“西伯利亚凄凉的荒原,你发出的最后的声音,是我唯一的珍宝,我心头唯一爱恋的梦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穆拉维约娃也是著名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当她得知丈夫被流放后悲痛欲绝,21岁的贵族女人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方才来到西伯利亚。任凭丈夫怎样苦劝,她就是坚持不回去。她说:“我要跟随你,我愿意失去一切”。 七年后,她最终被严酷的气候和贫病交加的生活折磨而死。妻子去世后,36岁的丈夫穆拉维耶夫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二月党人中不少人曾留学或作为征服者占领法国,并在法国培育了异国之恋。俄国军官伊瓦谢夫和唐狄就是其中的一对。得知伊瓦谢夫被流放后,唐狄不顾一切,历尽艰险,终于找到了她的情人并跟他结为夫妇。三年后,恶劣的气候和贫困的生活摧毁了这名法兰西女郎的身体和意志,她终于倒在西伯利亚。一年后,伊瓦谢夫也随她而去。</font></h3> <div>事实上,相当多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在到达西伯利亚的几年内,都被饥俄和疾病夺去了生命,留下的只有这些塑像。<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在这场革命被扑灭之后的几十年间,十二月党人极大地影响了俄罗斯的知识分子阶层,影响了后面的俄罗斯革命。普希金、涅克拉索夫等文学大师,都用自己手中的笔赞美过十二月党人以及他们的妻子。这是列宾画笔下反映一位十二月党人获释回家全家人瞬间表情的不朽之作《不期而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尼古拉一世沙皇召见26岁的诗人普希金时曾问他:“那个时候如果你在彼得堡,你会怎么做?”他答道:“我肯定会参加起义。”雷列耶夫等5人被处死时,正在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普希金停下笔来,在手稿上画了5个吊着起义者的绞架,还写下:“我也会,我也会” 几个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833年,普希金创作的《青铜骑士》是他最具革命性的一部作品。在长诗中,诗人用质朴单纯的语言多次描写到人民的苦难,但诗人的矛头所指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长诗第一章里,他特意安插了一段亚历山大一世面对洪水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的描写。</font></h3> 长诗完成后,沙皇尼古拉一世曾要求普希金修改原诗的某些地方,而他拒不从命。直到他死后,由科夫斯基做了些改动,《青铜骑士》才得以出版。<br>“高傲的骏马,你奔向何方?<br>你将在哪里停蹄?<br>啊!威武强悍的命运之王,<br>你就如此在深渊之底,<br>在高峰之巅,用铁索勒激起俄罗斯腾跃向上? <h3><font color="#010101">彼得大帝的骑马雕塑,因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而声名远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铜骑士雕塑艺术堪称完美。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骑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充满信心,严厉而自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任何方位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力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底座是一块400吨重的花岗石,铭文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块天然巨石,是当年在芬兰被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泽之后,再用几根底部挖有沟槽、装有铜球的大木梁进行运输。这块巨石沿着一条专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到了这个广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被这种精神所震撼,激情写下叙事诗《青铜骑士》加以颂扬,至此《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与其它旅游景点一样,广场上也有装扮成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两位大帝的有偿陪拍照片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他(她)们会非常热情地(为了钱)主动拉客拍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二月党人广场西边是</font>圣彼得堡参议院大楼。</h3> <h3><font color="#010101">参议院大楼,也称枢密院大楼、元老院大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曾是沙俄时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楼建于19世纪30年代。大楼正门上方除了顶端雕塑外,还有一排天使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广场上的树木虽然全部落叶,但草坪依然碧绿,历史的厚重中彰显着生生不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二月党人广场南面,是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以其恢弘的气势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也被称为金顶大教堂。巨大的金顶非常抢眼,在圣彼得堡的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看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即使站在涅瓦河右岸,对岸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巨大的金圆顶赫然屹立在眼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于1818 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担任大教堂的设计师。建设伊始,他一共设计了24 种方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选定了其中一种。但因他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蒙弗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才使这座教堂得以落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858 年,圣</font>伊撒基耶夫<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竣工,前后共有44 万民工干了整整40 年。它的设计师蒙弗朗</font>将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这个庞大的工程,教堂竣工后一个月就<font color="#010101">与世长辞了,时年72岁。</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蒙弗朗生前的愿望是能按常规安息于此教堂,但没有得到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的首肯,他的家人只得将其运回了法国。</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用橡木制成的巨门,每扇面积为42 平方米,重达20 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门上有展示东正教圣人故事的浮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整座教堂的地基深达10 米,由两万多根木柱打地桩,再浇灌石头。这是冬宫展示的地下结构模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四周用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托起雕花山墙。每根石柱重114 吨。据说全是来自30 公里外的芬兰湾,</font>立柱时采用的是“绞关法”,128 名壮汉同时推动绞盘,才能将石柱竖起来。</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高约102 米,圆顶直径为22.15 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的内外部装修更为考究,光黄金就用去400 公斤,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 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内有许多镀金的、青铜的和大理石的雕塑,有多幅色彩斑斓的镶嵌画和宗教画,还有用乌拉尔宝石和名贵孔雀石、天青石制作的艺术品作为装饰。遗憾的是我们的行程安排只有外观,没有入内参观。</font></h3> <h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20 年后才修复完毕,但留下教堂大门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 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br></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在总体结构和装饰细节上,反映了19世纪俄国建筑晚期古典主义的特征,同时兼具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的印记,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外部采用的大量雕塑装饰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金顶下面一圈是天使塑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西南北四个门廊上方的三角楣饰,建筑顶端的圣徒和天使雕像,以及巨大门扇上的浮雕,表现的是福音全书故事情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整个教堂共饰有350个(组)雕像和浮雕,均为雕塑家伊万•维塔利等人的作品,它们和谐地融入整体建筑结构之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南侧的广场上还有一座尼古拉一世的骑士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下面停放着古老的马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二月党人广场边的马路上也行驶着古老的马车,一切的一切,仿佛时光穿越……</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