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养生 <p class="ql-block">本文想谈谈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养生话题,因此首先要定义什么是“老年人”。</p><p class="ql-block">世卫组织定义老年人的标准是:</p><p class="ql-block">65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老年人可分为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年龄为65—74岁的老年人;</p><p class="ql-block">年龄为75—84岁的高龄老年人;</p><p class="ql-block">年龄为85岁或以上的长寿老年人。</p><p class="ql-block">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各制定了不同的老年人标准,例如中国把60岁定为退休年龄,所以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p> <p class="ql-block">我国民间传说:“七十三、八十四”是人的生命的二道关。”这虽没有科学依据,但却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数字,不能不重视。所以我把人们退休后的余生,划分为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60岁~72岁,称初老期</p><p class="ql-block">73岁~84岁,称幸龄期</p><p class="ql-block">85岁以上, 称晚年期</p><p class="ql-block">在晚年期,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称临终期。</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老年养生呢?从狭义方面来说,养生就是防病。从广义方面来说,养生就是养命。“生命诚可贵,珍惜价更高。〞养生陪伴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在胎儿时,母亲就开始养育我们的生命。在婴幼儿及少年时代,父母对我们百般呵护,使我们健康成长。这时我们对“养生”毫不理解,生存的需求完全靠他人供养、安排、照顾。故在这个时期,称“被动养生期”。</p><p class="ql-block">从青年时代起,我们开始认知养生,学习养生,维护生命。此后,个人的健康和生死,自己是第一责任人。重视养生则健康,反之则多災多病,甚至死亡。到中老年时期,由於身体健康日益欠佳,因此开始重视养生,主动养生。故青年及中老年时期,称“主动养生期”,到“临终期”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依赖他人照顾,故又回到了“被动养生期〞。</p> <p class="ql-block">退休老人,在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在初老期,退休老人刚刚离开工作岗位,需要—段时间来适应退休生活,适应新的生活节奏。需要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保持身心愉快。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例如老年大学),多与家人和谐交流等。</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阶段,多数老人上有高龄父母,下有尚未成家的子女,或者尚有孙子、孙女需要照顾, 负担十分沉重。这个时期是“身体健康的危险期”。因此自己要合理安排,劳逸结合,避免过劳致病。</p><p class="ql-block">关于老年养生,在漫谈养生的系列文章中已经讲了很多,在这里重点谈谈“养生先养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初老期虽然多数老人身体健康,但身体的各种脏器开始加速 衰老,例如脑细胞大量减少,脑萎缩速度加快。中年以后开始出现理解力下降、反应迟钝、做事丢三落四等。高龄老人的智力相当於儿童,成为“老小孩”。</p><p class="ql-block">脑萎缩分两种原因:其一是病理性脑萎缩,例如脑膜炎,老年痴呆,脑创伤等原因造成的脑萎缩,对这种情况要以防、治为主; 其二是生理性脑萎缩,从青少年开始,脑细胞就逐渐不明显的缓慢的减少,到了老年,开始迅速减少,记忆、智能明显不如以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努力延缓大脑的衰老进程,那就是勤用脑。大脑是人体的指挥司令部,脑子糊涂,不知冷暖,不知饥饱,何谈养生与健康?所以养生先养脑,一般的说勤于思考的人会长寿。例如老教授、老画家、老医生、老作家等。据统计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平均寿命为91岁,全国最高。</p><p class="ql-block">基辛格博士,有40多年的心脏病,做过5次手术,做过三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还做过血管成型手术等。他右眼失明,带两只助听器,但是他确实活到了100岁。他勤于思考,著书立说,晚年还在不断写作。71年 访问中国,为中美大门的打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最后一次来京访问,是100次以上访问中国。百岁高龄,还可乘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来到北京,可谓奇迹。他说:“我有幸做了一些令我着迷的事情……〞,所以勤思考、乐于工作,是他的长寿秘诀。动脑可延缓脑萎缩的进程,工作使他有强烈的存在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内心充实快乐。所以不管多大年纪,动脑和 存在感,对健康是绝对有益的。</p> <p class="ql-block">在幸龄期,老人大多 闯过了73 和84岁这两大关,据有关统计,在百人中,活到七、八十岁的只占18%,在这个阶段老人的健康状况趋于稳定,所以幸龄期的老人们,可谓十分幸运了。