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江西自驾游(3)

Matthew-Liu。外贸砖家

<p class="ql-block">今日滕王阁</p> 23年下半年,俗事缠身,龙体欠安。 这一篇【滕王阁】的感想文章,今日总算动笔,以慰我心。 南昌,名动天下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 以前出差时,也曾匆匆路过;23年4月初,春色烂漫,正式沐浴更衣,观瞻,游览。 虽然不是首创,今天的滕王阁管理处推出的全文背诵王勃撰写的(滕王阁序),即可获得免费门票,确实是好文案,好创意,大受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的欢迎。中华文化的华丽篇章、瑰宝,应该代代相传! 这一篇骈文700多字,文采飞扬,脍炙人口;字字珠玑,金句迭出,对仗工整,华丽,壮美。代代学子的必修课。 一字不落的全文背诵,也是要狠狠的下点功夫哦! 历经1000余年,今日仍是煜煜生辉,千古传诵!又有多少青年才俊,朗朗上口,默默体会,移诗入画、入世? 能读懂王勃的人,心中些许欣慰,一丝苍凉,无限感慨! 王勃数番磨难之后,虽然内心悲感、失意,依旧少年豪情,指点江山,风骨傲立。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章中,绘景、抒情,独立鳌头,当属第一! 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饱经磨难,战乱,灾难,焚毁......不屈不挠,浴火重生。上世纪80年代末期,第二十九次重建,据说是宋代图样仿照,再一次屹立在赣江之滨。 笔者想讨论的问题: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还是滕王阁使这个当年26岁的少年郎触景生情,才思汹涌,名动天下?亦或是相辅相成? 真的想穿越回大唐盛世,文风鼎盛,诗情画意......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大唐初期。 <p class="ql-block">滕王阁歌舞升平</p>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阎都督是大有私心的,早已命其女婿吴子章,提前准备好文章,然后老阎先生隆重推出大唐这一文坛新秀! 小吴同志也是一枚青年才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阎都督虚情假意,备好纸笔,请大家写滕王阁序。众宾客察言观色,纷纷以各种借口推脱。只有探父途中,路过南昌的王勃,坦然接过纸笔。王勃心中的悲凉、沟壑,后叙。 阎都督私心愤怒,身为主人,还要保持风度,默默无言,退到另一间房中。 剧透他当时的心情:但愿那个小子文笔平平、文章寻常,我再出场褒贬一番。然后爱婿登场,更显老夫大度,风采。 心中又有几分忐忑,命仆人,王勃每写两句,则入内报告。 王同学开首提笔:“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傲慢一笑,品评:不过是老生常谈。 再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王勃已经是渐入高潮:文思泉涌,行云流水;神来之笔,挥洒自如,气韵绵绵不绝.....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阎都督看似有点痴迷,在屋内踱步,口中呢喃。 忽然,大厅内低声议论变成刻意压抑的声声喝彩,围观王勃的众宾客已经开始心情激荡! 再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佳句,千古奇才! 都督深深一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阎都督已经忍不住冲入大厅,虽然自持身份,故作矜持;他内心明白:一篇传奇,一位天才,就在今天,这滕王阁的盛宴上,闪亮登场,必将轰动全国! 笔者要为阎都督小小的点一个赞!这一位政绩平平的大唐中级官僚,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文采,为何也能青史留名? 他与很多昏官俗吏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应该也是饱读诗书,算是一个知识型、学者型的领导;当然,才华有限。所谓的慧眼识才,附庸风雅,还是有一点品位的。 最重要的一点,虽然内心不爽,还是有气量,懂得进退,明白做官,特别是做人的道理。 王勃的这一篇文章,高山仰止,任何人也压不住,必然名垂青史,千古传唱。所以360度大转弯,大赞天马行空般的王勃文笔,临别,重金相送! 这也应该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僚应有的气度,风采。 再看看这一场盛宴、笔会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都督女婿,吴子章。 小吴同学应该也是身世、学问俱佳的青年才子,不然也不可能成为阎都督的爱婿。 按照现在的话语,至少也是江西本地重点大学的学霸,饱读诗书。 所以小吴同学早早准备,他的同窗好友,都督的门下走狗,说不定也是私下帮忙,润笔、添色。 本以为自己精心准备的这一篇文章,就算不能轰动全国,至少也能传遍南昌上下。 但是他真的是点太背了!王勃是谁?