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工到军工局长到外贸部长,全能型专家李强

凯歌

<h3>李强|(1905.9.26-1996.9.29),原名曾培洪,字幼范。江苏常熟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strong></strong></h3></br><h3>自2020年7月10日,苏州科学家日设立以来,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苏州”将继续给大家带来苏州院士系列。从苏州院士故事,读懂苏州。</h3></br><h3><strong>  01.</strong></h3></br><h3>李强曾就读于南洋路矿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五卅运动中成长为学生运动领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2月,创建常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h3></br><h3> <h3>1923年,青年时期的李强。</h3></br><h3> <h3>李强回忆五卅时期学生运动等革命历史手稿。</h3></br><h3>1927年5月,李强在武汉任中央军委特务科特务股股长。1928年10月,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在上海成立,李强任第四科(负责交通、通信)科长。根据周恩来指示,<strong>自制中共第一部无线电台,并参与培养中共第一批无线电人才。</strong></h3></br><h3>1929年底,奉命到香港九龙建立第二个秘密无线电台。次年1月,沪港两地通报成功,成为中共自己制造的第一对通报电台。1932年,中共中央的声音已能通过秘密电台及时传达到全国各大根据地。</h3></br> 中央特科电台训练班旧址。1930年3月中共举办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李强任教员。<h3>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李强在协助周恩来等转移后,前往莫斯科,他在苏联邮电部通信科学院学习、研究,发表《发信菱形天线》,<strong>在苏联无线电界引起震动,被苏联政府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全苏联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其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强公式”。</strong></h3></br> 李强在苏联用英文写作《发信菱形天线》一书,该书的论证方法被后人称为李强公式。<h3><strong>  02.</strong></h3></br><h3>1938年年初,李强来到延安,白手起家,办起了枪炮厂、炸药厂、炼钢厂、制药厂、炼油厂等军工企业。<strong>1939年4月,生产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支七九步枪,这是我军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strong></h3></br><h3> <h3>图为我军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h3></br><h3>仅1939年至1943年,延安军工厂就生产了步枪近万支、手榴弹58万颗、迫击炮弹近4万发。其间,他顶住政治压力,保护了沈鸿、钱志道等专家、工程师。</h3></br><h3> 20世纪40年代,李强在延安军工局讲课。</h3></br> <h3>1940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技术干部会议上讲话,右二为李强。</h3></br><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李强在苏联学习期间,学会了照相冲洗放大等摄影技术。这是他拍摄的延安军工厂工人自力更生土法上马造枪造炮的情景。<h3><strong>1944年,毛泽东为其亲笔题词“坚持到底”。</strong>此后,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第四任院长。解放战争时期,李强受命建造短波广播发射台,把新华社的声音传向全世界。<strong>新中国成立后,李强担任广播事业局局长,成为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奠基者。</strong></h3></br><h3> <h3>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坚持到底”。</h3></br><h3><strong>1955年,因其在无线电领域的成就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strong></h3></br><h3><strong>  03.</strong></h3></br><h3><strong>1952年8月,李强被任命为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兼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strong>他既是苏联援华建设项目的见证人和执行者,又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技术专家和技术资料时奉命与对方进行斗争。</h3></br> 1961年4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会见外贸部部长叶季壮和副部长李强率领的中国贸易代表团,赫鲁晓夫左侧为李强。<h3>“文革”期间,他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情况下开展外贸工作,同时出任国务院援越运输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主持援越物资运输工作长达十余年。</h3></br><h3> <h3>工作中的李强。<br></br></h3></br><h3>1995年10月,越南政府向李强授予友谊勋章。</h3></br><h3>1973年,任对外贸易部部长,向周恩来提出扩大外贸范围,为国家多赚外汇,并开展了期货贸易,使得整个外贸局面趋于活跃。</h3></br><h3><strong>年逾古稀的李强第一个向中央提议利用外国贷款,首次引进美国可口可乐生产线,</strong>最先促进对外开放。</h3></br><h3><strong>  04.</strong></h3></br><h3>李强是第九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担任国务院顾问。1982年,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h3></br><h3>1996年9月,李强逝世,中共中央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strong>“他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科学家和经济专家,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广播电讯领域和外经贸领域都做了奠基性或开创性工作”。</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图为1973年10月,李强(中)参观常熟工厂。</h3></br><h3>1997年4月,常熟市在虞山建立纪念墓碑,隆重举行李强部分骨灰撒埋和“李强叶落归根处”揭牌仪式,李强回到了故乡常熟。</h3></br> 图为常熟市虞山风景区内,李强叶落归根处。<h3> END</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W4pC7hXKJNOMet-vYl7h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