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月荏苒,转眼间,到了回忆的年龄,读父亲的故事,回忆父亲的往事,是我退休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父亲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戏剧般的激烈,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对我而言,仍富有吸引力,每次读起都为之动容、为之鼓舞。见微知著,因为那些历史中的细节,是一个我从未经历过的动荡大时代中才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个阳光的午后,我从书架上取下珍藏多年的杂志《浮山月报》,拂去上面的浮尘,细细披读那泛黄的一页页,彷佛听到历史在窸窣翻页……抚今追昔,往事并非依稀。</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21日,对于广东省台山县浮石村的一群涉世不深,却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创办的侨乡杂志——《浮山月报》,终于获准公开发行,并且发行到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浮山村口门楼牌坊</p> <p class="ql-block"> 台山是中国第一侨乡。早年,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去美国、东南亚等地打工,省吃俭用,攒些银元,寄回家养活家人,供孩子读书。可以说,他们算是中国最早的那一批“留守儿童”。随着他们渐渐长大,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一批有情怀,有独立的思想的年轻人。在那讯息闭塞的年代,要想让海外的亲人尽快了解家乡,随时沟通,是件非常难的事情。于是,他们就想到办杂志,利用这种媒介构建一条通道,向旅居海外乡亲传递家乡的消息,以改善家乡的环境,振兴乡族。这是他们的初衷。然而,当他们走出校门后,接触到的是一个腐败堕落、百孔千疮的社会。他们曾愤怒、彷徨、迷茫……但觉醒后,立刻拿起手中的笔,利用《浮山月报》族刊,对乡政腐败,恶势力专横,发表论坛文章,严正抨击,凡是乡政会议,他们都派记者列席参加、采访,如实揭露劣迹,公诸海内外乡亲,以唤醒他们,为家乡光明、民族的生存,尽心尽力。</p> <p class="ql-block">家中现存的第八十七期《浮山月报》</p> <p class="ql-block"> 父亲长暖,字繹羣,號向明(父亲年轻时以自己志向所起的名字,亦笔名,后一直沿用),1917年出生在广东省台山县斗山镇浮石村的一个侨工家庭,爷爷早年去美国打工,来维持家中的生活开销。父亲从小便勤思好学,对家乡充满了爱。1932年在台山中学读书时,父亲与育欣、 崇活、式敏、元球等一批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了浮石青年留台学会,抨击时政,畅谈国事,随后,他们出版了《浮石青年》刊物。这份刊物在当地年轻人中反响热烈,为日后浮石乃至台山的革命和抗日斗争埋下了火种。</p><p class="ql-block"> 浮石村,是我国有名的赵宋“皇族村”,村民多赵姓,当年南宋皇族流落于此,繁衍生息,形成一族。这里的百姓一直以来就有自强向上,重文兴教的风气。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赵梅初和著名学者赵天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正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浮石人有办报、办刊的好传统。1929年浮石村民赵春泉、赵加顿和赵焯贤出版《火花》小报,1930年改为《浮石钟社月报》;1932年,浮石一些学生出版的《火焰特刊》;1933年改为《浮龙杂志》1932年,浮石籍进步青年出版了《浮石青年》这样,一条村同时出版3种杂志。</p> <p class="ql-block">创刊初期的《浮山月报》</p> <p class="ql-block"> 1934年,父亲中学毕业后,回到浮石村,一面在村学校任教,一面继续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促成了浮石的钟社、留台学会(浮石青年)和浮石杂志社三家进步社团的合并,并统一名称为“浮石协进会”。1934年8月,3种杂志合并,出版《浮石月刊》。由于《浮石月刊》矛头指向土豪劣绅,因此把持乡政的浮石乡公所以“未经批准,擅用”浮石“二字”为由禁止发行。于是,办刊人请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题写《浮山月报》刊名,重新申请登记,获得中宣部批准,内政部,邮政总局认可登记,列为全国定期性新闻报刊类杂志。于1935年5月21日公开发行,出版至今。因刊名是由于右任题签,《浮山月报》能顺利寄入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第一份在台湾公开发行的杂志。</p><p class="ql-block"> 1935年,父亲考入了广东省立广州农工业职业学校(高等)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37年3月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广州“学生救国联合会”(秘密学联)从此投身于革命工作。“七七”事变后,他与进步同学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组织“蜜蜂读书会”,学习马列著作。</p> <p class="ql-block">1938年父亲(前排左四) 在广州的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父亲学成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中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浮石村,继续从事教育和抗日宣传工作,并担任浮石学校教导处主任、校长等职。