</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阶段,多数老人的父母已经过世,子女己工作成家,独立生活。所以此时的老人没有沉重的负担,可以轻松地过休闲的日子啦。但是此时老人身体的衰老进程,速度更快。</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阶段老人们应特别重视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防跌</p><p class="ql-block">摔倒会导致骨折,但股骨颈或髋关节骨折,可能致残,甚至骨折后半年内死亡率达20%~25%,因此这种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高龄老人跌倒如果没有骨折,没有明显外伤,但强烈的冲击可能会导致内脏器官的大面积“微裂〞以及周身经络断裂不通,从而危及生命。例如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在田地中摔倒后,不久逝世。</p><p class="ql-block">(2)防噎</p><p class="ql-block">老人吞咽功能退化,吃喝容易被呛,引发吸入式肺炎等,从而危及生命。朱德、廖承志,蒋经国,宋美龄等名人,都是因呛不治身亡。</p><p class="ql-block">(3)防厕所风险</p><p class="ql-block">我国每年在厕所里猝死的人数约有1.4万人,特别是有“三高”的老人,更容易引发脑卒中、心绞痛、心梗等,从而导致猝死。相声界名人侯耀文、马季以及陈毅之子陈小鲁 ,都是在厕所猝死。</p><p class="ql-block">(4)防低头风险</p><p class="ql-block">老人低头弯腰捡地上的东西时,可能会导致主动脉夹层破裂,出现休克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5)温差风险</p><p class="ql-block">高龄老人的内脏器官,高速退化,血管好像过期的塑料十分脆弱,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缓慢,高温差可能致病甚至要命,因此寒冬养生要“冬藏〞。泡澡时水温不可过高,时间不可过长。我国每年死于泡热水澡者有1.7万人,当体温和水温差,超过10度以上时,就会触发一种生理现象叫做热冲击,导致血压急速上升,严重时会发生脑溢血、脑梗、心梗而导致死亡或失能。</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许多危害生命的危险行为,对这些行为若不放在首位重视,我们所有的身体锻炼、营养保键及各种养生措施,全都是白费。</p> <p class="ql-block">在晚年期,老人漫漫的人生路,即将走到了尽头。 在人生路上,送走了父母,送走了许多亲朋好友,送走了老伴,甚至“ 白发人送黑发人 ”送走了自己的孩子,只剩下一人孤独。</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阶段,老人们应该学会:</p><p class="ql-block">(1)享受孤独</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是精神(包含亲情、友情等)、物质以及自身价值相互交换的综合表现,人到晚年,交换的资源迅速弱化,所以倍感孤独。这对老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老人们要把孤独转化为有利于健康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钱瑗是他们的独生女,是北师大的教授。一生未育的钱瑗,寿命远远比不上父母,1997.3.4钱瑗因晚期脊椎癌去世,1998.12.19钱仲书也因病逝世。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只剩下87岁没有后代的孤独的杨绛了。从此杨绛便开始了长达18年的独居生活。</p><p class="ql-block">杨绛能够很快从悲痛和孤独中解脱出来,把孤独化为力量。全身心投入读书和写作,成绩斐然。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了散文随筆《我们仨》,2004年出版了《杨绛文集》,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百岁时还不停笔耕,经过整理、校对、修订出版了《钱钟书手稿集》,並翻译了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杨绛用写作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化孤独为力量。</p><p class="ql-block">杨绛把孤独视为一种精神享受,在晚年她深居简出,很少接待客人,几乎不在公众场合出现。人淡如菊,安之若素,过自己的平常日子。让时间抚平伤口,让内心变得怡静,让生活变得醇香。她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心静如水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杨绛把孤独视为自己的一种品格,她喜欢孤身在家,读书思索,滋养大脑,修养身心。为自己而活,活出精彩,没有理由悲观厌世。</p><p class="ql-block">2016年杨绛挥别尘世,走时十分宁静,亦如她一生的淡泊心境,享年105岁。</p> <p class="ql-block">(2)自己照顾自己</p><p class="ql-block">老年养生提倡,自己能干的事尽量自己动手,因为“ 用进废退”。日本老人晚年 享受的服务非常多,从照顾老人的饮食、洗澡、大小便等无所不有。现在 养生专家发现什么都代替老人们干,会加速老人器官的某些功能退化,不利老人的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郭老先生现年94岁,曾经是北京化工研究院的教授级工程师,老伴己病故,现独居於南通市。他生活自理,不请媬母,自己料理家务。他能科学地安排自己规律的生活,早晨赖床做面部按摩活动,早歺做自己调制的营养百宝粥,上午10点钟少量加歺(水果、坚果等),中歺由社区老年食堂送歺到户,午休后,加歺喝酸奶等,然后在室外散步,晚歺后,睡前喝一袋牛奶,晚九点躺床上做全身按摩运动,晚10点钟睡觉,很有规律。