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越 时 光 的 北 安

郭绍卿

<p class="ql-block">历史转弯处的北安</p><p class="ql-block">这个火车拉来的北国小城,总是在历史的转弯处展开非凡的篇章,她曾经两度成为省会,小城里的兵工厂,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枪械兵工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遥远的北安</p><p class="ql-block">当落日收起步行街上最后一抹晚霞,华灯初上,霓虹灯绽放出流光溢彩,城市的夜晚光彩夺目。这,是现代人视角中的北安。而在85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满族祖先女真人,则是以部落的形式,来感受“城”与自然对话的。</p><p class="ql-block">穿过城南湿地的河,逐水而居的女真人称为乌裕尔,满语意为“低洼地”,这大概是这一带最先有的名字。“低洼地”从小兴安岭西麓,舒展清波,缓缓流淌,一路向西,沉润出肥美的黑土地,丰润出多处国家级保护湿地。“低洼地”太低了,终究没能流入它想去的嫩江,在看见嫩江的时候做了最后一次舒展漫溢,造化出闻名遐迩的扎龙湿地,美丽的丹顶鹤年年都来此繁衍生息。或许这才是乌裕尔的初衷。乌裕尔是音译,其流域上又有蒲裕、蒲与、富裕之称。</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条不宽也不深的河,女真人却是十分的敬畏,不但给了它沿用至今的符号,还用这个名称设立了蒲与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管辖着北到外兴安岭的大片领域。蒲与路的遗址在今天的克东县古城村(原来归属北安),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乌裕尔印记了女真人在北安的存在,那么,博物馆陈列的一枚国家一级文物“曷苏昆山谋克”官印,则刻下了人们对1170年其右岸的谋克部落的遐想。它出土于城郊乡,官印上刻有“蒲与”和“大定十年”的字样,谋克是百户侯。</p><p class="ql-block">然而,即使时光穿越了760多年,到了1932年,这里依然是北大荒,人烟稀少。那么,这座小城怎么就衍化成了今天的模样?它独有的韵律和气质又从何而来哪?</p> <p class="ql-block">二、火车拉来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北安是龙门镇县与通北县之间的一个茅居村社,有向北而安的寓意,归龙镇县管辖。过而往之的人多了,逐渐形成了驿站,民国升为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家是日伪遗留下来的筒子式兵大营。小时候的火车站是尖顶的。明黄色外墙体用白色装饰点缀,大红色的瓦顶,墨绿色窗框高而窄。四方体托起的四棱锥尖顶装饰和十字四坡(东半部分已经拆除)大坡度滚水的尖顶式造型,很有特色,一看就不是中式风格。但是千万不要把凸出围墙上的一排四方孔仅仅当做装饰,凸出的围墙是射击掩体,四方孔是射击空,火车站兼有碉堡功能。把火车站设计成碉堡,只有内心恐惧的日本人才设计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日寇铁蹄是在1932年6月踏进北安的。通过航拍,日寇认为这片北大荒是“最富饶,最重要的地区”,是他们赖以扩大侵略战争的经济来源。侵略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连接海伦到克山之间的海克铁路。仅仅五个月,海克铁路就匆忙完成了勘测、设计、施工,质量也是相当的水。匆忙的背后野心,掠夺的野心,用中国的资源进一步侵略中国野心。1933年1月1日北安火车站落成,取名“北安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安到黑河的北黑铁路也快速铺就,把黑河、北安与哈尔滨、大连连成了一线。沉沉一线穿南北,北安一跃成为满洲国连接日本本土、连接满(洲国)苏(联)边境最重要的通衢和战略咽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600多户拖家带口的日本家庭被移民至北安,名叫开拓团。他们强占兼并百姓田园,也垦荒种地,妄图把北安开拓为他们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铁路来了,大小兴安岭和黑土地的宝藏从北安被运出,不仅支撑了满洲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被掠夺到日本国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路来了,人口来了,商机也来了。日本和中国的商贾接踵而至,日本学校、银行、商店、剧场、落子馆相继林立街头,赌场、大烟馆、妓院泛出柳陌花巷。日本的习俗也来了,来自东京、大阪的日本料理、日本花布(洋布)等商品直飞到北安,充斥着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到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日本味道。北安的孩子要从日语学起。