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剑门蜀道上的古城雄关

澎澎

<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古称葭萌。公元972年,宋太祖赵匡胤改“葭萌”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民心”,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昭化,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昭化,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拍图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昭化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地方,它由战国时期的苴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郡县、再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郡治、再到民国和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改为昭化镇至今,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的建制历史,这在全国实为罕见,是名符其实的“巴蜀第一县”。</p> <p class="ql-block">昭化,也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先主刘备曾在这里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成了蜀汉政权的发祥地,最终成就了蜀汉帝业,故有“蜀汉兴、隆中谋、葭萌起”的说法。张飞挑灯夜战马超,黄忠、严颜退曹军和姜维兵困牛头山……《三国演义》中的许多历史故事,均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古城入口处矗立着葭萌坊,气势雄伟,上面的楹联和图案,集中展现了昭化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交通军事地位和神奇的太极山水。</p><p class="ql-block">牌坊东面的柱联:“蜀道三国重镇,天下第一太极”。昭化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太极天成,故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西面柱联:“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吞巴并苴,在苴国区域建葭荫县,它是巴蜀地区第一个建县的地方,故有“巴蜀第一县”之称。</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蜀王封其弟弟葭萌(塑像立在县衙内),在昭化建立苴国,故又称“蜀国第二都”。</p> <p class="ql-block">过了葭萌坊,便是桔柏渡街,因昭化城外的桔柏古渡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桔柏渡街的这段石板路是昭化古城保存得最好的石板路,古时在昭化石板街上行走也是有讲究的,官轿居中,竖条石为轿夫行走,平民百姓则只能走两边,按左来右去的规则行走。街上有衙役专管交通,若有违反,则会遭到鞭笞。看来,昭化古城是中国最早实行“交通管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桔柏渡街西端,便是昭化的东门——“瞻凤”门,因传说站在东门城楼上能看见对面凤岭山的一对凤凰双栖双飞,故得名“瞻凤”。</p> <p class="ql-block">东门前原有一座接官亭,现在只剩下了一根石柱。从石板路的分类行走到接官亭,昭化古城处处显现出中国古代对权力地位的尊崇和等级制度的森严。</p> <p class="ql-block">东城门建筑大气、凝重,尤其是斗拱的使用是昭化古代木构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昭化“三国重镇、以城为关”的军事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瞻风门外城石墙上荒草丛生,青苔斑驳,饱经风霜。</p> <p class="ql-block">城门旁有石阶可达城楼,斑驳陆离的古城墙蜿蜒曲折,环绕着昭化古城。</p> <p class="ql-block">城楼上可遥望“牛首雄关”,即牛头山和天雄关,为古时“昭化八景”之一,也是三国时蜀将姜维拜水之地。</p> <p class="ql-block">城楼上楹联极有气势:“上城楼放眼秦星汉月,临渡口揽怀栈雾江风”。可惜城楼太窄,一幅楹联竟无法拍全,只能展示上联了。</p> <p class="ql-block">城楼上俯瞰,正前方就是太守街,两侧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建筑,多为穿斗木结构、青瓦白墙,有着古朴的川北风格。</p> <p class="ql-block">太守街2号,是一家古民居改造的经济型酒店<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荣盛祥”</span>。门前空地上,吹拉弹唱,悠闲自在,看来昭化人是很会享受生活的。</p> <p class="ql-block">太守街25号,是四川“省保”单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怡心园。</span></p> <p class="ql-block">从太守街右转拐到南门巷,街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幽深,古朴宁静。这里</span>是古时昭化达官贵人和财富人家的居住地,古巷两侧的明清古建集聚了昭化建筑艺术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辜家大院,占据南门巷半条街。曾经是昭化古城首富辜家的宅邸,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其建筑风貌仍古朴如初,气派豪华。特别欣赏其门联:“祥光照屋宇华堂溢彩,瑞气绕门庭楼阁增辉”,让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推门而入,一眼看见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帐房。“帐房”是干啥的呢?正疑惑呢,主人前来介绍说这是客栈的前台。</p> <p class="ql-block">原来,辜家大院如今已改造成昭化古城的一个客栈,而且主人的一个“小目标”是要打造成古城最美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大院中,感受着庭院深深、穿堂过廊的惬意,享受着大户人家般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清一色的青砖黛瓦,保留看着原始的古朴韵味;</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庭院布置,让人倍感舒适;</p> <p class="ql-block">陈旧的生活器物,仿佛又让我回到了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院内绿植遍布,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砖雕、木雕精细华丽,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p> <p class="ql-block">一切都恰如其分,如此静、美的环境布置只能用一个“雅”字来概括!</p> <p class="ql-block">位居大院中心的“祥和堂”,堂门口摆放了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置了一把铜质茶壶,左右两把太师椅,其扶手已被时光年轮磨得光滑呈亮,是主人喝喝茶、晒晒太阳的最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堂里供奉着“关公像”,堂上悬挂“世守良规”匾,是对辜家世代遵循“与人为善和睦而邻”的族规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好想在此住一宿,享受岁月的恬静悠闲。