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彬州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州市城西约10公里处的312国道旁,是陕西境内的第一大石窟群。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和超度在彬州浅水塬大战中阵亡的将士所建。北宋仁宗皇帝为其养母刘太后举国庆寿时改为庆寿寺。明景泰年间称为大佛寺,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依山傍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在400米长的岩面上,开凿洞窟130孔,佛龛446处,造像1988尊,历代题记170余幅。特别是高20米的大佛是世界窟内最大的阿弥陀佛造像,被誉为“盛唐石窟艺术奇观”。</p><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长安地区佛教建筑和雕塑艺术的代表,是中国石窟寺形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演变的特殊见证。作为中国现存初唐和盛唐时期保护完整、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寺,她对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雕塑史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北朝,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建成,后经宋、金、元各代有所改塑、重妆,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石窟由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佛坛窟和丈八佛窟等五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走近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巨石造像,跏趺端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袒胸披衣,螺髻罩顶,鼻直口阔,两耳垂肩。大佛金面方脸,肃穆端庄,左手着膝,右手掌心向外,施无畏法印,表示了佛为普济众生大慈大悲的心愿。</p><p class="ql-block">以前礼佛,都是仰视。如此近距离的与佛平视,心中未免有种冒犯的感觉。虔诚凝视,佛祖目光里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使人倍感温暖和震撼!</p> <p class="ql-block">侍立大佛两侧的菩萨,西侧为观世音菩萨,东侧为大势至菩萨。均高17.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璎珞,下系羊肠大裙,神态俊雅恬静,透射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位于大佛窟东侧,是一所近似于正方形的中心柱窟,有各类造像696尊。从造像龛间的铭文题记看,大部分应该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作品。佛龛的造像题材有单尊佛像、双尊佛像、一佛二菩萨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佛像共有的时代特征是:鼓胸、细腰、宽胯、头身比例适度、身躯丰满健康,这是从北周丰满型佛像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造像艺术。特别是一些菩萨立像,清晰地显示出女性般优美的身体轮廓,完美地刻画出了菩萨的妩媚与婀娜,是唐代典型的造像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罗汉洞位于大佛窟西侧,初唐时期开凿,分为主室和东室两部分。洞内刻有大小不等、高低各异的石刻造像100余尊。</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尊圆雕文殊菩萨骑狮像。菩萨体型胖廋适中,身下宝座为圆形束腰仰莲形。狮子体形高大壮硕,足下各踏一朵仰莲。在紧靠左前肢处还雕有一牵狮昆仑奴像,上身袒露,下身着裙,环眼圆睁,双足直接踏在狮子足下的仰莲之上。</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造像头部为后期泥塑,右侧有一方楷书铭刻《阿弥陀佛赞并序》,应该是原造像的发愿文,可知该龛主像的名称为“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佛坛窟原为僧人聚集、讲经的场所,现已风化、损毁严重。石窟东西各雕刻有力士和一蹲一走两只狮子,造型罕见。</p> <p class="ql-block">彬州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北道的第一站。曾几何时,清凉山下,泾水河边,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打此经过,一队队西域商旅沿河西走廊由此向长安走来。每行至此,仰望大佛,人们都会心生热望,长安不远了。</p><p class="ql-block">作为盛唐时期长安地区古丝绸之路上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大佛寺见证了大唐盛世的辉煌与繁荣,也经历过沧桑岁月的历史变迁,伫立明镜台前,感慨万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