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尾页那清晰有力的七个大字“人啊,认识你自己”。我感慨着用2天难得的安静时间读完了《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脑海中牢牢记着那句“只有父母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从源头开始,使孩子生命之河更加清澈”。在阅读中直入心扉、共情之处会潸然泪下,作者与女儿互动的温馨和慈祥,仿佛就在眼前,如一股暖流,向阳着奔流在心间.......<br> 依恋关系、安全感、情绪性记忆、家庭系统、冲突应对、自我认同、情商、社会适应、归属感、心理弹性—作者用“十个心理关键词”串联起一条父母与孩子的生命线索,让我在回忆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检修、缝补自己的内心。交流、冲突、不安、无措、内疚等种种的“问题”浮现时,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找到了“问题”发生的根源,才知道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的无知和不当。<br> 在读到十个关键词当中的“冲突应对”时,我兴奋又深刻。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直面冲突,解决冲突,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的人际交往,孩子的适应能力会慢慢提升,独立自我,也能够逐渐确立内心的安全感,父母学会了应对冲突的方式,就能够帮助孩子。作者总结了五种沟通模式类型:指责型、讨好型、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我把有感触的文字圈画来,分享给我的爱人,与他交流我们俩在硬应对冲突的时候,属于那种类型,我评价他属于“超理智型”—和孩子沟通,总是讲大道理,无聊、刻板、道理大于感受;他反问我属于哪一类型,我自我评价“一致型”。我爱人用“好吧”两个字回复了我,让我瞬间怀疑他对我的自我评价不满意,因为他总说我没有耐心,容易愤怒,这刚好是指责型的沟通方式。在这五种沟通模式类型中,前四种都不是健康的沟通模式,很难真正良好的应对冲突,甚至还会冲突升级,恶化。而第五种”一致性”的沟通模式,是最为健康的一种,就是在彼此理解和尊重的真诚基础之上呈现出来的。用这样的方式应对冲突,会使孩子更有力量的生长。爱人的一句“好吧”,也使我深深的在反思,管理好自己情绪,是作为妈妈必修的人生大课。从小使孩子留下温暖、柔软的情绪化记忆,也是重建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一点。<br> 我有晨跑的习惯,而孩子还在睡梦中,每次我起床就像圣诞老人偷偷派发礼物一样小心,唯恐让孩子发现。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起床,吵醒了她,她就开始喊叫,然后大哭,我当时没有第一时间去理解孩子的情绪,而是情绪化的呵斥了她一声,导致孩子哭的更严重,而我也陷入了烦躁。当读完这本书一半(情商章节)的第二天,我依旧按计划起床晨跑,孩子一听动静就喊叫,爸爸第一时间制止了她的喊叫,孩子哇的一声又是哭,爸爸又说了她一句“现在怎么变成这样闹人了?”彤彤哭的更厉害了,我赶紧回到床上,用双手抚摸着她的脸庞,边擦眼泪变温柔的对她说:“宝贝,妈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睡觉时就想让妈妈陪在身边,今天爸爸在家陪你,妈妈计划今天跑步,你告诉我的要坚持,我要做到。我们玩个游戏,你睡着以后,看看我会不会出现在你的梦里,陪你一起去寻宝。当你再次醒来的时候,我们数数一起寻了多少宝藏?”一顿温柔的安抚后,彤彤情绪安定了下来,冲着我笑了笑说:“妈妈,再陪我2分钟,你就可以去跑步啦!。”我利用林紫老师讲到的同理心的方法,在读通孩子的情绪以后,肯定和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安抚,并引导孩子处理的方法。这就是用“情商”处理的一种体现。如果孩子哭,家长想要打断式或者快速转变孩子的情绪状态,过急的切入往往适得其反。<br> 就像作者说的“慢慢行走,其义自见”。我幸运在“路转溪桥忽见”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和了解“安全感”这三个简单有力的字,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和家庭,在为我人生假设的路上,为提升这份“安全感”而不断努力,最终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写于2023年10月29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