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震惊华夏的发现 ——玉龙</p><p class="ql-block">大青山之巅</p><p class="ql-block">2023-12-16 22:19</p><p class="ql-block">作者: 晓克</p><p class="ql-block"> 龙,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着尊贵、威 猛、神奇和吉祥,是沟通天、神与人的 象征物,被赋予了能主宰风雨、降临祥 瑞等等神秘色彩。在古代,龙还被引人 到古天象学、命理学以及帝王政治等 领域。不仅如此,它还是早期炎黄子孙 的图腾,因此,炎黄子孙又被称为“龙 的传人”。在中华大地上,几乎到处都 可以见到龙的造型:从皇帝的龙袍到民 间艺术的图案,从庙宇殿堂中雕塑的 龙到节日庙会上舞动的龙……从古至 今,大江南北,龙无所不在。然而,龙 这个虚幻、神秘的形象究竟何时首先 出现在何地呢?这直接关系到炎黄子 孙、中华文化的源头何在这个重要的 问题。在汉代之前的典籍中,有关龙的 记载并不多见,其形态、性质也很不确 定。汉代以降,对龙的记载多了起来。 《大戴礼》载:“麟虫三百六十,龙为之 长。”《说文》亦曰:“龙曰麟虫之长,能 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长能短,春分而 登天,秋分而入川。”《广雅》中说:“有 鱗曰蚊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 无角曰螭龙。”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方面是龙的形态、特征逐渐明晰、完 善和固定,另一方面是龙的性质、功能 不断产生复杂变化。各类作品中对于 龙的描写、记载也多了起来。尽管如此,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仍然没有实质 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1971年,文物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 市翁牛特旗距今6000〜5000年前的三星 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雕刻精美的 玉龙。该玉龙通体高26厘米,用墨绿色 软玉制成,龙身光洁,蜷曲如钩,龙首 作猪嘴形,长吻修目,颈后鬣毛飞扬, 其形体塑造选取奔腾状动感和力度感极 强的造型,使人感受到龙穿行于空间、 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被誉为“中华第 一玉龙”。<img src="//:0"><img src="//:0">这个重大考古发现可谓是一次震惊华夏的事件。它不仅使龙究竟何 时首先出现在何地的问题找到了初步答 案,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还在向人们表 明:内蒙古草原这个在远古看似荒蛮的 地方,很可能是中华龙和中华龙文化的 起源之地,也就是说,中华龙正是从这 里冲天而起的!</p><p class="ql-block">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市西 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摆塑龙,在 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盘上绘制的 龙。然而,在内蒙古及其附近地方发现 的其他龙形实物的年代要远远早于河南濮阳、山西陶寺的龙。如在辽宁阜新査 海遗址出土的大型石塑龙,距今已有 8000年历史,它长近20米、宽2米左 右,“昂首张口,弯身弓背,尾部若隐 若现,给人一种巨龙腾飞之感”;发现 于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境内岔河口遗址 的黄土夯筑鱼龙,体长数百米,距今已 有6000多年历史,堪称迄今为止在我 国发现的形体最大的龙。20世纪80年 代后,红山文化遗址中又有玉龙陆续 出土。不仅如此,在红山文化后期,龙 纹已经被抽象化或图案化了。有学者 指出,红山文化龙形象(花纹)的发展、 演变一脉相承,该题材是红山文化诸 多特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本特征, 是该文化“族徽”性花纹图案,也是中 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始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三星他拉“中华第一玉龙”的发 现,还引起了人们对中华玉文化源头 的重新审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 代玉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崇玉、尚玉。古代玉 器应该是石器的一部分,它最早是作 为工具来使用的。由于美观并具有人 们无法解释的神奇特性,被作为祭神、 事神、通神以沟通上天的神物。自20世 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 西部的朝阳、阜新地区,内蒙古赤峰市 和邻近地区以及江浙一带,陆续发现 和辨认出几千件分别属于红山文化和 良渚文化的玉器,其中尤以牛河梁红 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这批玉器既有随葬的玉龙、玉凤、玉 人,也有动物形玉雕和各种造型奇特 的玉器,数量之多,雕琢之精美,实属惊人。考古工作者对这批玉器进行仔 细研究后发现,这些玉雕不仅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 明黎明时期的哲学观念。那么,玉器的 源头究竟在哪里,是在北方草原,还是 在长江流域?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 的“玉文化”和晚于它的长江流域良渚 文化的“玉文化”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 的玉文化,甚至认为,良渚文化的形 成,乃是受到红山文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这个推论很快就得到了证实。20世 纪80年代中期,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 洼遗址和辽宁阜新县査海遗址中,发 现了早于红山文化的遗存,被命名为 “兴隆洼文化”。90年代初,在这两个遗 址里,陆续出土了大量兴隆洼文化玉 器。这些玉器出自居室墓葬内,常见的 器型有玉玦(耳环)、长条形玉坠,说 明当时的先民们已经成功地把玉材从 石材中分辨出来,掌握了抛光成形、钻 孔等技术。玉玦成对出自墓主人的耳 部,应是佩戴在墓主人耳部的装饰品, 长条形玉坠是佩戴在颈部的颈饰,还 有的放于胸部、腹部作为挂饰。 2001〜2003年,考古工作者又在兴隆洼 遗址的一座居室墓葬中,发现了两对玉 玦,经测定,其年代为距今8000年左 右。专家认为,兴隆洼玉器是我国迄今 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由此将我国琢 磨和使用玉器的历史向前推至距今 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兴隆洼文化 的玉玦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玉耳 饰。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北方草原看 做是中华玉文化的源头,应该是没有 什么歧义的。</p><p class="ql-block">原载:《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6.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