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刚经》要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主讲:上能下弘法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间:2023年11月5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地点:山东聊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看《金刚经》,一开头说佛陀在人间,在人间哪里?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国度,因为当时的印度分为很多的国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舍卫国是一个小国,那里有一个园林叫祇树给孤独园,是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共同供养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园林。这个园林本来是皇家的园林,为了请佛陀,给孤独长者黄金铺地,然后买下这个园子,祇陀太子又把树一起供养佛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时,那释迦牟尼佛等到要吃饭的时候,他去哪里吃饭?“着衣持钵”,穿上袈裟,手上拿着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到舍卫大城里面去挨家挨户地要饭。“乞食”就是要饭。然后,“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顺着这个路,哪里近就从哪里开始乞食,顺着路乞食,一般去七家。乞完了就还回到园林里面来,然后吃饭。吃完饭,就把钵洗了收起来,然后再洗了脚,坐下来准备讲法、开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李居士和大家请师父来,我也是带着衣钵来了,等一下还在这里吃顿饭,也算乞食,你们供养,完了之后也要抽衣、洗钵。现在我们先坐下来讲讲,是不是和佛陀在世差不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人间,是不是特别亲切?就像在我们旁边。佛陀事实上就像一个长者,很亲切地就坐在我们眼前,和我们在一起吃顿饭,开示一下,交流交流。我们发现没有?伟大的世尊——大彻大悟的圣者,并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远离人群跑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去,而是就跟着我们一起吃饭、穿衣、洗脚,坐下来说说话,是不是一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无上的大道不可以一会儿的离开,假如一会儿地离开,那就不是大道了,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真正的大道应该是就在当下的,就在此时此地的,就是随时随地我们都没有远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说道在这里有,在那边没有;在那边有,在这边没有;这一会儿有,那一会儿没有;那一会儿有,这一会儿没有,那这个道它就是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是有时有、有时没有的东西,那就很难琢磨了,很难拿到了。有可能幸运的就能够抓住它,不幸运的可能就跑掉了,那么这个道它就不是普遍性的,不是随时随地的,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掌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道应该是普遍性的,大家都有份的,每个人都能够掌握的,每个人都没有离开、只要发现就拥有的,或者说你本来就在道中的,那才是真正的大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成佛应该也是这样,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假如说佛性是某些人有,某些人可成,那意思就说某些人没佛性,某些人成不了佛,那我们学半天,有可能就是没希望了,你学半天有可能就是成不了佛的,你付出多大努力都成不了,那就是可有可无,就不是普遍性的。就好像在打赌一样,这个没有多大意义的,万一赌输了,那不是白折腾吗?不是白付出、白努力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正的大道——无上的觉悟之道、成佛之道,是人人有份的,不论男、女、老、少,不论穷、富、贵、贱,都应该是能够得到的,都是能够成道的,这才有意义了,这才是充满希望的,这才是奋斗一定能实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么无上的大道就在此时此地,就在当下,每个人都有份,每个人都能够成道,那怎么做到呢?也就是说成佛,像佛一样的觉悟,像佛一样的慈悲、清净,我们都可以成就,我们都可以拥有,我们一样能做到。那怎么做到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刚才说无上的大道——大彻大悟的佛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都能成就,那怎么做到呢?是不是非常玄妙、远离此时此地,远离当下,远离日常生活呢?肯定不是的!因为假如说远离此时此地,远离当下,那我们去哪里找呢?应该是在此时此地,就在当下的。那在哪里呢?就在吃饭、穿衣之间,就在洗脚、泡茶之间,就在我们扫地、切菜之间,就在问答、进退里面,大道应该就在当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时候的禅师说:“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就是老百姓,老百姓每天都在用着大道,但是他就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怎么有可能?确实有可能!