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中消失的“叮叮当当”——记忆中的余杭铁器生产合作社

天涯如梦

<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的余杭镇城区主要范围不过是北靠苕溪、南临南渠河,长约1.5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镇内只有呈丁字形的二条街道,即南北走向的通济街(即横街,余杭人称度街)和东西走向的直街。直街西起观音弄口东止东门桥,出了东门桥沿余杭塘河往东不到十里就是仓前。</p><p class="ql-block"> 当年余杭镇大部分的商业以及厂矿大就分布在直街两旁,比如:烟糖、百货、邮局、缝纫社、钟表社、豆腐社、白铁部、运输站、扫帚社、木器社、棕棚社、建筑社、铁器社、竹器社以及造纸厂、酿造厂、航运站等等。当年这些手工业合作社以及少数几个企业,都是余杭镇上大多数人们赖以谋生和生存的地方,如:当年我母亲在雨伞社做出纳、奶奶在缝纫社做缝纫、叔叔在车行做车工……</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余杭镇千秋街从坝潭桥到邵家桥短短百来米,余杭米厂碾米机的轰鸣声、木材仓库锯木机以及铁器社叮叮当当打铁声,空中时弥漫着碾米时的清香……可以说这一段街面是当年余杭镇烟火气最浓也是最吵闹的地方,这也是古镇曾经的一个时代市井气息啊。</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古语大家都挺熟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说无论从事哪一行,都出人头地;但“人间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这句老话知道的人并不多吧?当年,我父亲汪守仁就在余杭铁器生产合作社工作,耳濡目染的我深知打铁这一古老行当的个中滋味。</p><p class="ql-block"> 1952年1月,原在余杭税务所工作的父亲因政府实施精简工作而离开余杭税务所,经当时的工会组织介绍进入余杭铁业生产小组做会计工作(铁业生产小组成立时间不详)。</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1日该小组并入地方国营余杭农具机械厂(现余杭街道金源公寓为原厂址)。196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手工业三十五条”)指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手工业,集体所有制是主要的,个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全民所有制只能是部分的,过多过早地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于生产反而不利。为此,1961年9月16日,余杭铁业生产小组又从余杭农具机械厂分离出来,成立了余杭铁器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铁器社),当时有社员27名,社主任周樟生。铁器社社址就设在直街的下务弄东侧,同时,原余杭米厂正对面的余杭大王庙也是铁器社的工场之一。</p><p class="ql-block"> 铁匝铺,通常给人的印象总是破旧凌乱的场所,然而,记忆中临街的铁器社却是一座带围墙的精致青砖建筑,朝南正中为二层小楼,房子横楣上有五个大字:毛主席万岁,当年还是我父亲踩着梯子,用油漆一笔一划写上去的呢。小楼正门两侧各有一个房间,西侧的财务室仅四、五个平方,也就是我父亲当年做会计工作的地方,二楼则堆放各种工具杂物等。两侧白灰面围墙缩进小楼正面一米多,从小楼正门进入铁器社后是一个挑空半封闭式的工场,朝南一侧下部由青砖柱挑空,上部则翻窗封闭。工场围墙内侧均匀分布着七、八个带着大烟囱炉子,炉子左侧一个鼓风用的木制手拉大风箱,右侧一口冷却和淬火用的大水缸,炉子前面则安着煅铁铸的羊角铁砧,工场中间有几台空气锤。穿过工场后左侧有一个堆放煤块的堆场,右则是生活区——食堂兼活动室,天井里还有一长溜水槽供铁匝们洗漱用。如今还清楚记得大厨章师傅真是厨艺不错,不但烧得一手好菜,还时常利用旁边的空地种些蔬菜补充食材。在那个普遍“营养不良”的年代,每逢过年前还有一次社员的“会餐”——烧上一大锅卤菜,每个社员都能领到一份,有二两重的扎肉一块外加二个卤蛋和几块豆腐干。那时候父亲端着回家,望着色泽金黄,油光闪亮红烧扎肉,我们兄弟仨免不了咽着口水急切地等待开席。那入口即化,滋滋冒油,鲜香美味的红烧扎肉和卤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跟其他手工艺行当一样,铁匠的技艺也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铁器社成立后不久就招收了周淼水、余永根等8名年轻人进入铁器社,文革前夕的1966年2月又招收了屠惠泉等8名年轻人进入铁器社当学徒,这二批学徒大大充实了铁器社的力量。学徒期的薪水在当年都是一样的,三年的学徒工资分别是15元、17元和19元,另外每月有2元钱的“粮价补贴”,学徒满师后则按工龄对应“八级工资制”相应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1965年元旦,学徒工周淼水应征入伍,铁器社召开了应征青年入伍欢送会,还把余杭照相馆摄影师请到了铁器社现场,拍了铁器社成立后第一张“全家福”,这也是当年铁器社唯一留存在世的影证了。