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掠影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松江古城“十里长街”仅存的旧街区。存留有大量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建筑,是松江城历史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近日和朋友一起漫步仓城,探寻历史的痕迹。 </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松江府城,自辛亥革命后拆城之风渐开,加上抗战时期遭日机狂轰滥炸,以及解放后市政建设,松江府城整体旧貌早已难觅踪影。</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记载中的松江府城,形状像天上的月亮,圆圆的,盈盈的,是环绕的城河,围合的城墙,是政治与经济,生态与文化,在古代松江画出一个圆。</p> <p class="ql-block">  上海寻根,离不开松江府城。唐宋时期,这座城是华亭县城,元明清时期升格为松江府城,是如今除嘉定、宝山、崇明之外的古代行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  明清松江府城是云间之域出状元,出进士,出文坛名流和艺苑精英的摇篮。可谓是地灵人杰。</p> <p class="ql-block">  在松江仓城,我们看到许多已被封起来的老宅待修缮。松江古宅给我的印象是门面不显眼,但多是多进的房屋,功夫做在里面。往往是前门沿街,后门临河。</p> <p class="ql-block">  岁月荏苒,千古沧桑,这是一座曾经辉煌并承载着梦想的古城。踏上这块土地,寻觅历史遗迹,倾听历史回声,也是一种高雅的闲情逸致。</p> <p class="ql-block">  大仓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高10米,跨度50米的五孔拱形大石桥,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p><p class="ql-block"> 大仓桥原名永丰桥,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大仓桥初为木桥,但不足半百就已坍塌。1626年,时任华亭知县章允儒发动富商筹资重建,桥身采用花岗石材,至今已约有400余年。</p><p class="ql-block"> 当年,百余艘漕船泊于桥下,满载着大明朝超过二十分之一的漕粮,从这里驶入古浦塘,取道京杭大运河运往京师。</p><p class="ql-block"> 如今桥下空无一船,但仍可想像数百年前此处漕运的壮观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为保护文物,2002年松江区政府组织募捐,在维持原貌的前堤下对大仓桥进行了修缮。</p> <p class="ql-block">  走在石桥上,站在桥上远眺,岁月荏苒,历史沧桑,人非物非,幸好遗迹尚存,不禁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江南曲圣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松江与昆曲深有渊源,清末明初有一位昆曲宗师出生在松江仓城,有着“江南曲圣”之称。他就是“俞派唱腔”创始人俞粟庐。</p><p class="ql-block"> 其子俞振飞,也成为了当代享有盛誉的京昆艺术大师,是在昆曲600年、京剧200年的历史中横跨两界的里程碑式人物。</p> <p class="ql-block">  走入序厅馆,映入眼帘的便是绘有昆曲表演场景特色的屏风和以俞粟庐为原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俞粟庐与俞振飞的雕像。似乎俞粟庐正在教导儿子。</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纪念馆,便有一种蕙兰的幽静与芬芳。</p> <p class="ql-block">  江南曲圣纪念馆原为清代末期的张氏宅。2020年底,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昆曲,纪念俞粟庐与俞振飞等昆曲名家,在此筹建了“江南曲圣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天井侧壁有似铜板制成的刻有许多文字的碑,但已腐蚀不清。倒影在水上,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老宅庭院门楼古色古香,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中堂两侧的对联为俞粟庐所书:</p><p class="ql-block"> “室有芝兰其香自韵”</p><p class="ql-block"> “人如松柏与岁长青”。</p> <p class="ql-block"> 幽雅的天井</p> <p class="ql-block"> 美丽精致的木雕窗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宅建筑尽显江南园林之美,两层的南房与北房之间有一个天井,天井虽不大,既光亮又透气,布以山石盆景,与楼阁相互辉映,十分典雅。</p> <p class="ql-block">  半掩的门内布满字画,许多都是俞粟庐的作品,散发着文化芬芳。</p> <p class="ql-block">  在庭院里,有一座仿古戏台。其匾额上写着“曲尽其妙”四个大字。意思是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腻地充分表达出来,出自松江文人陆机的《文赋序》。</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听到动人的昆曲唱腔萦绕于古朴幽雅的雕梁画栋间,令人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 从二楼窗户俯瞰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江南曲圣纪念馆》宣传册封面。</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宣传册的背面。</p><p class="ql-block"> 在琵琶状图案内著文。