百姓每天都在用着大道,就是不知道。用着大道但是你不知道,这是不是很可怜?所以我们的可怜是可怜在我们每天在用着大道反而不知道,是不是很冤枉?还每天烦烦恼恼,每天纠缠不清,每天不得解脱,活在琐碎苟且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别是现在的人,物质生活虽然非常发达,但现在人的幸福指数并不高,很多人活得并不快乐,并不幸福,甚至有的人得了抑郁症、忧虑症,太多太多了!现在中国的自杀率是每年都在增长的,而且是年轻化了。所以浮躁的、烦闷的、烦恼的世间,虽然五欲六尘很丰富,吃喝拉撒很高档,但不见得现在人比过去的人幸福多少,那为什么?难道我们就应该受这些痛苦烦恼吗?难道我们就应该活得焦躁不安吗?难道我们就应该活得压抑忧虑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事实上是不需要的,虽然不需要,我们就在受,为什么?那么大家也可以省思一下,刚才说的我们压抑、忧虑、烦恼、痛苦,那么这些都是属于什么?从哪里生出来的?是脚还是头?是不是心啊?是心的问题,是心烦恼、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刚才说现在人不一定比过去人的幸福指数高。那几十年前吃的、喝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各种条件肯定没有现在好,那时候人的幸福指数不一定比现在人低,可见幸福不是这些外在的物质决定的,不完全是外在的东西造成的,所以幸福应该是一种心理的问题。幸福是一种感受,你感受到幸福,你觉得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不幸福?他吃得很好,他住得很好,甚至很高档的小区,每顿饭吃了几千,甚至上万,但是他可能第二天去跳楼了,有没有这种情况?为什么?因为他心里的痛苦已经达到了极点,已经不可承受了,他受不了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他找不到出路,他认为好像跳楼能解决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看他吃那么好,穿那么好,住那么好,他并没有幸福,可见这个幸福是他的心的问题,他不幸福也是因为他的心的问题。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达到永远安住在一种幸福里面、安乐里面,远离烦恼痛苦?刚才说了,难道我们要逃开吃喝、穿着,跑到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才行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事实上不一定的,因为伟大的世尊(佛陀),他就示现和我们一样在人间吃、喝、住、行,而佛陀有没有烦恼?佛陀有没有痛苦?佛陀有没有忧虑?佛陀会不会压抑?肯定不会!不然就不叫佛陀了。所以这值得我们思考!那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做到像佛陀一样,穿衣、吃饭、洗碗、说话都在解脱安乐里面?大家想不想啊?想像佛陀一样解脱、安乐的举手!大家都举手,可见我们多么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我们怎么做到像佛陀一样呢?你说搭衣,等一下我们也穿衣;持钵,我们也拿碗;要饭,等一下我们也打饭;洗钵,我们等一下吃完还要洗碗,那佛陀做的和我们做的是一样的动作,他为什么非常稀有?像须菩提长老说:“希有!世尊!”他为什么很稀有,我们却不稀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认为每天的这种庸俗的生活、这种惯性的生活已经是特别平庸的、经常性的做了,已经一点都不稀有了,也不稀奇了,我们每天做得已经麻木了,而且我们一边做可能还一边在烦恼。在穿衣、吃饭,我们可能心里还在起着烦恼、不高兴甚至很痛苦,甚至我们比佛吃得好,我们都活得不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怎么做到像佛一样呢?首先,我们为什么会做着像佛一样的动作、行为却是痛苦的,而佛做着却是解脱、安乐的?同样的动作行为为什么是不同的受用?它的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在心!那么我们的心为什么和佛陀不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在心,我知道了,佛的心是解脱、安乐的,我的心是烦恼痛苦的。那我们的心是不是用错了?是不是我们的心用错了才造成了烦恼痛苦?那佛陀是不是心用对了才没有烦恼痛苦?对了!佛陀的心用对了所以解脱安乐,我们的心用错了所以烦恼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么怎么用才对?有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怎么用错的?佛陀又是怎么用对的?怎么用才对?像《金刚经》下面就是要讲怎么像佛一样解脱、安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陀和我们一样搭衣、持钵、乞食、洗钵,那我们也要搭衣,我们也要穿衣,我们也要拿碗吃饭,也要洗碗,怎么做?特别我们这里每天都要做这些活,天天做;在家里,你也要做饭的,也要洗碗的,那怎么在这种日常生活中用对心,没有烦恼而充满解脱安乐,应该怎么做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须菩提就问佛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须菩提长老问佛陀说,如来善于护念、付嘱诸大菩萨,那作为善男子、善女人——发成佛度众生的心的人,想行菩萨道的人,又应该怎么样降伏自己的心,让自己没有烦恼痛苦呢?应该怎么做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发成佛度众生的心,愿成佛度众生,像我们大家来参加这里的供斋,有可能你发的是人天道的心,也有可能发菩提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天道的心就是想来培点福报,做点好事,让自己长寿健康,增福增寿,或者让家里人获得健康、福报,但是你也有可能是想学菩萨道成佛度众生,在这里来服务众生,来积累成佛的资粮。