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吕”字的甲骨文</b></p> <p class="ql-block"> 吕,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义: 脊梁骨。</p><p class="ql-block"> 吕,脊骨也。象形。——《说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吕姓起源及来历】</i></b></p><p class="ql-block"> 吕姓的起源主要有三: </p><p class="ql-block"> 其一:出自姜姓,以国为氏,为姜太公吕尚之后。相传。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而称姜姓。尧舜时,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即“四后”即齐、吕、申、许。四岳族首领伯夷,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其后人太岳又为大禹的重臣,故封之为吕候。夏商周时期,吕国皆为诸候国。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吕国东迁新蔡,后被田氏所篡失国,其后世子孙散居在韩、魏、齐、鲁各地,以国为氏,称吕氏。</p><p class="ql-block"> 其二: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时,有魏犨,又称魏武子在晋国公子重耳外逃的过程中,随同重耳。至重耳回国做国君后,遂封魏犨为大夫,封魏犨之子魏锜于吕地,魏锜又称吕锜。吕锜后裔以封地为氏,称吕氏。</p><p class="ql-block"> 其三: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如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至五代后周时期,又将俟吕陵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吕姓发源地】</i></b></p><p class="ql-block">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得姓始祖—伯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得姓始祖】</i></b></p><p class="ql-block"> 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开国上将吕正操戎装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历史上的吕姓名人】</i></b></p><p class="ql-block">1、吕望</p><p class="ql-block"> 姜子牙,又名姜尚、吕望,姜是氏,吕是姓。垂钓渭滨,周文王访之,见其鱼“钩”是直的,文王问:这如何能钓鱼。吕望答:愿者上钩。后来辅佐文王武王灭了商纣王,建立西周。被封在齐地,他是齐国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2、吕不韦</p><p class="ql-block"> 姜子牙23世孙。本是商人,在赵国邯郸做生意,觉得秦国质子异人“奇货可居”,于是结交,并把他带回秦国,后来异人即位秦王,吕不韦权倾朝野。后来因为缪毐叛乱受牵连,服毒自尽。</p><p class="ql-block">3、吕雉</p><p class="ql-block"> 刘邦的妻子,中国第一个皇后、第一个皇太后。刘邦死后,临朝称制,大封诸吕,戕害刘氏,实际上是无冕之王。她死后,诸吕被杀。</p><p class="ql-block">4、吕布</p><p class="ql-block"> 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这是张飞对吕布的称呼。吕布字奉先,也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割据势力,后来被曹操擒杀。据传他武艺高强,手中方天画戟,胯下赤兔马,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p><p class="ql-block">5、吕洞宾</p><p class="ql-block"> 唐代道教全真派祖师,又号纯阳子,因此又被称为吕纯阳。因为八仙过海的故事,吕洞宾可谓家喻户晓。又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歇后语,增加了其知名度,史上确有其人,但是不是神仙。</p><p class="ql-block">6、吕大忠</p><p class="ql-block"> 吕大忠,字进伯。京兆蓝田人。北宋年间 关学著名人物。祖吕通,太常博士。父吕贲,兵部郎中。与弟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称蓝田吕氏四贤。曾任工部郎中,创建西安碑林。</p><p class="ql-block">7、吕蒙正</p><p class="ql-block"> 吕蒙正(公元944年-1011年),字圣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中国北宋政治家,是宋代传奇状元宰相,所作的《寒窑赋》,被称为“千古奇文”。</p><p class="ql-block">8、吕彦直</p><p class="ql-block"> 吕彦直,字仲宜,号古愚,祖籍山东东平,生于天津。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曾为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近代建筑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群,融汇了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成为中国近代建筑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称为“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建筑师,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9、吕正操</p><p class="ql-block"> 辽宁省海城县人,于1922年加入东北军,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著名书画家吕学成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书写家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成语故事《刻舟求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吕氏春秋》</b></p> <p class="ql-block">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p><p class="ql-block"> 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p><p class="ql-block">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因此号称《吕氏春秋》。</p><p class="ql-block"> 《吕氏春秋》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还对世界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是中日两国军事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吕氏春秋》是一部集先秦百家之大成的著作,它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还在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鹏程 整理 2023.12.19)</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舒同书法临沂研究会会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为临沂河北小学书法教师,罗庄区文史研究员,罗庄区象棋协会名誉会长,罗庄区诗联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