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医疾病的概念——疾、病、患、恙</p><p class="ql-block">将疾病的概念和来龙去脉捋清楚,对于临床认识疾病、解决病人之疾苦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的古典籍中,有许多与疾病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各有区别,不尽相同。首先,我们要明确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或破坏,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身体不适、疼痛、虚弱等症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在中国古典籍中,有许多与疾病相关的词汇。比如,“疾”字,意为“病”,是一种症状轻微的疾病;“病”字则表示病情严重,需要进行治疗。另外,“疾”字还可以表示疾病的来源,如“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表示风的力量迅速而猛烈。除了“疾”和“病”这两个词汇外,还有一些其他与疾病相关的词汇。比如“疴”字,表示病情较轻的疾病,类似于现在的感冒、咳嗽等症状;“疫”字则表示流行性传染病,如瘟疫、禽流感等。</p><p class="ql-block">《说文》中将“病”解释为“疾”,但在中医书籍中,这两个字被严格区分开来。疾,是指由外部因素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不适;而病,则是由人体内部因素引发的状况。尽管在古文中,疾病经常被合用或仅用一个字来涵盖,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疾和病的含义还是有所区别的。疾和病还常常与“患”字联系在一起。患字大家都认识,但它的某些含义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在古文中,患是一种神兽的名字。这种兽容易受到忧伤的影响,唯有喝酒才能安抚治愈患。从这个含义上引申出患是一种忧伤、忧苦的意思。在中医理论中,疾和病被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风寒、湿热等,这些外部因素侵入人体,导致身体不适。而病则是由人体内部因素引发的,如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因此,疾和病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疾,中医主要通过祛除病因、调理气血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而对于病,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辨证施治,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在汉字的海洋中,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当我们谈到“患”这个字时,不禁让人想起一段关于邵雍邵康节术数的传奇故事。在宋朝时期,有两位热血沸腾的学子踏上了前往京城科考的旅程。他们听说邵雍邵康节的术数预测非常准确,于是决定前去拜访,预测此次科考的结果。当邵雍请他们写字观看时,其中一位学子正好吃着糖葫芦,随手就将糖葫芦递给了邵雍,并说:“请看这个字。”邵雍仔细端详后,恭喜这位学子:“此番进京定能中榜。”听到这个预测,学子心中满是欢喜。另一位学子见状,也拿起糖葫芦,递给邵雍说:“还是看这个。”然而,邵雍的预测却截然不同,他说:“此番进京恐有灾祸。”两位学子都感到非常纳闷,同样的字为何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邵雍解释道:“前者随手取了糖葫芦,是无心之举,所以为‘串’字。而后者是有心而为,所以‘串’字下有心为‘患’字。”最终,正如邵雍所预测的那样,前者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功名,而后者因为文章言词犀利得罪了官府,最终身陷囹圄。这个故事虽然无从考证,但它却生动地展现了“患”和“串”两个字的微妙区别。“患”字本身也有着担心、忧患的含义。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福祉或灾祸。因此,在行动之前,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决策和选择。</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一个 “恙” 字,人们常说别来无恙,恙也是一种小毒物,长的像臭虫。疾——外加之病,病——内出之疾,患——提心吊胆,担心、担忧,恙——担心担忧(被毒虫咬)。所以从这几个字,尤其患字和恙字,看到了有这种担心、忧郁的情绪在。此外,在中国古典籍中还可以看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成语和典故。比如,“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比喻隐瞒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则形容病情严重,无法救治。</p><p class="ql-block">总之,将疾病的概念和来龙去脉捋清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疾病、解决病人之疾苦。同时,了解中国古典籍中与疾病相关的词汇和成语典故,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