有时候我们在这里做,时间长了也有可能会起烦恼心。做着做着就起烦恼了,做着做着就不想做下去了,有没有这种情况?那你不在这里做,有可能去别处做,做各种慈善、各种好事,也是做着做着起烦恼了,那怎么办?怎么降伏这个心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陀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应该这样安住,这样降伏自己的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这样安住,这样降伏自己的心,那是怎么个安住呢?怎么个降伏自己的心呢?就像佛陀一样安住,就像佛陀一样就降伏其心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陀不是示现给你看了吗?就是这样去搭衣持钵,就是这样去乞食、吃饭,就是这样抽衣、收钵,就在当下。那当下怎么做到呢?安住在当下,什么都不执着,就能降伏其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意!安住在当下,什么都不执着,就能降伏其心,叫住无所住。安住在无所执着任何境界的状态,就能降伏其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住无所住,注意!这个“住无所住”很重要!这是关键要害!“住无所住”,四个字,住无所住就能降伏其心,就能获得佛的安乐解脱,是不是很简单?实际上这是最关键要害了,一句话就够了。《金刚经》你诵了一万遍,你理解这句话,做到这句话,就够了!住无所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无所住就是不要执着在任何境界里面,叫无所住。不要执着在什么境界?不要执着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不要执着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里面,不要执着在身心世界的一切相里面,叫无所住。而安住在这种无所住的状态,你就大解脱,乃至能够大觉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们可以好好体会这句话,这句话你别以为:这么简单吗?就四个字,谁不会啊?我念了一万遍了。你念一万遍,你不一定理解了。你理解了,你不一定做到了。因为我们烦恼痛苦在哪里?在心!那我们的心为什么烦恼痛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也像佛一样搭衣持钵,我们也做事,甚至我们干了很多好事,甚至有的人捐了好多钱,干了很多好事;有的人没有什么钱的,他做了很多好事,付出了很多,做义工做了好多次了,好多年了,但是你为什么还烦烦恼恼?你为什么还没有解脱像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我也做了不少,我读了很多经,我拜了很多佛,我念了很多佛,我放了很多生,我参加了很多次法会,我发动了好多次公益活动,任劳任怨,努力向前,付出也不少,那我为什么现在还烦烦恼恼?我遇到境界的时候为什么还过不去?为什么还哭鼻子?还伤心落泪?为什么?你要打个大问号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难道佛道那么难吗?像佛那样解脱难道真的那么难吗?或者说我们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就有怀疑了:你看我修得也不少了,我念了多少咒,我磕了多少头,我拜了多少经,我付出了多少,但是我依然这么烦恼,看来我这辈子是没份了,看来像我这样业障重的肯定是成不了佛的。真的吗?有那么难吗?应该不是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心,那心怎么出的?问题是心怎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因为我们有所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和佛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有所住。我们是住有所住,而不是住无所住。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检查一下,是不是这样?我们经常有所住,我们住在哪里?住色、声、香、味、触、法里面,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里面,住在各种境界里面,有什么境界我们就执着什么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意这个“住”,这个“住”是什么意思?比如我住在这个屋里,这个屋是个境界,那我住在这个屋里就是执着这个境界了,所以住就是执着的意思,这是另一种说法。住就是你住在那里不动,住在那里、执着在那里不动,叫住。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有所住,碰到什么就住什么,碰到什么境界就住什么境界,我们老是执着得要死,我们和佛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执着各种境界,执着得要死要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举个例子,我们怎么个住,有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住半天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在住,执着半天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在执着,你说怎么有可能?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比如我们做好事,或者说在这里供斋,住色声香味触法,色先不说,香味触法也不说,就说声,声音的“声”,住声音。我们住在声音里面,怎么住声音里面?声音是不是用耳朵听的?那我们就是耳根对声尘,耳根对声音,然后我们就执着在声音里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怎么个执着法呢?