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开启新的旅途

fang

<p class="ql-block">  课上完了,自我评价:这是一堂不太成功但有指导意义的一节课。因为小丽那句“最后的底气”,我要好好梳理一下这节课。</p><p class="ql-block"> 上课课题是七上第五单元的《猫》,学生刚刚学过了,我就设想“以读促写”,向《猫》学写作。《猫》里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很多:总分总的结构,“三复”情节(对学生不用这些陌生概念,改为“三”的结构),首尾呼应,情感线索,伏笔铺垫,详写略写,情节反转等等等等,也是一个曲折的故事模板。一节课选其中两三点练一练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曾经在一种资料上看到过美国的写作教学研究结果,其中合作练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曾经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写作,从周一到周六,一人一篇,互读互评,效果不错;也曾让孩子们接龙“写下去”,也趣味横生,那些作文能力弱的孩子进步也明显。能不能一节课合作完成一篇作文,可以尝试。一节课40分钟又不能写完整篇章,结合单元写作要求,那就小组合作完成。周二下午上课,周一晚上学生先以“我的老师”为题写片段,看看学生写的情况,课堂上改进。</p><p class="ql-block"> 周二中午12点左右,我收到了他们的片段作文,细节具体,情感真挚,有的孩子还有中心句总结句。我想孩子们说不定20分钟就能合作完成结构、过渡等工作,剩下20分钟,我们就欣赏课文,读出一些“课文的好”来。</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课过程中,孩子们呈现了各自习作,组合成文无从下手。那就跟着《猫》这篇课文学习,先学《猫》的结构——“三”。学生遇到第一个问题:同组写的不是同一个老师,怎么写成同一篇?看《猫》这篇课文,写了三只猫,为什么能在同一篇中,因为都表达了失猫的难过、痛苦的心情。规律只要情感一致,就可以写不同的老师。第二个问题,情感怎么表现?同学们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中就渗透着感情,还有一种方法,学习《猫》——文中每一只猫亡失后,作者都有议论抒情,联读我们学过的课文,也有用议论抒情表情达意的。同学们没写完一位老师,就写几句议论抒情句(有些同学事先已经写了,这一步可以不做)。最后向《猫》学习,给三个片段加上开头结尾和过渡句,这时需要三个不同学生写的文段真正合作一起。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三个文段不知道选谁的,意见不一,并且没有一张大纸按先后顺序排列三个文段。快要下课了,我不想拖堂,请做好的那一组念一念,其他的留给孩子们喜爱的颜老师去完成。</p> <p class="ql-block">  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再上这一课,怎么优化?先让学生讲明各自为什么要写这位老师,把同一写作主题的学生临时组成三人小组,每组一张大白纸,让学生去排列去衔接。先不看《猫》,遇到一个问题,再从《猫》中找方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如果《猫》必须上成阅读课呢?那么就定为文学欣赏课。首先带着学生看课文标题写“一句话”,如:“这是一篇写养猫经历的课文。”“这是表达养猫失猫后难过反省的课文。”“这是用了‘三’的结构的课文”等等,可以从内容方面、情感方面、写法方面来写。其次概括提炼文中的内容,为“一句话”提供理据,这样就可以写出第二句话了。如:“这是一篇写养猫经历的课文,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接着展开来写,可以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这样就成了一段文学短评的雏形。如“这是一篇写养猫经历的课文,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前两次经历略写,最后一次详写,共同表达了失猫后的难过与痛苦。尤其是第三次养猫……”</p><p class="ql-block"> 我想,学生也许第一句话不好写,只要老师示范或提示角度,学生就能做到。还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以及单元写作短文,作为资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课后练习中第二题就是过渡照应,第三题关于主题,第四题是修辞手法,写作短文有课文详略资料。同学们写一句,相当于观点句;写两句,相当于解释句;写一大段,相当于材料句;最后还可以引导写一句总结句。这就是小论文啊,以写促读,深度思考,比碎问碎答好太多!那就是学生自己的收获。想想就很美好!</p><p class="ql-block"> 这样会不会让小丽觉得是真正的底气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