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童阅读的力量》这本书结缘,是在一次彤彤幼儿园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中看到的,我对“儿童阅读”这个词语很感兴趣,起初带着想要了解“儿童应该怎么阅读?”这个疑问,选择了这本书,阅读后意犹未尽,甚至于不想那么快读完,更甚于想重头再细读一次。<br> 全书内容共分为“上下篇”,“上篇”为儿童阅读的思考,主要写了作者对儿童阅读的一些观点主张和感悟。“下篇”为儿童阅读的行动,是作者按照低 、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书目的分类,进行整理的部分读后感,作者说,这49篇读书感是用心思考后凝聚而来的。上篇“儿童阅读的思考”侧重于引领和指导,是作者做儿童阅读研究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收获,“上篇”共分为三章:“儿童阅读的理性认识、儿童阅读的意义建构、儿童阅读的实践探索”。三章的内容循序渐进,相互关联。先从文化和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待阅读、再从文学的角度思考文学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最后希望通过读物分级、理性引导、班级读书推进等方式,完善儿童阅读的结构。三个章节的内容,让读者看到了儿童阅读发展的大致脉络。<br> 读“上篇”内容,解答了我心中对如何指导孩子阅读以及高质量“伴读”等诸多问题的疑惑。“什么是好书?”我以前没有太清晰的概念,有时候家长也会询问我,该如何给孩子选书,我也是很盲目,偏向于“名著”类的经典书籍。但是多数家长反应孩子不喜欢。作者认为“好书”的评判标准要去取决于孩子的视角,孩子能读“懂”的书才会喜欢,在书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才会产生共鸣,才能和作者对话,从而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彤彤有时候很喜欢哪一本书,就会反复去让我读给她听,有时候,在我看来,她喜欢的书毫无道理和有趣,而她却喜欢。我有时不想读,就建议她换一本,她坚持不换。现在想来,我是以自己的视角和思维来判断孩子的选择。现在我让她在摆放那个的图书中先择自己想看的书,并尝试着寻找孩子喜欢的原因。<br>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那句话:读书是思考的过程,书不是读的越多越好,而是思考的越多越好,读完一本书,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自己的精神、思想、灵魂可以飞舞了。我有深深的感触,一本书,唯有沉下心,走进去,读懂背后的思维和表达,才能称得上真正”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交换、随书中人物体验人生,就会有我该如何做,我会怎么想的思考方式。互联网的时代,听书,也成为了阅读的一种方式。我早上跑完步听到了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是一次触动心灵的听书经历,直到两天后,我才从那种惋惜、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萧红,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却生不逢世,在感叹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造就的命运多舛的经历下,又让我看到了萧红的坚强和韧性背后的敏感和执着,我为她感到惋惜,我同时又在思考,假设萧红的命运可以重来,父母会不会不重男轻女,外祖父会不会活得久一点,萧军会不会更珍惜她呢?正是因为在文字中读出了作者的表达,才会产生共鸣,才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关于阅读,我仅仅在启蒙级段,刚刚有用心的意识,而写是让我静下来读书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写,让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变得安静,持久。记录下生活及学习的感悟,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表达内心自由的方式,一种追求精神丰盈的生活态度。彤彤喜欢在纸上画来画去,刚开始”乱画”,后来是表达心情,会画上开心的妈妈和宝贝,蓝天、白云、房子、秋千......再后来就开始用图画记录白天发生的事情,还让我给她工整的配上文字,她的表达方式在慢慢的进步。我很喜欢孩子的这样的表达方式,因为图画中有她的思考和想法。<br>对于亲子阅读的指导,我读后,也有深深的认识。在陪伴彤彤读绘本的过程中,读什么?怎么读?如何高质量“伴读”?.....这些似乎未曾认真考虑过,回顾“伴读”的经历,孩子在一点一点的进步,她从开始听,到慢慢的观察图画中的事物,到现在的学者表达,都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的丰富着自己的语言。最近她喜欢读那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也特别喜欢那本绘本,字少图画多,我读着柔软,她听着温暖,就像我们平时表达爱一样,读完以后,她总是模仿者书中的小栗色兔子的表达对我说:“妈妈,我爱你就像从滑滑梯那里又转回我们屋里那么远。”我回她一句,她接着思考怎么表达的更加爱我。她会接着说:“我爱你,就像从窗户到月亮上那么远.”我非常享受这样与孩子读绘本的快乐时刻。<br> 下篇“儿童阅读的行动”。40篇读后感,就像与49本书对话一样,让我对作者产生无限敬意的同时,又在思考自己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爱阅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伴读”者,一个能够引领孩子热爱阅读的老师。读完整本书,我看到了作者身上真正阅读者的样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br>作者说,阅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应该放下戒备心,放下功利心、让自己的心经历一次次的洗礼。我想,从现在开始行走在阅读的道路上,去我想去的地方。<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11月9日星期四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