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学习心理学时需要了解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纷繁复杂,心理学家对它们进行了大致的分类,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对心理现象的把握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做心理活动。</p> <p class="ql-block">心理现象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心理过程,一部分是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就是一个比较静态的过程了,他是相对稳定的。</p> <p class="ql-block"><b>认识</b>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了解和觉察的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p><p class="ql-block"><b>感知觉</b>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认识。例如,通过身体上的感觉器官,觉察到自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的时候,你意识到自己处于焦虑紧张中,这同样也是感知觉。</p><p class="ql-block"><b>思维</b>是透过事物表面现象深入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本质的心理过程。例如,看到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你去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的时候就是思维。 </p><p class="ql-block"><b>想象</b>是借助于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创造出一个新形象的过程。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就包含非常多这一类的想象,当然有些想象后来成了现实。例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就是想象。</p><p class="ql-block"> <b>记忆</b>是把我们认识到的世界、经历的事情、体验过的情感等内容,储存在大脑中保留下来,必要时候提取出来的过程。例如,你能回忆起来的童年的快乐时光、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的情形,这些也是记忆。</p> <p class="ql-block"> <b>情绪情感过程</b>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当外部发生的事情如你所愿时,你体会到的就是积极情绪,如快乐、兴奋、高兴、愉悦;当外部发生的事情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时,你体会到的就是伤心、悲哀、恐惧、愤怒、抑郁、焦虑等情绪;而当外部发生的事情与你的愿望并无关联时,你就没有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意志过程</b>也与需要有关,当客观世界不符合你的需要时,你发现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使得它更符合你的愿望,你采取某种行动去改变外部世界的过程就是意志。当我们照镜子发现自己身体发胖,腰上的肉太多时,这往往不是我们期望的状况,我们希望自己身材好些,更健康些,于是我们下定决心去锻炼,去减肥,这就是意志。</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意识到拖延并不是一个好习惯的时候,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挑战拖延症也是意志行为。</p> <p class="ql-block"> 心理动力</p><p class="ql-block">推动人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是人的心理动力心理动力,使人一切活动的源泉,人的心理动力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b> 需要</b>是一切心理动力的根源,是其他心理动力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p><p class="ql-block"> 在外部诱因的条件下,个体采取行为满足自身需要时,需要就变成动机。</p><p class="ql-block">个体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包括进食动机,饮水动机,睡眠与觉醒动机,性动机等。社会性动机包括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权利动机等内容。</p><p class="ql-block">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p><p class="ql-block">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也是心理动力的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心理特征</b></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心理学中用来描述人和人之间稳定差异的心理现象。我们把它称为<b>心理特征</b></p><p class="ql-block"><b>心理特征</b>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b>能力</b>,另一方面是<b>人格</b>。</p><p class="ql-block"><b>能力</b>就是指人在做事情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方式,活动效率和完成质量等方面的差异。</p><p class="ql-block">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些特殊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p><p class="ql-block"><b> 人格</b>是指一个人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点和往事风行事风格。他以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为核心以稳定的行为方式为表现形式。人格就其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区分气质和性格。</p><p class="ql-block">气质是先天的、与遗传相关的心理特征。三种气质类型:容易型气质、困难型气质、慢热型气质。</p><p class="ql-block">卡尔·荣格依据个人心理能量是指向外部还是内心而将人区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科斯塔提出五个人格特质:外倾性、神经质、适意性、认真性、开放性。 </p> <p class="ql-block">科斯塔(Costa)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最为有名。科斯塔提出的五个人格特质如下:</p><p class="ql-block">(1)外倾性:具有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p><p class="ql-block">(2)神经质: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p><p class="ql-block">(3)适意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性质;</p><p class="ql-block">(4)认真性:具有胜任、调理、尽职、成就、慎重、自律等特质;</p><p class="ql-block">(5)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感受、行动、观念、价值等特质。</p> <p class="ql-block">心理现象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认识过程和情谊意过程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认识过程是情绪和意志过程的基础。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心理活动。首先发生的是认识活动,然后再出现情绪和意志行为。</p><p class="ql-block">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认识。