比如我们今天做顿饭,做好了,然后别人称赞我们,我们就很高兴;做得不太好了,做糊了,别人说两句难听的,我们是不是很不高兴?甚至我们做好了,不一定别人就称赞,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很用心,你看我很费劲做半天,我觉得挺好的,但是他怎么还不称赞呢?因为不符合他的口味,太辣了,太淡了或者太咸了,或者这样、或者那样,反正他就吃不惯,不符他的口味。虽然你觉得很用心付出、很努力,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做好了,可是他还不一定说你好话,为什么?因为不符合他的口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众口难调,可能这个人喜欢,那个人不喜欢,正常得很!因为你做的是一种味,可是就不符合他的味,那他就不高兴,他就不赞叹了,那你听了之后是不是心里就难受?哎呀!我付出那么多,我竭尽全力了,我也不要钱,我把自己的时间都抽出来了为你服务,你还这样说,真是难受,算了!以后不再来了。有没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是不是住在声音上了?他在这里说好听、不好听,是不是一种声音?那我们住在这声音上就起什么烦恼啊?贪嗔痴的烦恼。你心里很痛苦,是不是一种烦恼?那你痛苦来自哪里?就是你住在这个声音上了,在那里越想越生气,有时三天还气消不了,甚至三十天还气消不了,那麻烦了!苦不苦?太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我们的痛苦烦恼在哪里?就是我们有所住。我们有所住,我们住在哪儿?住在声音上了,住在那里生心,就老想好啊、坏的,怎么这样啊?想半天,一大堆问题出来,生了好多心,生了一大堆烦恼心,实际上都是妄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为什么是妄想啊?妄就是虚妄不实,你这些想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叫妄想。你在那里,因为他的声音出了一大堆的念头,叫做妄想。为什么叫妄想?因为虚妄不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怎么虚妄不实?明明他说了,我听到了,为什么虚妄不实?从现象上确实有一种声音,你也确实听到了,有一个能听的人和所听的声音。但是从究竟上来讲,这个声音是一种生灭法,说了就没了,没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声音。事实上你能执着的心也是起了就灭了,起了就灭了,那你为什么一直烦恼?因为你这个执着心是连续的执着,一直住在那上面,而且这种过去了的声音你还一直把它强调化,事实上你强调的声音——他在说的那些话,已经不是他说的话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怎么不是他说的话了呢?你强调他说了什么话,他说的话是不是说完就没了?那你为什么还觉得有他的声音?因为这是他的声音的种子种在你的八识田里面,然后你又拿出来重复,变成了法尘,反复地去执着他声音的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法尘实际上就是他声音的影子,就好像照相一样或者录像一样,照完了,录完了,实际上那个场景已经过了,但是我们反复地放在电脑上看,你看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然后因为这个老起烦恼,气得要死,那是不是对着影子在生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说我们是不是愚痴得要死?对着一个影子在那里气得要死,愚痴得要死,实际上这个早就没了,那是你留下了一个录像带,没完没了地对着录像带生气,是不是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时候我们看电视或者看电影,演了一出戏,然后就特别感动,感动得你在那里掉眼泪,或者因为里面的某个坏人就气得跳脚,很可笑!但是看完了之后关掉电视了,有时候你还知道擦干了眼泪,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有时候你可能三天还意不平,但你终究知道它是在演的,不真实的。但是遇到这种境界你就不知道是在演了,你就在那里生闷气,气得要死,气了好几天,“我以后再也不去了”,“我再也不做饭去了”,是不是愚痴?是不是很可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佛一样安乐、解脱?因为我们有所住。假如是佛,大家想一想,我们换一下,把我换作佛,如果佛来给我们做顿饭,然后有的人说不好听的话,佛会不会像我们一样很生气?会不会说“算了,明天不去了,我还不如回家睡大觉呢”?或者三天睡不了觉,或者三十天还气不过,会不会?佛应该不会。佛会怎么样?佛应该是笑一笑就过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那我们想成佛,你就笑一笑,笑一笑是不是就过去了?是不是无所谓的事啊?佛会和你计较吗?和你计较还叫佛吗?那我们想成佛,从明天开始,我们就把自己当作佛。</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以后遇到各种事,你要生气的时候你就想:“哎!不对了!我是佛,佛怎么可以这样呢?”那你想:佛面对这个境界应该是怎么样?你把自己当作佛,然后你想佛面对这个境界应该怎么处理,你想明白了,你就不是凡夫了,此时此地,当下你就是一个佛一样的境界了。</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我们往往是忘了,我们说想成佛,可是到时候我们是凡夫,到时候就忘了佛应该怎么样,到时就拿出凡夫惯性的样子出来了,然后还耍赖:我就是这样的,谁也改不了。</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所以,我们想像佛一样解脱安乐,那么我们就要像佛一样处理事情、看待事情,只要你像佛一样看待事情、处理事情,你还有凡夫那么多烦恼吗?(众人:“没有!”)对!</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假如碰到境界就想一想:我如果是佛,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事,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事?