城市化必需有的下水道第一次出现在北安,日语发音叫“马葫芦”,所以,老北安都把下水道叫做“马葫芦”。</p> <p class="ql-block">正南正北整齐地规划了街道,按数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了街道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柳陌花巷集中在三道街。通往省政府的街道尤其精美。地面采用花岗岩方块石铺就,其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一块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方块石又被编排成一折折扇形面,一路排开。金色的晚霞投在扇形石面上,马蹄钉踏在路面发出清纯的响声,都市的感觉油然而生。路铺得这样艺术,在满洲国极为少见,它比俄罗斯人修建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方块石路还要长,还要有艺术。小日本是真的想把北安建成“大大的北安”了。</p> <p class="ql-block">有了“大大的北安”的梦想,管辖它的龙镇县只能让位。1933年12月龙镇县迁来北安镇,仍然叫龙镇县,1939年1月1日龙镇县改为北安县,同年6月北安县又迅速升级为伪满北安省。逆袭管辖了昔日比其还要大的海伦、绥化、拜泉、克山等城市。1945年北安的城镇人口达到7.5万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苏联红军的炮声,日本人的梦想破灭了。1945年8月19日11时,日军驻北安卫戍司令部派“军使”,向推进到讷谟尔河口的苏联红军送去投降书。第二天,日本关东军六千余人投降,之后,日伪军和开拓团,如丧家之犬逃离北安,北安一夜之间几乎成为空城。仅仅存在6年的北安省,一如她的名字,免于战火,平安“光复”。接下来平安的是,苏联红军在炸毁北黑线时,唯独没有炸毁北安火车站。或许正是因为北安这个名字,冥冥之中护佑了一座完整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是这个小城最有资历的见证者,尽管它是小日本用来掠夺而兴建,有着最初的屈辱,但是有了火车,才有了北安的快速起步,才有了后来的惊喜,才有了可以用今天的笔触书写红色北安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三、共和国的曙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大战役我们耳熟能详,为三大战役提供保障的、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从哪里开始?恐怕知道的不多。</p><p class="ql-block">掩映在烈士公园松树林里的“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革命烈士纪念塔”雄伟高大。25.5米高的纪念塔,在全国县级城市都是少有的存在,在黑龙江更是绝无仅有。它是最早东北根据地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满洲国“光复”中国后,政权出现真空,国共两党一起把目光投向北安。</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于9月重新规划了新黑龙江省,确立北安为省会,委任了新黑龙江省主席。</p><p class="ql-block">共产党则在行动上先其一步,毛主席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电文中,提出了三个“迅速”,“迅速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并迅速派出党的高级干部奔赴北安。</p><p class="ql-block">10月延安干部团以最快的速度向北安挺进,11月14日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仿佛天兵天将,在北安宣告成立。而来北安的中央领导,也是派往东北100个干部团中级别最高的,陈云、李富春、蔡畅等等都亲自到北安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新黑龙江省主席见共产党已经接管了北安,连北安是什么样都没看见,就灰溜溜地从沈阳走了。北安是国共两党都承认的最小的、最早的、最北的省会。</p> <p class="ql-block">1945年到1946年的冬天是北安最暖的冬天,共产党给了这片受了14年屈辱的土地最暖的阳光。阳光普照黑龙江省,省会北安率先掀开了土改的历史篇章,也奏响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序曲。</p><p class="ql-block">率先垂范的土改似暴风骤雨,激荡大地,大地换了新装。穿“勉裆裤” 的贫农,甚至衣不遮体被称为“光腚”的长工、雇工,分了地主和富农的地,镇压了伪县长、地主恶霸。大众的觉悟被迅速点燃,北安被红色激荡。蔡畅亲自参加、王鹤寿总结的“北安六区土改经验”被推广到全国指导土改。翻开北安的土改史,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名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北安黑河一带土匪非常猖獗,黑河地委书记王肃被土匪杀害。