</p><p class="ql-block">行为或者意志行为也会影响认知。</p><p class="ql-block">情绪与行为也是相互影响的。</p> <p class="ql-block"><b>情意过程与心理动力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b>情意和意志的产生,除了外部客观世界以外,也和个体内部需要或愿望,(即个体心理动力)有关系。可以这么说,没有心理动力就没有情绪和意志。</p><p class="ql-block"><b> 情绪与个体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相关。</b>凡事心想事成,得偿所愿的事情就会引发积极情绪,如喜悦惊喜,惊喜愉快等。</p><p class="ql-block">而与愿望相反的事情,则会引发消消极情绪如沮丧失望爱上愤怒,焦虑和抑郁等。</p><p class="ql-block"> 意志行为或行为也与愿望有关。人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实现自己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b>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心理过程是动态的,描述的是个体与在与外界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那么心理特征就是静态的,描述的是个体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的是人与人的共性和差异。</p> <p class="ql-block">情绪是客观现实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表现、情绪生理机制等有关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绪体验就是情绪发生时候的主观感受。我们通常所表达的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焦虑、抑郁、沮丧等就是所谓的情绪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孟昭兰从情绪发生的角度考虑,认为婴儿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和愤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插图]从《说文》中找到354个字是描述人的情绪的,按照这些字的意思情绪可以被分为18类: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愁、忿急、烦闷、恐惧、惊骇、恭谨、爱抚、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绪表现(或称情绪表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情。情绪的具体表达主要体现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因此我们把表情分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身段表情</p><p class="ql-block">例如,婴儿微笑会讨人喜欢,从而获得成人的关爱;婴儿有恐惧厌恶的表情,会引人注意,从而保护其免于危险。又例如,成年人常有焦虑情绪,它使人警惕,让人调动身心能量,应对可能的危险。面部表情就是我们体验到某种情绪时面部肌肉的变化。兴奋时表现为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愉快时表现为笑,嘴角朝外朝上扩展,眼笑(环形皱纹);</p><p class="ql-block"> 悲痛时表现为哭,眼眉拱起,嘴角朝下,有泪,有韵律地啜泣;恐惧时表现为眼发愣,脸色苍白,面部出汗,发抖,毛发竖立;愤怒时表现为皱眉,眼睛变狭窄,咬紧牙关,面部发红。语调表情就是人说话的时候语音语调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人说话的音调的变化来觉察个人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兴奋的人语调高亢、急速;情绪低落的人声音低沉、缺少变化,而且语速迟缓;情绪紧张的人声音发抖等。身段表情就是由头和四肢表现出来的情绪变化。例如,自信时昂首挺胸,悔恨时捶胸顿足,焦虑时来回踱步,等等。</p> <p class="ql-block">情绪有着身心一体的性质。一方面,情绪是主观感受和体验,有着心理性质,另一方面,情绪有着具体的生理变化和相应的生理基础,有着生理的性质。正是因为情绪有身心一体的性质,像大家熟悉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既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应对,也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绪心理学家发现,大脑中的下丘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等部位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研究者用微弱电刺激的方式对动物下丘脑进行刺激,可以引发动物的战斗/逃跑反应;刺激边缘系统等不同部位可以引发快乐和愤怒的情绪反应,刺激中隔区和下丘脑可产生奖赏的感觉,刺激其他邻近部位时,可产生惩罚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某些部位可以分别产生快乐和痛苦,我们把它称为“快乐中枢”或“痛苦中枢”。大脑皮质在情绪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厌恶作为一种与危险相关的情绪,有着帮助其机体躲避有害刺激的进化意义,通过脑电分析发现,厌恶表现为大脑皮质活动,先抑制后增强。</p><p class="ql-block">当人们处于情绪状态时,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器官和内分泌活动会发生变化。例如,愤怒时血压上升,恐惧时呼吸和脉搏加快,胃活动停止,消化液也停止分泌,甚至发冷及汗腺分泌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人的基本行为可以被描述为“趋乐避苦”,对好的东西,我们总是要去追求,对不好的东西,我们总是希望回避。人的基本情绪表达的就是对好东西追求和对不好东西回避时所体验到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对好东西的追求表现为个体的心愿、愿望、期望和目标等具体形式,对不好东西的回避表现为避险、避苦和避坏等具体形式。人在趋乐避苦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状态,就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根据人处于的不同状态,在表1罗列了10种基本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分为两个类别:其一是愿望达成,其二是回避危险。</p><p class="ql-block">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会产生一些比较复杂和高级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也是与人的愿望相关联的,但这些愿望与他人有关。</p> <p class="ql-block">情绪的认知理论</p><p class="ql-block">有些情绪理论探讨情绪的生理过程。例如,外周情绪理论,以及丘脑情绪理论。有些情绪理论探讨情绪的心理过程,如认知评价理论以及激活归因理论。关于情绪的生理过程的理论在这里就不做介绍了,只介绍情绪心理过程的两个理论。</p><p class="ql-block"><b>认知评价理论</b></p><p class="ql-block">认知评价的情绪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多拉扎勒斯提出后,又为美国应激理论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的理查德拉扎勒斯进一步扩展。该理论被称为认知评价理论或者情绪评估。兴奋学说,他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阿诺德认为,我们总是直接地、自动地、不由自主地评价遇到的任何事物,情绪就是一种朝向评价为好或者评价为坏的东西而产生的感受倾向。</p><p class="ql-block">他认为:刺激或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p> <p class="ql-block"> 心理学是一门丰富而又复杂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无处不在。了解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不仅能提升自我认知。而且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生活更加美好。我会继续探索心理学的奥秘。成为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