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年 的 滋 味

旋涡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暮 年 的 滋 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 / 尹 作 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遇到“暮”字,多释为贬义,诸如:暮气沉沉、迟暮之年、残年暮景、年华垂暮、日暮途穷 …… 等等,殊不知人间真正的春天在暮春,所谓春暖花开,四野蛙鸣,青草茵茵,山翠水碧,南山花开北山红,游丝飞絮千条线,全在芳菲人间四月天,此时,人们才可以欣赏到旖旎春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光美并不在乍暖乍寒的三月,更不在早春二月,那时还是春寒料峭,绿意还不分明,三天两头,春雨连绵, 真是“一春能有几番晴”,还遇有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刺骨尖厉,确使人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 所谓 “立春"、“春分”倒是人们渴望春、爱慕春的情感尤深,所以直到清明一连下几天雨,人们更是“断魂”思念故去的亲人了,而武汉的春天一般都到四月中下旬,天气的温暖才稳定下来,这就是暮春了,天地才为之一新,人们才真正体感到 “最是一年春好处”,原来在春之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暮”原也有它的底蕴与风华,并不是日暮穷途的悲摧之境。黄宗英暮年三上西藏,一法国老太太古稀之年学驾摩托,一美国老太太八十生日那天去跳伞,在蔚蓝天空里穿越云朵,撒切尔夫人说生命从70开始,余秋雨说老年是如诗的年岁,指点暮年是一种诗化的神圣。有人说年轻是资本,可年老是财富啊,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本最终都能转化为财富,年轻人还需苦心经营,用时间和希望去投资,用充满热爱的心灵和智慧的头脑去经营,生命才会一天比一天更富有、更丰盈; 通过奋斗走到了人的暮年,这时的老年人也就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人也宁静下来了,生命节奏也慢了下来,于是,诗的意境也就出现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一个诗化了的暮年,万般滋味,都在大千世界的凡俗中呈现。想想我这棵老树枝头的花朵,全是经历了风霜雨雪冲刷之后而绽放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过往的峥嵘岁月,都在风雨中散逸了,暮年的姿态,永远印证着盎然的激情曾经存在过。时间的沙漏,推移着年轮的春夏秋冬,记载我一生的苦斗辛酸,我年少就经历了父母离异,母亲皈依佛门,但我从小就卓而不羁,宁肯流浪街头也不向宿命屈服; 我年轻时承受过意想不到的风雨的屈打,我也战胜了低工资给我带来的穷困年月,毅然"下海"经商10年摆脱贫困,营造一个幸福的和谐家庭; 我也战胜过几次要命的大病恶疾,向死而生,我顽强地活下来了,所以我的暮年深感有滋有味,咏叹着自己巍然立于广漠之野,通透了这个苍茫的世界,在风风雨雨中,把自己的心养宽了,有了现在以出世之心做爱家、爱亲人之事的情怀,这就是我的快意人生之道。我现在好比夕阳下的一棵大树,枝干枯涩盘曲,但生命依然鲜活,依然从容地立在天地间,我自知这是生命不朽的自然之雕; 它在暮春时节,依然枝繁叶茂,这便是一个走进暮年之人所拥着他那和和美美一家子的意象,他可以怡然地陶醉在他一群美丽幸福的儿女子孙中,这是我人到暮年的生命之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儿子丶儿媳 )</p> <p class="ql-block"> ( 女婿丶女儿 )</p> <p class="ql-block"> ( 孙子丶孙媳 )</p> <p class="ql-block"> ( 外 孙 )</p> <p class="ql-block"> ( 第 四 代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人一生在子女身上,没有宏志大愿,从小灌输的多为中庸之道,又特别重视亲情的神圣,所以我的儿子和儿媳在特别疼爱自己的儿子氛围中,从孙子吉儿在高中时就强调了自己的儿子考大学不出国,甚至成家立业不出武汉市,就围在自己的身边转。我和夫人都非常赞许这样的守旧理念,所以我们赢得了亲情,也赢得了欢乐和谐的充实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两个子女,早己建有两个新家,为何我一直要用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打造一座温馨的老巢呢,为的就是在让我两家的孩子们,能常回家看看,能在节假日、寒暑假,回到老巢,欢聚一堂,让心灵都回归到自己的栖息地,无须去感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无须有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然若失之叹。我们面对人生,离合总关情,我就顺应了生命的这条血浓于水的亲缘通途大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到暮年,我们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儒家都是倡导把人生价值牢牢地建立在现实土壤里,我们平凡人的现实,就是家国情怀,首先是将自己的家营造好,这需要从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悟出这个家里一定要有一个高人在左右上下打点营造,而且不是刻意的矫情;高就高在这个人不仅是性情中人,而且天生慈祥,这也是从我的不凡人生锻造出来了一种习于冲破常规陋习、不按常理行事的一种怪异性格,而长期形成了一种自我特定的家风,那就是在家庭中长期形成了“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特有氛围。这种爱都是从每个人心上自然地流淌。母亲传授给我不少能做出佳肴的厨艺,平常日也好,节假日也好,只要儿女们打个电话要回了,我和老伴就喜出望外,忙忙碌碌做一大桌肉酒鱼饭; 上辈人可以叫下辈人都坐在桌子吃吃喝喝,而自己做上辈的心甘情愿就好像是服务员似的端菜盛饭,在桌边看着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孩子们也可以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 …… 这种日常小事是长期的自然形成,是外人看着似乎不像话的一种场景,而在我们家是诗、是心上流淌的蜜。在这样一些极平常的生活细事中营造出了,我们这个家里的每个人,都时时惦着回到这个令心灵安然逸出的快意与享受的窝。我一生的“伟业”就是打造出了这个可代代传承的、人人梦想的一个幸福的窝,我虽至暮年,却很有成就感,人生的万般滋味,全在这些极平常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道桑榆晚,</p><p class="ql-block"> 为霞尚满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夫喜作黄昏颂,</p><p class="ql-block"> 满目青山夕照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暮年的滋味,全在这些诗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妹 夫 )</p> <p class="ql-block"> ( 妹 妹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