</p> <p class="ql-block">回到太守街,不要小看只有短短几百米的太守街,它是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与桔柏渡相连,西出与金牛古驿道贯通。</p> <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的石板街完建于明代,以青、黄石板按三横两纵铺就,有暗沟排水。古城有九街十八巷,呈“丁”字布局,利于巷战防守,为四川境内保存完整的特色古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太守街正中,有座葭萌亭,又称过街亭。它是昭化古城的街景建筑之一,全为木质结构,比较罕见。</p> <p class="ql-block">亭旁,还有昭化县民众教育馆遗址。那是1937年时任昭化县长的谢玉珊所创建的业余学校,“昭化民众教育馆”几个大字,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走到太守街西端,再沿古城墙向南,就到了古城西门——临清门。“临清”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面临一江清水,二是告诫到昭化任职的官员要两袖清风,古时官员卸任或升迁都必走这道门。</p><p class="ql-block">临清门又名葭萌关,《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描述的“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就是在葭萌关前。(航拍图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从城隍庙旁的衙口巷走进去,就能看见昭化考棚。</p> <p class="ql-block">古代州县一般没有固定的科举考试场所,临考时采用在县署大堂或租建民宅布置临时考场等办法。实在没考试场所的,则搭席棚为号舍,所以称为考棚。</p> <p class="ql-block">同治三年(1864年),曾寅光任昭化县令。其时,昭化士绅与粮户共襄义举,向县令请求建考棚,并愿捐资。一时云集响应,积少成多,举众力以兴文教,选址县署西侧开工建造,仅数月即告峻工。自此,昭化始有完整之考棚,莘莘学子乃免风雨暴露之虞和转徙迁就之烦。</p> <p class="ql-block">昭化考棚为四合院落,有穿堂、过庭、礼堂及诸号舍,成为川北地区最大的县级考场。</p> <p class="ql-block">考棚设有门禁房,即搜身的地方;执事房,验明考生身份的地方;考舍,即考室;至公堂,主持考务的地方,试后为阅卷场。“至公”,就是最为公平,意在告诫阅卷者要秉公判卷。</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至公堂,则成了展示我国历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考棚西侧是祭祀孔子的文庙。</p><p class="ql-block">昭化文庙始建于宋朝,原有建筑大都被毁,现存大成殿,为明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昭化文庙的建筑布局,从南至北依次是万仞宫墙大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文庙门前建有棂星门石牌坊,喻意孔子为文曲星下凡的圣人。</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侧的牌坊上分别镌刻有“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p> <p class="ql-block">也是对孔子地位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穿过棂星门,是一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作泮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古时称学生入学叫“入泮”。</span>上面横跨三座石桥,中间的石桥称为状元桥,只有状元或重要官员方可迈上状元桥,普通学子只能走边桥,等级森严。</p> <p class="ql-block">泮池后是大成门,《孟子》称“孔子谓之集大成”,赞扬孔子学说汇集古代文人思想智慧,且达到了至高境界,故称为“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进是大成殿,殿外秋叶正红。</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像,两侧为孔子的四大弟子颜回、曾参、子思、孟轲,大成殿两边的东、西庑殿分别塑有闵损、子贡等“十二哲人”的塑像,无处不彰显着古城独有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昭化县署坐落在古城最高处,象征权力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县衙门外有块巨大的照壁,目的是告诫官员要为政清廉,不要贪赃枉法。</p> <p class="ql-block">门口东侧立有“喊冤鼓”,西侧竖一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设亲民堂,是专为知县审案所设的公堂。</p> <p class="ql-block">正面屏风上绘有“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p><p class="ql-block">兴致高时,游客还可在大堂内模拟“古人审案”,好玩得很。</p> <p class="ql-block">大堂后是二堂,是知县和家人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二堂上塑有县令何易于的塑像。何易于,唐懿宗时任益昌(昭化)县令,廉约清政。他曾焚诏为民减赋,这段史实被记入国史,创造了当时县令不能进国史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县令何易于腰笏拉纤”的故事,实为历史上的一页佳话。</p><p class="ql-block">何易于任职县令期间,利州刺史崔朴率宾客乘春泛舟至桔柏渡,揽胜后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奇,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吾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羞愧,出舟偕骑还去。</p> <p class="ql-block">退思亭,有退归思过、事后反省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丁宝桢(公元1820~1886年),字“稚璜”,别名“宫保”。昭化是丁宝桢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后任四川总督,在任其间,除暴安民,政绩卓著。昭化人在西门外建丁宫祠,在县衙内塑其雕像,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说丁宝桢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说起著名川菜“宫保鸡丁”就家喻户晓了。这道菜即为丁宫保首创,为纪念丁宝桢,后来这道菜正式命名为“宫保鸡丁”。</p> <p class="ql-block">丁宝祯在路经昭化时,有感于当地百姓生活之艰难,个人捐资七千两白银,用于昭化车马费。光绪四年,当地百姓感其恩德,特立石碑以记之。</p> <p class="ql-block">走出县署,天色已晚。敬侯祠、龙门书院早已过了游览时间,只能说一声“遗憾”了。</p><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无数英雄豪杰、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若机缘凑巧的话,昭化还是值得再来一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