最先提出占据东北的黄克诚大将派洪学智亲自到北安进行剿匪,是东北剿匪级别最高的解放军将领。在他的指挥下,连日本人都畏惧三分的土匪,不到一年就被彻底剿灭。这是最迅速的剿灭。洪学智到北安黑河剿匪,也说明党中央对北安的地位极其重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提出的“三个迅速”,在北安都迅速的得以实现。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工兵学校也顺势相继迁至或在北安成立。干部团从延安带来的革命火种,在北安放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民党的快速溃败,原来要作为长期的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三年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早的黑龙江省会,是匆忙的省会,虽然连一座办公楼都没来得及奠基,却为解放战争和共和国的成立做了最好的奠基,它是迎接新中国破晓的曙光。</p><p class="ql-block">在中国革命的岁月里有过许多伟大的时刻,它们像闪电在历史的天空中划过,绽放出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四、共和国第一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在北安遇见我,我会告诉你,这个小城,一城文化,半城枪魂。我要带你走进庆华军工博物馆,闻闻和着“军工人”心血与汗水而渗透到车间骨子里的油腻味。看看以共和国的名义诞生的工厂有怎样的国家记忆?</p> <p class="ql-block">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沈阳正在仿研中国枪的兵工厂,不得不向北进行战略迁移。历史再一次将重任与光荣交给了北安。10月,火车从沈阳把共和国枪械的摇篮拉到北安,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命名的共和国枪械长子庆华,在摇篮里诞生,新中国枪械史划时代地在北安开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时,枪,为朝鲜战场之急需。庆华肩铁血使命,在零下40℃的冰天雪地里燃烧激情,仅仅用了七个月,硬是以肩拉手刨,煤油灯为伴,便仿研批量生产出50式。当第一批50式冲锋枪运到前线,列装志愿军时,中国军队使用万国枪的历史就一去不复返了。战士们拿起新中国第一枪,自豪感油然而生,豪情满怀,士气大涨,中国自己造的枪比破外国枪威力强的太多了!有第一枪参战助威,志愿军打赢了这场立国威、定乾坤的战争。</p><p class="ql-block">50式冲锋枪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亲自命名,一枪震惊世界。朱德总司令更是喜出望外,亲自来到北安,端起第一枪,赞叹不已,亲笔为中央军委奖励给工厂的文化宫题词。</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收藏着一支被美军燃烧弹烧过、枪身有数处明显焦黑灼痕、邱少云用过的50式冲锋枪。新中国第一枪与抗美援朝一起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枪者,国之利器,国之脊梁。一个大国没有在世界上拿得出、打得响的枪是不行的。1956年以庆华厂为第一底图厂的56式冲锋枪由庆华仿研成功。这一枪更加强硬,更加响亮。它一经成建制装备部队,便成为解放军的标配,它几乎遍布中国的每一个哨卡,参加过每一次保卫祖国的战役。</p><p class="ql-block">最让56式扬名世界的莫过于援越。越战中,56式与美国M1式进行了面对面的对决,56式毫不逊色,其机动性和轻便简捷超过了M1,美国兵称56式足够现代化。而后,许多亚非拉国家纷纷拿起56式,争取国家独立。56式是中国出口最多的轻武器,广布世界,参加过许多影响、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战役,一些国家还把56式作为了国旗国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p> <p class="ql-block">56式在庆华的磨砺中,悄然成为经典,甚至超过了它的老师AK47。当56式改装版84S出口美国,亮相美国本土时,一目了然的庆华独有的“三角66”标识,再一次惊悚了美国人,便把北安称作“枪城”。将一个城市称为“枪城”,就全世界来说也是屈指可数。庆华使中国在世界枪械舞台挺直了腰杆。</p><p class="ql-block">国家记忆里的庆华,是了不起的庆华,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p> <p class="ql-block">40多年的“枪城”时间,北安天天都枕着试验的枪声入眠;天天都在汲取庆华的大工业气质、大工匠精神;天天都在汲取庆华骨子里散发出的文化、思想内涵。独有的韵律经历,造就出北安独有的气质。一城文化,半城枪魂。</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北安:一路厚重,天高云淡,还有祥云一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