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雨霁日出,我去了徐家汇。</p><p class="ql-block"> 无数次去了徐家汇,不仅是因为居家交通便利,那里是商业地标,而是那里人文气息浓厚,徐家汇源汇集了所有与徐光启有缘的方方面面,百年前建成的天主大教堂,歌德式建筑,雄伟壮观;上海最早的藏书楼—现徐家汇图书馆;徐汇中学,一所1895年建成的教会学校,教室楼美仑美奂,这些都因了徐光启在这里生活工作,让徐家汇光彩夺目。更是徐光启的墓葬在这里,一座精神之山耸立在此。可以这样说,没有徐光启的墓葬在此,就没有今天的徐家汇。后人为纪念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墓旁建立了徐光启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纪念馆的院内立着徐光启研究的勾股定理演示装置。</p><p class="ql-block"> 入内,陈列着徐光启研究的天文历法,军事火炮研究,文学,农学等,涉及很多领域,最著名的科学贡献“农政全书”,造福了后代。他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并在此建立了农庄别业,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和著书,洋洋大观。徐光启是明朝末年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之父”。</p><p class="ql-block"> 不参观不知道,参观后,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参观后,去瞻仰缅怀徐光启墓,徐光启身后就葬在这里,安静地躺在丘岭状的小山里。</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长长的墓道前去拜谒,墓道两旁列着石马之类的雕像,极其隆重。</p><p class="ql-block"> 墓前竖立着十字架,徐光启跟着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制造工艺,天文历法时加入天主教,故墓前有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近墓前,有一半月型的池子,后面立前徐光启的碑,上书“明徐光启墓”。</p><p class="ql-block"> 我毕恭毕敬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 初冬的落叶铺满了小山丘,象给山丘换上了冬装。墓区的银杏红叶树格外粗壮,在初冬的夕阳余晖下,仍有精神,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 墓区前还建有徐光启雕像及他的工作像。</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科学家在此长眠,是上海的荣耀,也是上海人心上的精神之山。</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又去了天主教堂和徐汇图书馆。没时间看书了,下午4点要关门了。</p><p class="ql-block"> 走出图书馆,我再次回头看看徐家汇,收拢了今天情景交融的心情。凡俗的日子,经常去徐家汇感受那份美,平静的生活也就有了流动的愉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