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女子书画研究会山水艺委会作品交流(第二十期线上展)

万氏如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span></p> <p class="ql-block">马军悦作品</p> <p class="ql-block">赵义作品</p> <p class="ql-block">万爱军作品</p> <p class="ql-block">杨春莲作品</p> <p class="ql-block">孙琴凤作品</p> <p class="ql-block">国平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景艳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静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卫东作品</p> <p class="ql-block">杨清莲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娜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兰英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