</p><p class="ql-block"> 文革开始后对铁器社的生产经营影响不大,只是隔三差五地晚上组织开会、或读报学习,或集中收听广播电台最高指示,社员食堂自然成了会议室。一旦有新的最高指示发表,大伙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连夜糊彩旗、写标语,然后敲锣打鼓、放着炮仗上街庆祝。那时候各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都一样,组织人员举着纸旗、绕着小镇游行一圈后回家洗洗睡觉。</p><p class="ql-block"> 铁器社当年的产品质量还是“响当当”的,称得上是远近闻名,从菜刀、锅铲、火钳居家生活用品到锄头、羊草刀、铁扒等农器具,因而镇上居民、竹匝伞匝以及周边的长乐、石鸽、永建、舟忱、仓前以及临安汪家埠等一带的农民,用的铁器都是铁器社打制的,因而销路是不愁的。只不过打铁这个行当日复一日单调而艰苦。那时候铁器工场一个炉子前通常有三、四名铁匠一起合作煅打。先将几块大小不一的铁坯塞入炉中煅烧,学徒在一旁抽拉着风箱将煤堆里的铁坯烧得通红,师傅则精准地掌握着铁坯煅烧的火候,不然时间长了铁坯就会软塌塌的甚至熔断,时间短了则煅打不了。看着火候差不多时掌钳师傅右手提着小锤子,左手提着铁钳夹着通红的铁坯搁打铁砧上,随着按照掌钳师傅技术娴熟地将铁坯来回翻面,并通过手中小锤在铁砧边的击打信号,指点着周围几个学徒、铁匠,双手抡起8磅大锤迅速准确地轮番锻打着铁坯每个部位,此刻冒着火焰的铁坯在他们的锤下如同是一块糍粑任由摆布,几番锻打后便有了铁器的雏形。趁热打铁、千锤百炼,每次锻打都要彼此默契配合并在数分钟内完成,而一件铁器则需要多次反复来回才能锻打成型,然后经整形、淬火、磨、削、铲等多道工序才算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沧桑浸润着铁匠们的血汗,打铁这一行实在是太辛苦了。铁匠们长年烟熏火燎吸煤灰,盛夏酷暑时,噗哧噗哧的鼓风机把炉子吹得火苗直蹿,头发胡须被烤焦是常事。熊熊的炉火卷着火舌直扑汗流浃背的铁匝们,酷热难耐的铁匝们大汗淋漓光着膀子抡着大铁锤,双手青筋直冒布满老茧,而飞溅的铁花烫在铁匠身上到处是伤痕累累;寒冬腊月时也常常是上身打着赤膊,下身穿着一条大短衩,脖子上挂着破围裙,肩膀搭着灰不溜湫的毛巾,围裙、衣服都让铁花烧得满是洞洞;打铁工场震耳欲聋的噪声一般人是受不了的,说话沟通时都凑在对方耳朵边扯着嗓门大喊大叫的,长年累月下来,铁匠们听力很背而说话的分贝都是很高很高的。</p><p class="ql-block"> 每当下班铃声响起,雷呜般的噪音顿时消停下来,偶有零星的叮当声是掌钳师傅乘余热再补几锤,那一刻真的让人从心里感到浑身的轻松啊。一天劳顿下来,铁匠们都是蓬头垢面,拿着毛巾脸盆狠狠洗刷一番后依旧是乌七八黑连毛孔都是黑呼呼的。食堂里弥漫着的饭菜香扑鼻而至,铁匠们洗漱后陆陆续续敲打着洋铁碗踮起脚凑在食堂的窗口上,目光来回扫射品种不多的几个菜肴上,此时应该是铁匝们最快乐的时光吧。</p><p class="ql-block"> 不过,对于学徒们来说还需要把炉子里的煤渣抬出去倒掉、再把炉子用耐火砖、耐火泥补好,接着还要领取次日用的煤、铁坯等材料并一一摆放好才能收工。</p><p class="ql-block"> “有女不嫁打铁郎,成年累月守空房”,那时铁器社里只有两名女社员,其中一名是出纳,别的就是清一色的男人,因而铁匠们找对象还是比较困难的,记忆中有好几个铁匝都是从老家或外地农村找的配偶且以东阳人居多。有民谣道:铁锤叮当响,昼夜辛苦忙;烟熏又火燎,炉前汗如浆。累断脊梁骨,难养爹和娘;三百六十行,最苦是铁匠。</p><p class="ql-block"> 1970年9月1日,在县手工业联社等有关部门的撮合下,成立十年后的铁器社与木器社、元木社合并成立余杭东风农具厂,在保留原有的铁器、木器及元木产品生产的同时,专门生产打稻机、茶捻机等农用产品。此后随着余杭东风农具厂产品的陆续转型,先后生产挂锁、电线电缆、摩配等新产品,企业也先后更名为余杭锁厂、余杭电线电缆厂,渐渐的打铁工场的“叮叮当当”随之消失在千年古镇的岁月中。</p><p class="ql-block"> 大浪淘沙,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首当年余杭镇上一大批举足轻重的企业,无论是地方国营余杭机械厂、余杭造纸厂、余杭仇山磁土矿、余杭酒厂,抑或是集体企业余杭东风农具厂、余杭塑料厂、余杭化纤厂、余杭皮鞋厂、余杭建筑公司等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渐行渐远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3日</p> <p class="ql-block">1965元旦,余杭铁器社欢送应征青年入伍留念合影,二排左起6入伍青年周淼水、左起7社主任周樟生,三排左2我父亲汪守仁</p> <p class="ql-block">铁匝们的打铁场景</p> <p class="ql-block">当年余杭周边的竹匝、伞匝用的各式刀具大都出自余杭铁器社的产品</p> <p class="ql-block">铁器社生产的常用铁器制品,包括农用的,家用的以及手工业者使用的铁制工具</p> <p class="ql-block">东风农具厂生产的打稻机</p> <p class="ql-block">东风农具厂厂内场景</p> <p class="ql-block">余杭铁器社等1965年经营利润汇集,铁器社以利润20393元的业绩“遥遥领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