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泰伯又称吴太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始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p><p class="ql-block">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他因让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无锡梅里(今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此碑文记载了泰伯奔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古公亶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古公亶父之宠,并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在传位于季历再传姬昌。</p><p class="ql-block">但当时西岐礼法为传长不传幼,泰伯察觉到父亲之意,为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龙蛇之争的祸害,遂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留下子嗣带部分人马,趁父亲病重之时托言至衡山采药,离开周原。</p> <p class="ql-block">泰伯大殿,面阔五间。1983年对泰伯庙进行整修时,塑泰伯像一尊,身高4.5米。两厢塑泰伯、仲雍后裔28尊塑像。1987年,陆定一和赵朴初分别题写“泰伯庙”和“至德高风”额。泰伯庙旁,竖有“江南第一古镇”牌楼。</p> <p class="ql-block">泰伯塑像由无锡泥人研究所所长,泥塑大师柳家奎主持塑制。像高4.5米,头戴冕旒,手捧玉圭,身穿玄衣纁裳,为商周古帝王服饰,衣服上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等十二章纹,脚穿赤舄。泰伯像古朴庄重,高贵典雅,完全符合历史人物的时代特点。</p> <p class="ql-block">泰伯三让天下故事</p><p class="ql-block">亶父病逝后,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不受,丧毕携二弟仲雍再次离开周原,前往长江以南无锡梅里避居下来。</p><p class="ql-block">后不久,季历被商暗害而死,泰伯又返岐山奔丧,群臣与侄昌再次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仍不受,便由其侄昌继承。</p><p class="ql-block">泰伯与仲雍又返江南梅里,断发文身开发江南,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原本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泰伯以其带来的周原先进文化,结合江南水乡特点,带领当地居民开凿人工运河“泰伯渎”,就是今天的伯渎港。泰伯渎东连漕河,西接运河,流经吴国发祥地梅里(现在的梅村)。它保证了两岸农田的灌溉,便利了远近的舟楫往来,对吴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泰伯教化乡民建立了江南第一村荆村和江南第一巷蛮巷,还有江南第一条人工河泰伯渠。创作的《公刘》、《七月》等著名诗歌,成了《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也因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受到土著居民的爱戴,拥立他为国王,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国家句吴。</p> <p class="ql-block">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面,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但据考证,泰伯井是战国时期所建。建泰伯庙后,一直是泰伯庙的厨房用井。</p> <p class="ql-block">梅里古镇(泰伯庙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伯渎河新貌</p> <p class="ql-block">现伯渎河流入清明桥古运河处。无锡为纪念泰伯,与其有关的的地方包括泰伯庙、泰伯墓、无锡泰伯吴文化广场、伯渎河、伯渎港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梅里古镇商业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