假如想明白又做到了,很多事情就过了,就没事了。所以日常生活完全可以成佛,只是换一个心,像佛一样的看待事、处理事,问题就不大。</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我们之所以成为凡夫,我们之所以烦烦恼恼,我们之所以痛苦一生,就是因为遇到事情我们不会像佛一样处理。因为我们总是用凡夫的惯性的思考模式、用凡夫的态度来处理事情,所以就活在凡夫的境界里面,没完没了。《金刚经》就告诉我们怎么过佛的生活,怎么在生活中成佛。《金刚经》是很亲切的,它就是让你当下成佛的,而且成佛是不难的,也不遥远的,所以“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大道就在当下,无上觉悟就在当下,成佛之道,人人可得,人人可成,是很亲切的。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境界的,我们有可能遇到这个人,遇到那个事,听到这种声音,听到那种声音,吃得好的、坏的,很多很多,甚至头脑里面出现各种念头、境界,这叫法尘——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的法尘。不论是内心里面出现的境界,或者眼睛所看、耳朵所听、舌头所尝、鼻子所闻、身体所接触,这些色、声、香、味、触、法境界,事实上我们天天都要接触。</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你说我躲到一个没有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的地方行不行?问题是你躲到哪儿去?</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b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你说我躲到森林里面行不行?我躲到山洞里面行不行?那也有的,你躲到山洞、躲到森林里面也有一些境界的,你心里的那些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你躲到山里面,你心里就不出这些境界了吗?心里还是出来,还是忘不了,你处理不好还是照样。所以面对生活,在生活中觉悟,实际上这是最现实的。</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祖惠能大师说什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法在世间”,佛就是觉悟,觉悟的法在哪里?就在世间里面。“不离世间觉”,不用离开世间去找个觉悟,不离开世间就能觉悟的。“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菩提”就是觉悟,离开世间去找觉悟,就有如想求得兔子生出两个角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兔子没有角,兔子有耳朵,鹿才有角,兔子怎么都不生出角,假如说兔子生出角那就是怪物,那就不对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在哪里觉悟?在世间,世间在哪里?是不是就在我们此时此地?是不是就在当下?世间不就是我们每天都在过的这种生活吗?这种人生吗?觉悟去哪里找?就在此时此地,就在当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要想离开此时此地、离开当下去找什么觉悟,那是不现实的,那是错误的,就好像想求得兔子的角一样,想错了,方向不对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看释迦牟尼佛是不是示现在世间,和我们一样穿衣、吃饭、洗碗、洗脚?为什么佛陀要示现在这里?他就告诉我们成佛就在此时此地,就在当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事实上我们再返回来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和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大阿罗汉,他们觉悟了,解脱了,没有烦恼痛苦了,他们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还是在印度?是不是每天还是吃饭、睡觉?是不是一样?所以祖师说:“百姓日用而不知。”老百姓每天都在用着大道,但是不知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祖师也说,搬柴运水,莫非妙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搬柴运水”,古时候要烧柴火,要搬柴;运水就是去挑水。那是不是很平常?现在虽然不搬柴,但是以前要搬煤气罐,现在煤气罐都不用搬了,天然气一开就来了,倒是很方便。那运水,以前要挑水或者拉水,现在水龙头一开就来了,虽然好像改变了,先进了不少,但是是一样的生活,你每天还是生活,只是方便了而已,搬柴运水指的是一种日常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非妙道”就是没有不是不可思议的道的,搬柴运水就是不可思议的大道!你每天要烧火,你要做饭、炒菜,这都是妙道。所以不要说远离人间,总想去找一个什么地方,然后找一种特别妙的道,事实上不需要的,就在此时此地。在当下这种做饭、吃饭、睡觉、穿衣能够是妙道才真稀奇了!竟然这么稀奇,就在这里,不用到处跑,就能是妙道,就能是大道,这才奇怪了!这才厉害了!所以最高贵的大道、最无上的大道,反而就在日常生活的这种平常日子里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高贵反而是最平庸,事实上高贵和平庸都是一体的,大道与生活本来是不二的,所以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不可以离开的。可以离开那就不是普遍性的,道应该是普遍性的,应该是人人可以得道的,人人可以成道的,这才是人人有份的妙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天大家在这里做饭、供斋,也可以是大道。