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投”风气已经从饭圈蔓延到了直播间,如今又开始向慈善界蔓延了,最近几年,只要有灾情,就有人喜欢拿捐款做文章,粉丝比拼谁家爱豆捐得快、捐得多,消费者紧盯商家是否捐款。一旦有人没有公布捐款记录,或者被认为捐得少,就会有人出言嘲讽、辱骂,也就是俗称的“逼捐”。<br> <br><br> 这两天,又有一家企业深陷逼捐门,被网友们口诛笔伐,列出条条“罪名”。说实话,刚看到网友们列出的“罪名”时,我也被那种怒其不争的情绪给感染了,因为实在是写得头头是道,但是冷静下来后,我还是决定不偏听偏信,自己去取证。事实证明,网络言论,三人成虎,再加上一些营销号的推波助澜,往往会让事情原貌面目全非。 但是我翻阅了往年的新闻报道,发现网友所言非实,博纳其实一直都有在做慈善,只是没有在微博进行公示。疫情期间,博纳就曾向武汉、新疆分别捐赠100万元。 《湄公河行动》上映期间,博纳向中国公安民警烈士基金会捐赠500万元。 博纳的董事长更是多次代表博纳参加各种慈善活动,累计捐款逾千万。 而作为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博纳除了捐款外,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来做慈善,博纳在自家电影上映期间,经常会为特殊人群提供免费场,送去人文关怀,同时也会不定期地投入资金以推动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br> 由此可见,博纳一直走在公益路上,脚步并未停止,只是比较低调,很多捐赠新闻它自己并没有自吹自擂,需要去查阅老新闻才会知道,所以网友仅凭搜不到关键字就质疑的行为实在站不住脚。网友控诉博纳的第二“宗罪”,是说它不给同胞捐款,反而给日本人捐款,依据同样源于微博搜索。 但博纳也特地做出了声明,指出12年前的这条博文原意并非博纳号召给日本捐款,只是转载了当时的一条新闻,而捐赠行为本身与博纳毫无关系。 通过翻阅旧新闻,我发现博纳并没有说谎,那条博文讲的其实是台湾地区演艺圈举办的一场赈灾义演活动,甚至连捐款金额都不差分毫。 所以说,网友对博纳的“两大指责”都是站不住脚的,博纳此次可以说完全是无妄之灾。令人觉得可怕的是,近几年,和博纳有类似经历的个人和企业不在少数。<br>2017年九寨沟发生地震,当时正是《战狼2》大火的时候,于是一群人就盯上了吴京,一边说着自己绝不是道德绑架,一边阴阳怪气地催促他捐款。但是其实那时候吴京早就已经捐出了100万,只是低调没到处嚷嚷罢了。<br> 2021年河南水灾,华为因为没有公布捐款记录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对其进行侮辱谩骂,谣言满天飞,最后是河南慈善总会晒出了捐款单证明了华为早已经向其捐款3000万。 在某些网友眼里,只要自己不知道对方捐款了,那么就默认成没捐,而在另一些网友眼里,光捐也不行,还得比谁捐得多。比如最近俞敏洪为灾区捐款1000万,就有人开始喊话罗永浩不能输,要捐得比俞敏洪更多才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发生天灾,就会有一群人热情满满地守在电脑前进行统计报数,说这个明星捐了多少,那个企业捐了多少,谁谁谁才捐10万太少了,某某公司500万怎么好意思拿出手的?恨不得像直播打赏一样拉一个榜单出来排个一二三四五,打赏得少的还要被嘲讽一句“穷逼”。 那么这些人的动机是什么呢?真的是为了筹到更多的善款吗?我看未必,其实更多的是在给自己博关注、赚流量。他们善于抓住吃瓜群众仇富、爱国的心态进行情绪煽动,然后从中牟利。而更多的网友则是好心办坏事,以为自己声势浩大的讨伐能榨出更多的慈善款,但其实是在扼杀慈善。 这种“逼捐”行为,让慈善变了味,也会让捐赠者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常远来看是不利于慈善持久发展的。<br>慈善应该是自发的善举,不该被染上戾气。“逼捐”行为不可取,吃瓜的时候更要谨慎,不要人云亦云,这才是真正对慈善有益的行为。否则,只会成为别人手里打击爱国企业的枪,成为营销号增加流量的助手。所以,千万千万要擦亮眼睛啊,朋友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