</p> <p class="ql-block"> 介绍俞振飞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舞台人物绘画</p> <p class="ql-block"> 牡丹亭剧照</p> <p class="ql-block"> 松江布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  松江布,泛指松江及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松冮棉布质地优良,花纹精美。至明、清两代,松江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制造中心。世人赞叹曰:“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p><p class="ql-block"> 位于仓城历史风貌区的凯氏宅康氏宅己修旧如旧,成为“松江布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  《松江府志》载:</p><p class="ql-block"> 松江人“俗务纺织,他技不多”,所织的精线绫、三梭布、绫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吾乡所出皆切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用松江布缝制成的旗袍。</p> <p class="ql-block">  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 这里原是杜氏雕花楼。</p> <p class="ql-block"> 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  雕花楼,果然名符其实,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屋檐和樑上的雕花,多么精致。</p> <p class="ql-block">  竹编也是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宅,三进深的大院落。门口是咖啡小铺。</p> <p class="ql-block">穿过两边铺满苔藓的青石砖路,便是“不借不卖只能看”的未觉书屋。</p> <p class="ql-block">书屋坐落于仓城王氏宅内。推门进入,庭院深深,绿荫浓密,眼睛为之一亮。真是风景如画,幽静典雅之地。</p><p class="ql-block">在两穿绿意盈然的中间,有一条青石板小路向里延伸,直达书屋。</p> <p class="ql-block">每间书屋的书架上都放满了各种图书,书香扑鼻。</p> <p class="ql-block">连楼梯过道上也有阅读的座椅与书籍。我们后来就坐在楼梯下的这张小圆桌上闻香品茗,互诉衷肠。</p> <p class="ql-block">  二楼同样是阅读的安静场所。</p> <p class="ql-block">连房间之间的临窗过道也安放了桌椅,十分雅致。</p> <p class="ql-block">在华灯初上时,书屋关门,我们只得不舍地离去。此时走过灯光下的庭院别有另一种迷人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灌顶禅院原是水次仓关帝庙,清乾隆年间易名为“灌顶禅院”。</p> <p class="ql-block">“灌顶”两字取自《楞伽经》:“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p> <p class="ql-block">佛法云,修身积德,广施仁义,善根圆满,戒定生慧,一切如来都会前来灌顶。《华严经》云:“善根具足。诸行究竟。一切如来。所共灌顶。”</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先是上世纪50至60年代建造的粮食仓库和加工厂,如今华丽转身,成了松江文创新地标。</p><p class="ql-block">松江别称“云间”,云间粮仓因此得名。粮仓占地面积136亩,共有60余栋建筑。</p> <p class="ql-block">改建成文创新地标后,利用旧粮仓建筑曾办了许多商店,举办过农业展览集会,风光无限。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萧条,人迹罕至,商店关闭。</p> <p class="ql-block">啤酒阿姨餐厅仍然健在,餐厅利用原有粮库,面积有4000平方米之大,餐厅两侧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万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上海最大的啤酒博物馆,也是大型精酿啤酒体验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我步入该餐厅时,大吃一惊!如此大面积的餐厅内摆满了圆桌,餐厅两侧玻璃柜里摆满了各色各样啤酒,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从上海市中心来的我,从未见过如此宏大的餐厅,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啤酒!</p><p class="ql-block">中午,这么大的餐厅竟然只有我们在此进餐。据服务员说,夏天会有许多人来喝啤酒。</p> <p class="ql-block">  宽敞的餐厅屋顶有巨大的电风扇。</p> <p class="ql-block">八栋筒仓是云间粮仓的标志性景观,原来是供松江面粉厂存储原料的。</p><p class="ql-block">八栋筒仓直径5. 5米,高24。</p><p class="ql-block">在上面画的是《稻田守望者》,四位航天员行走在稻田中,手持水稻,仰望星空,蕴含的是松江大米航天育种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海双年展时的当代艺术装置《为伊唱》,放置在曾经的晒谷场。</p> <p class="ql-block">粮仓内许多墙壁上都有图画。</p> <p class="ql-block">  墙上有画的这幢楼也是一个文创中心。</p> <p class="ql-block">  古宅改造成的咖啡厅,注入了现代建筑原素。</p> <p class="ql-block">  古宅狭巷,穿过长长的狭巷,又是一片新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