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部分P18-21

西Z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疑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1:老师,请具体介绍一下具身性、反身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具身性曾是心理学研究当中的一个热点,如今热度有所下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源头上看,它跟正念(mindfulness)有些类似。其实它和现象学也有一些关联,我在这里暂不过多讲述它的哲学渊源。具身性就是强调我们的认知会基于我们的身体。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身体,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认知。即我们的认知受制于我们的身体,这是其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二,我们也会因我们的身体而产生某些不假思索的认知。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扭曲就是,当我们拿起两本书,一本是厚厚的书,一本是薄薄的书,虽然我们都没有看过这两本书,但是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那本厚的书比那本薄的书更好。因为有一个词叫“厚重”。“厚”“重”是一种身体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判断的对象、一个认知的对象、一种观点或者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不假思索的、完全由身体自发的原发的原初经验层面或者说是现象学层面的判断,这就是具身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有的人会认为身体体验是原初经验。但是很多现象学的研究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我们的身体体验其实也是被社会建构的。比如我在前面讲的“脏的”和“干净的”的例子,是最贴近具身认知的。你会有身体反应的。如果你觉得那个是很脏的,某一种做法是很恶心的,你就会有一种发自身体的很恶心的感觉。对于这种不假思索的身体反应,如果我们不用叙事的态度去看待,我们就会觉得这根本不必去深究,但是从叙事的角度去讲还是要去深究的。你一切经验的背后都是有故事作为支撑的,这个觉察就是反身性。我们要跳出我们的身体来看我们的身体,即我们的身体何以对这类现象或者景象如此敏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你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考虑。比如食物,有很多东西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食物,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就无法理解将它们当作食物,比如,吃蛇的人和不吃蛇的人,吃猫的人和不吃猫的人,吃狗的人和不吃狗的人,相互无法交流。因为如果他在身体反应上不具备反身性的话,那这种具象的认知会让他无法交流,因为他觉得这个不用讨论,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而且即便你跟别人辩论输了,你也仍然无法去吃,你不见得就可以接受了。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尽管有无数的理由论证你吃的这个东西是好的,但你还是吃不下去。这就是具身认知和反身认知的差别,这里先粗略地解释一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 2:在第一次转变中,我听到了老师说到决心,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文单词 commitment翻译成决心也行,翻译成担当也行,承诺也行。比如就是要拿出一些时间去做一些事,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我刚才确实没有解释这个,所以我非常感谢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给我这个机会去多说几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用叙事这样一种态度,用一种平等心去了解平常我们不去了解的那些故事,然后把它培养成一种习惯,这其实是更有难度的事情。人们可能更习惯于,或者可以更轻松地用自己固有的模式去处理那些差异和共性。因为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你就需要一些决心去坚持。你要下定决心去克服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各自的情绪和一些习惯化的应对行为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下定决心去改但这些模式还是会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过于自责,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习惯化的模式,比如对于我们发脾气之类的事情,不要过分自责。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过于放纵--就不改了!再就是可能在看到自己并没那么有智慧的处理方式后,要下决心把每一次这样的情形当作修炼叙事态度的机会。这个是需要下决心的,而且是需要有担当的。因为你可能会和以前不太一样,有时你的改变会让你变得和之前判若两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你把这种叙事的态度用到你自己的人生当中去时,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治疗师,否则的话你可能还只是个叙事的理论家。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都要下定这个决心,而是说如果你想要做一名叙事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或者不一定是做心理咨询师,哪怕你只是想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一些,更开放一些,让自己的生命体验更丰富一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丰盛、更有话说、更有意义,这可能也是一种选择吧?可以用选择并且担当来解释决心,再加上选择一个价值体系并且按照那个价值体系来活,这就是决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3:分别心不可有,差别智不可无。老师能多解释一下这句话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差别智”是智慧的智。如果你有了分别心又有执着,那你就会有烦恼。但是你知道差别智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能够分辨这个差别但又不执着。所谓不执着就是你不会非要把它掰成某个样子。这里“差别智”不是执着的执,是智慧的智。这是佛教的术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