你可能做的就是一个很平常的工作,这个工作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谁都会做,即使不会,可以学学就会了,但是它可能是无上觉悟的一种生活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外表和一般人没有两样,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两个耳朵,但是你有可能是一个菩萨一样的境界,你有可能可以做到像佛一样的境界。那你想一想,佛在哪里?菩萨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给我们服务,他可以是这样的一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我们也可以争取像这样活着,我们也可以争取把平常人变成佛,事实上那个时候就没有平常与佛的分别了,佛就是平常人,平常人就是佛。所以众生皆可成佛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糊弄人的,是真的。人人可成,人人可做到的,不论男女老少、富贵穷通,都可以是大道的代言人,乃至是很亲切的,这就是《金刚经》所要告诉我们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一定拿着经才叫《金刚经》。你们不要以为:哦!我拿着经,这叫《金刚经》。实际上不一定的。六祖说你行般若行,那你就是《大般若经》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祖是不是因为《金刚经》而开悟的?他一开始听闻《金刚经》有所悟,后来大彻大悟都是因为《金刚经》,所以《金刚经》是可以让你大彻大悟的,六祖就告诉你了,他以身示现,他就是因为《金刚经》而大彻大悟的。六祖都不认识字,他是听的,他后来大彻大悟了,还是不认识字,但是他说出来的和《金刚经》没有两样的,一样充满智慧。所以你觉悟了,你就是一部活的《金刚经》。《金刚经》就是你,你就是《金刚经》,没有分别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是说拿着《金刚经》才叫《金刚经》,你就可以是一部《金刚经》,你所说、所做,全部都在《金刚经》里面,你用心也可以是《金刚经》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现在还没有证道,我们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每天行《金刚经》,这叫行《金刚经》。行《金刚经》不一定用嘴,不是用嘴读,而是用心在做了,你的心当下就是在《金刚经》,妙行无住,住无所住。你一直住无所住,你不就是在行《金刚经》了吗?安住在无所住的状态,你就是在做《金刚经》了。那做久了你自然有体会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实际上有时候做出来的比听来的还深刻,因为你听来的或者看来的毕竟是别人的,别人讲的,而你做出来你体验才深刻,你颇有体会!你体验越深,你就受益越深。那不是浅浅的听来的或者灌输进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那种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我们每天要练习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练这个住无所住,我们就安住在这种无所住里面生活、工作,这就是《金刚经》了。那即使你没有念《金刚经》,你也是在念《金刚经》了,因为你的正念就是《金刚经》。我们这个念《金刚经》,别把它简单地理解成为用嘴在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意!我们念《金刚经》不要把它简单理解成为用嘴在念。要理解成什么呢?正念,正念的这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念不一定用嘴,正念是心的问题。你看这个“念”字怎么写?这个“念”就是当下这个心,你当下的心在《金刚经》上,是不是已经是《金刚经》了?你当下没有《金刚经》,就是嘴上念着,也不一定和《金刚经》相应,有没有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可能念着《金刚经》,念半天,我们心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以这是不相应的。假如我们当下的心就是《金刚经》,即使我们嘴没念,那也叫《金刚经》。功德是不是一样?所以当下这颗心在《金刚经》上才重要!实际上比嘴在《金刚经》上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意!当下这个心在《金刚经》上,比嘴在《金刚经》上重要!为什么?因为当下心在《金刚经》上,即使没念,没用嘴,心还是《金刚经》的智慧。而当下嘴在《金刚经》上,心没在《金刚经》上呢,虽然嘴在念,心也和《金刚经》不相应,也不得受用。为什么你念了一万回,没有那么大体会?因为你心和《金刚经》不相应,所以就不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么,我们今天和大家也是结了一个法缘,虽然时间短一点,但是结了《金刚经》的智慧之缘,让大家都来体会、来悟入活在世间、不离世间的真义,这也是一个殊胜的法缘,这是能直成佛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刚经》是三世诸佛之母,诵《金刚经》是能直接成佛的,功德是不得了的。《金刚经》上说,你诵得其中的一个偈颂,或者一句话,然后用了,这个功德比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功德还大,很稀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家今天虽然听的时间不多,一个多小时,一会儿就过了,但是这一会儿的功德大得不得了。你诵《金刚经》就知道了,听这一会儿,功德大得不得了!然后你记住了,以后这样去做,你就与《金刚经》相应,你就是在行《金刚经》,就成佛有余!把今天上午这一堂课听明白了,用下去,成佛有余!阿弥陀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好!我们一起回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