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风貌】刘公岛中日甲午战争陈列馆

巴林

9月10日游览刘公岛的重头戏,就是参观甲午战争陈列馆,接受中国近代史“积弱挨打”的事实教育。陈列馆馆址设在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br><br> 这个提督署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围以长垣,占地1万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分前、中、后三厅。前为议事厅,中是宴会厅,祭把厅在后面。东西跨院间有长廊贯通,大门前左右角楼为鸣金、奏乐和了望处,东西两侧是辕门。整个建筑飞檐画栋,雄伟壮观。<br><br> 提督衙门外西南200米处是水师提督的寓所。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与日寇激战于黄海。提督和舰长英勇奋战,壮烈殉国。 <br> <div>  如今刘公岛和甲午海战纪念馆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缅怀邓世昌为代表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爱国将士,让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br><div><br></div></div> 博物馆气势宏大,远远望去,犹如撞击穿插的船体,坐落于定远号当年搁浅的地方。在纪念馆主体建筑上一尊高达15米的北洋水师将领像十分醒目,他便是民族英雄邓世昌,他指挥的"致远舰"官兵在甲午海战中表现出的誓与军舰共存亡的悲壮气节,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史册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光绪帝挽联赞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据介绍: 甲午海战纪念馆,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展示甲午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刘公岛海战馆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由广东河源华冠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投资6000余万元,于1995年6月建成开业。<div><br></div><div> 海战纪念馆以《甲午战争:1894—1895》为基本陈列,该馆由序厅、北洋水师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半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九大部分组成,再现了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没的全过程。<br><br></div> 北洋水师于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建立,并设督署于岛上,习称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海底出水的两门巨型舰炮,每门重达20多吨,世界仅存。 馆内展有珍贵的甲午战争历史图片650多幅,复制了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 陈列馆内以电、光、声等现代科技营造的氛围,生动逼真,游人置身其中,耳闻目瞩甲午战争的惨烈与悲壮。整个海战馆气势宏大,外型有如几艘互相撞击穿插的船体,坐落在当年旗舰定远号搁浅的地方,悬浮于海上。18米高的主体建筑上塑造了一尊15米高的北洋海军将领像,为国内人物雕塑之最。 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等展览形式和影视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 还原再现了多个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场景”、“李鸿章在马关谈判场景”以及巨幅油画和雕塑。 甲午海战虽然是一场屈辱的战争,但不能全盘否定北洋水师,在这场战争中,如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等将领都展现了视死如归、与舰共存亡的无畏精神。 19世纪末,日本与中国的海军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舰船众多,技术先进。当时,北洋水师还有8名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的军事顾问,而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等一批杰出将领也都是留学英国军事院校的高材生。原本可以一决高下的海战,最终却因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成为一边倒的战败和覆灭。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而巨额赔款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为之后再次侵略中国埋下了伏笔。 提督署辟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该博物馆还负责管理和保护龙王庙、水师学堂、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等28处北洋海军旧址。 参观完甲午海战纪念馆,我们就乘船离开刘公岛回到威海。接着,我们驱车前往烟台龙口市南山集团。 景点文字介绍选用网络改写,谨向原作者致敬! 照片拍摄时间: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