同年11月,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与同村的赵彬在浮石村建立起当地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发展一批当地进步青年积极入党。通过党组织在家乡积极宣传抗日,并成立青年抗日先锋队,建立乡武装自卫队,时刻准备打击日寇,他们组织学生们画抗日漫画,出墙报,唱抗日歌曲,演抗日话剧。一时间,浮石村的抗日热情非常高涨。还通过《浮山月报》族刊,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获得海外侨胞大力支持,纷纷捐款,购买枪支、弹药来支援抗日。 </p><p class="ql-block"> 1941年间,日军曾两次侵占台山县,父亲带领本村党员巡逻放哨,率领全副武装的该乡自卫队和群众,与邻近各乡村共同联防,到横江至斗山的公路布防,狙击日寇,将日寇击退,保卫了浮石以东的一大片乡土,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p> <p class="ql-block">1940年父亲(向明)撰写的讨汪抗日救国檄文在《浮山月报》上刊登</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冬,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逆流侵袭广东,台山国民党当局一面强令停止抗先活动。一面派出特务跟踪盯梢抗日活跃分子,以打击抗日爱国力量,消灭共产党。党组织根据上级精神“由城镇转到农村,化整为零,隐蔽精干,保存实力”的方针,迅速将已经暴露的同志转移。组织上认为父亲还没有暴露身份,可以继续留下工作。并任命父亲为中共台山县东南区区委书记 。</p><p class="ql-block"> 《浮山月报》从创刊以来,因战争、政治等原因被迫停刊过4次,1938年6月至1940年2月,因某些偶然事件发生,国民党当局以此做借口,令停刊。</p><p class="ql-block"> 1940年2月,在海内外乡亲、侨胞的共同呼声下,浮山日报社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大会一致通过恢复浮山日报出版发行。并决定由长暖(父亲)育欣、志仁、元璋、式健、璇衡等共同编纂,父亲担任复刊后的总编辑。 这样,未满23岁的父亲,有了三个“头衔”,浮石村小学校长,侨乡杂志《浮山月报》总编辑,中共台山县东南区委书记(隐蔽身份)。</p><p class="ql-block"> 期刊的复刊工作非常艰难,当时是战乱时期,民不聊生,纸张奇缺,物价昂贵,白报纸无法买得起,他们只好用小三十二开版的京文纸来印刷,通往台城的公路已经被炸坏,刊物运输只能靠他们肩挑手扛步行运送到邮政所。</p> <p class="ql-block">1932年父亲在中学读书时与一批进步青年创刊并出版的《浮石青年》杂志</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 当年和父亲一起工作的同仁,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复刊的工作十分艰难,长暖兄以爱国爱乡,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亲力亲为,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以渊博知识,奋笔疾书,出色地完成了浮山月报社对他的重托。他在当主编期间,撰写了:《猛烈展开反汪反投降的斗争》、《中日会不会和平》、《我们打了三年仗了》、《读宪政》、《论本乡警卫工作》等抗日救国的政论,旗帜鲜明,笔法锐利,使人振聋发聩,唤起民众的斗志,鼓舞海内外乡亲,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坚持抗日,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大批热血青年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经常组织在乡的“社员”,一起议乡情、议乡政,抒发己见,并展开讨论,然后,将取得统一的认识,在浮山月报上发表,如《支持农会组织》、《应该热烈赞助植松运动》等文章,他们发动民众,促成后山植松行动,参加整顿自卫军,加强治安警卫,支持农会成立,维护农民生产权利,得到了海内外乡亲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1940年底,战局急转直下,日寇飞机疯狂轰炸斗山、广海两地,军舰在下川岛登陆,交通中断,浮山月报被迫再次停刊。</p><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父亲奉上级命令,离开家乡浮石村,奔赴新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1983年 父亲(前排左二)回乡与乡亲们聊天。</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宏大历史的一片切片。父辈们出生在中国社会沧海桑田般的大动荡时代,他们长大后,步入社会,面对的是腐朽、黑暗的社会。他们决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心向光明,走出黑暗。浮石村是他们走向光明,扬帆起航的始发港湾,《浮山月报》是他们对邪恶势力宣战,吹响的第一声号角。历史证明,他们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们是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佼佼者。如今,虽然他们大多的人已不在了,但他们当年爱乡、爱国,心向光明,勇直刚毅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