每周三下午和在外地居住的妹妹视频聊天,並定时与外地的亲友及定居加拿大的儿子通话。平时在家族群里不时发表一些短文,受到大家的点赞欢迎。他如今身体健康,黑发童颜,不像九旬老人。下边请大家看看老人的生活视频:</p> <p class="ql-block">下厨房</p> <p class="ql-block">口琴独奏</p> <p class="ql-block">忆母亲</p> <p class="ql-block">歌曲:慈鵠夜啼</p> <p class="ql-block">(3)自己陪伴自己</p><p class="ql-block">人到晚年,子女有自己的小家,有工作,有事业,负担沉重。他们不是不孝,而是实际情况,不可能时时照顾陪伴自己的父母。所以老人要自己燃一把火,自己温暖自己,自己陪伴自己,使自己的晚年充满乐趣。</p><p class="ql-block">冀老先生现年96岁,南昌航空大学教授,江西省焊接协会理亊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老伴早年去世,但能笑对人生,自己陪伴自己,自得其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了活力和乐趣,下边是老人的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教师节,领导慰问。</p> <p class="ql-block"> 鲜花箊拥,精神矍铄。</p> <p class="ql-block">口琴独奏,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在临终期,老人身体的内脏器官基本老化,各种功能基本衰退,饱受疾病折磨,生活不能自理。智商回到孩童时代,成为“老小孩”。处处需要别人照顾,又返回了被动养生期。</p><p class="ql-block">在临终期,老人不惧死亡,但惧长年卧床,被病疼折磨的岁月和漫长的孤独的黑夜。这时老人多么需要温情的慰藉,亲情的陪伴和耳边暖心的话语。但对多数老人来说,这些都是奢望。</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有的老人躺在病榻上,痛心地听着,子女们为了自己的赡养事谊争吵不休。好像老人是一件劣质的商品,被大家推来推去;</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一位农村老人失去了劳动力,带着饭碗,轮流到子女家吃饭,看人脸色,小心翼翼。好像流浪的乞丐,伸着枯瘦的双手,向路人讨乞;</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医院抢救室的病床上,无人在手术单上签字,因为老人无子无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临终期,许多老人大小便失禁,污染衣裤。滿屋滿身“老人味”,臉上掛满了无奈和羞愧,惹人厌烦嫌弃!在静静的难眠的夜晚,老人往往会怀念起妈妈,脑海里浮现出妈妈的慈祥面容,但是妈妈早已远走啦!”</p> <p class="ql-block">临终期,亲人弥留之际,家人要耐心的对老人进行临终关怀,尽量减轻老人的痛苦。家人往往出于孝心,会协同医生全力抢救,做一些不必要的过度医疗。各种仪器检测、掛瓶、鼻饲、吸氧、插尿管、吃药、打針……,使老人好像在牢狱中被折磨受刑,痛苦不堪,最后仍然死于非命。</p><p class="ql-block">临终时,老人身体的各部器官都彻底衰竭,肌无力,不会再有食欲,输入葡萄糖和盐水,实际上也没有多大必要。这时老人最渴望的是水,要用棉签蘸些水,湿润一下老人的口腔和嘴唇,老人的体温慢慢变凉,可以耐心按摩老人的手脚,用温水擦拭他的身体,使老人更舒服,让告别更温暖一些;</p><p class="ql-block">临终时,有些老人会有剧烈的疼痛(特别是某些癌症患者),医生会开一些止痛药物包括吗啡,这时家人不要有任何纠结,让病人不痛苦,就是最大的人道;</p><p class="ql-block">临终时,老人的喉咙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这是积聚在肺部和喉咙的分泌物所致,无力排出,医生会用吸痰器,但效果不佳,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可以让身体侧卧,枕头高一些,打开窗户让呼吸更畅通一些。</p><p class="ql-block">临终时,有的老人可能会出现“回光返照〞,突然冑口改善,精神变好,甚至能下床行走,生命体征改善。但是这并不代表好转,这是生命即将结束的预兆。据专家说,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人之将亡,身体会本能的大量分泌肾腺素,这种荷尔蒙的分泌,能短暂地激活身体的机能。这时家人应多与老人说说话,问问老人还有什么事要办,可以默默地和老人进行最后的告别,让老人不留太多的遗憾;</p><p class="ql-block">临终时,老人的 听觉、视觉系统会短暂的活跃起来,会出现和己故亲人相会或其他美好的幻觉,这时我们不要打扰他,要尽量给予老人更多的温存。</p><p class="ql-block">我曾看到,一位老人逝世时 ,被女儿紧紧地抱在温暖的怀抱里,静静地离去,让人赞叹唏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祖先生命的延续,是人类生命的延续,因此要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寿命也会不断延长。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天“八十、九十不为奇”。如果我们重视养生,活到九十岁不足为奇。这样我们的退休生活将长达三十年之久,占一生的I/3。这是一生中最休闲的黄金时光,因此我们要重视、珍惜、过好宝贵的退休生活。</p><p class="ql-block">中青年朋友们,你们的明天就是“老年”,今天不重视养生,就没有明天幸福的晚年。要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要有规划和行动。</p><p class="ql-block">老年朋友们,不可浪费余生,不要躲在余生的角落,总是无尽的抱怨、无奈的悲戚、孤独的叹息。要学会享受孤独,要学会自己陪伴自己,让阳光充满余生,让余生活得精彩,这就是最好的老年养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