清华北大的的尖子生?No,王勃是学霸中的学霸,尖子里的头牌,名列唐初四杰之首! 下面的传说,未经“砖家”认可,读者一笑: 吴子章不愧也是一枚青年才俊,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王同学挥笔龙蛇,吴同学在一旁默默强记。 王勃刚刚封笔,众宾客感叹之声还未平息,吴爱婿突然发难: 这篇文章我数年前,游历北方之时,在一处大庙宇的照壁前看到过!作者另有其人。 众宾客目光困惑,吴子章洒然一笑,我当时非常欣赏,曾经默默诵读,背诵。你们不信?我现在就背给你们看!一字一句,全无差错,全文背出。众宾客哗然! 王勃淡淡一笑:不知你看到的哪一篇骈文,最后有诗收尾呼? 这个.....吴爱婿支支吾吾,有? 还是没有?突然变成结巴,吭吭哧哧。 王同学笑而不语,提笔、挥毫,一首七律浑然而成。(感兴趣的童鞋可自己度娘)。 而且据说王勃在诗里最后一联,故意落空一个字: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没有“空”字,写完就上路走了。大家茫然无措,不知道填什么字好,有说“水”字好,又说“独”字好。 主人无奈,派人又去追。王勃偏偏不肯说,“一字千金”,主人只好亲自去求一字。 感叹王勃!洒泪王勃! <p class="ql-block">王勃</p> <p class="ql-block">落霞,秋水......</p> 回看他短短的一生:六岁就能作诗,且构思巧妙。九岁就能指出前辈文章中的疏漏、错误。16岁(有说14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现在的所谓县级干部,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才思泉涌,笔端生花。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文革期间,据说是我朝太祖钦点,将此佳句送与“欧洲唯一的社会主义明灯”,中国的铁杆小兄弟,阿尔巴尼亚。 但是,上天给你打开这扇窗,必然关上那一道门。 造化弄人,王勃才华,当时当世,无人能出其右。另一方面,人情练达,世事通明?其能力绝对是负数,按照今日的话说,情商很低。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主考官大力推荐,进入沛王府中,任修撰。才具卓越,沛王李贤甚是欣赏,前途光明。 18岁,一篇本是搞笑文章【檄英王鸡文】,被敏感的唐高宗(他对自己父辈太宗一手策划的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的血案刻骨铭心)生气的赶出沛王府,又逐出长安。王勃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在四川一带游历了4年,好不容易重新当了个参军,才华横溢,偏偏恃才傲物,不懂人情世故,得罪同僚,上司。 又莫名其妙的先窝藏官奴,然后害怕出事把自己窝藏的官奴给杀了,死罪!虽然遇到大赦,但还是做了牢。 王勃心灰意冷,前途黯淡,仕途无望。而且还连累自己的父亲被贬官为交趾县令,今日之越南北部,老父亲形同发配。 故,阎都督滕王阁大宴宾客,‘适逢佳会’的王勃,满腹悲愤,心意苍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本公子管你别人如何暗示,心中块垒,一吐为快! <p class="ql-block">据说是宋代滕王阁</p> 王勃的【滕王阁序】,上半阙,妙笔生花,江南美景,秋意,一幅幅唯美、唯真的画面如在读者眼前。下半阙,笔锋一转,直抒胸怀,人生不如意,坎坷前行,前路茫茫,仍要激励自己,不屈不挠. 【滕王阁序】,全文引用20多个典故,致敬前人;又新创30多个成语,警醒后辈---记住,是王勃首创!后世,后人读之,思之,受益匪浅,更是感慨万分!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多少才智之士,出类拔萃之辈,槃槃大才,却是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终不能大显身手。受尽磨难,多少人杰,郁郁而终。 长使英雄泪满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毕竟是年轻人,相信不管造化如何弄人,还是要拼搏,奋斗..... 故,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悲乎,王勃的结局是如此不好,冥冥之中,天意不可违? 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探望父亲,渡海,大风浪,落水。被救起后,受惊吓而死。 一声叹息!王勃都不是所谓的英年早逝,而是他正在蓬勃向上的青春岁月,还远远未达到自己人生文学、艺术造诣的顶峰。 后人说,如果假以天命,他能活到哪怕只有50岁,我们又能见到多少绝美诗句,璀璨文章! 但是,【滕王阁序】的完稿,王勃的气运,时数可能已经到了尽头,天不佑大才! 回到开篇的问题:滕王阁不是因王勃而建,王勃为这一座江南名楼注入了生命,灵动; 滕王阁历经千年,毁,重建;高达29次。今日为何仍旧大放异彩? 王勃,是滕王阁的底蕴,是她的精神图腾。滕王阁的雕梁画栋,飞檐走壁,已经与王勃化为一体,处处是王勃的心血构成。 <p class="ql-block">夜景</p> 北京,西山 2023,12,16,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