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第一师范纪念馆。

乐语

<p class="ql-block">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位于长沙市城南妙高峰下,原名城南书院创建于公元1161年,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和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摇篮,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和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驱与典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这里培养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罗泽南、张百熙、瞿鸿機、黄兴、程潜、陈天华、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任弼时、陶峙岳等风云人物。</p> <p class="ql-block">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学习 工作长达8年之久,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 世界观,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和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这里也因此成为毛泽东初心形成地和毛泽东思想萌芽地。</p><p class="ql-block">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我今年十一月走进湖南第一师范旧址纪念馆,瞻仰伟人毛主席曾经学习工作的地方。这里保存有毛泽东同志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 活动的纪念地14处,包括大礼堂、第八班教室、自习室、阅井、工人夜学旧址、附小主事室以及君子亭等,并设有相关史实基本陈列展厅6个,面积达1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走进旧址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第一师范"四个大字的门楼,进入院内,其建筑结合江南气候特点,采用二层群体砖木结构。庭院布局以长廊迂行绕室,构建教室与庭院相连、相透、相隔的空间格局。各建筑墙面为青灰色,配以白色门窗、檐框与柱饰。显得宁静别致,庄重典雅,是集东方文化内涵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迂回的走廊,穿过幽静的庭院,进入大厅,看见大厅两面墙上发表雕刻着湖南一师毛主席所题写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和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题写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这校训和校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然后依照顺序从序亭开始,第一至第五展厅逐一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序亭介绍了展厅概况:湖南第一师范纪念馆是展示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求学、工作及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专题性纪念馆。主题展览《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馆内复原陈列有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革命活动纪念地14处,包括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自习室、阅览室、大礼堂、水井、工人夜学、附小主事室,师范部第二十二班教室、君子亭等。</p> <p class="ql-block">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p><p class="ql-block">1913年春到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秋至1922年冬,毛泽东先后担任学校附属小学主事和师范部国文教员。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工作的八年时间里,他胸怀 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理想,如饥似渴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他坚持锻炼身体,磨砺毅力和意志;他深入社会,了解工农,组建新民学会,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以极大的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组建湖南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为他日后领导中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第一师范校歌</p><p class="ql-block">衡山西,</p><p class="ql-block">岳麓东,</p><p class="ql-block">第一师范峙其中。</p><p class="ql-block">人可铸,</p><p class="ql-block">金可熔,</p><p class="ql-block">丽泽绍高风。</p><p class="ql-block">多材自昔夸雄风。</p><p class="ql-block">学子努力,</p><p class="ql-block">蔚为万夫雄。</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名为"源远流长的中华名校",这是对湖南第一师范的历史渊源、民本教育办学特色等情况的介绍,包括书院教育和师范教育两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城南书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千年学府</p><p class="ql-block">城南书院的历史:城南书院位于长沙城南妙高峰下,始为南宋名相张浚(1097-1164)任判潭州(今长沙)时的邸宅,建于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其时,全国多地兴办书院,张浚亦将住所命名为城南书院,并亲书榜之。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张拭(1133-1180)在此收徒讲学。1167年,因朱熹来访,与张拭共同讲学论道,城南书院声名远扬。书院创建之初,就有丽泽堂、书楼、蒙轩、卷云亭、月榭、听雨舫、纳湖、琮峥谷、采菱舟、南阜等,号为"城南十景"。从1169年起,张拭离开长沙为官,书院逐渐荒废。</p> <p class="ql-block">至元明两代,其间除了明正德、嘉靖两次短暂兴复讲学之外,城南只有高峰寺的佛家香火,而无儒家书生踪影。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清代首修城南书院。1733年(雍正十二年),扩建院舍,建为省城书院,但只在长沙府招生。1755年(乾隆十年◇◇巡抚扬锡拔将其迁于城南门内天心阁下,建有御书楼、礼殿、讲堂及正谊、主敬、进德、存诚、居业、明道六斋。1822年(道光二年)◇巡抚左辅将其回迁原址,宋时十景恢复其六。又建山长居、监院署、文星楼、南轩祠等,"规模视昔十倍"。道光皇帝御赐"丽泽风长"匾,在全省范围招生达138名,与岳麓书院相等。</p> <p class="ql-block">从此,人文日盛。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巡抚赵尔巽改城南书院为湖南师范馆、全省师范学堂,次年再改为中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办学至今。众多硕学名儒如余正焕、 瑛、贺熙龄、胡达源、陈本钦、孙鼎臣、黄道让、何绍基、周玉麒、易堂俊、郭嵩焘、王雁峰、王先谦等先后来此担任山长或主讲。在近代,从城南书院走出来的莘莘学子有:左宗棠、胡林翼、邹汉勋、罗泽南、曾国荃、李元度、瞿鸿機、张百熙等,可谓桃李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朱张会讲</p><p class="ql-block">乾道三年秋天,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拜访张拭,与张拭"会友讲学",在长沙住了两个月。期间,朱张两人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进行了理学讨论,还在岳麓书院设坛论辩,首开天下会讲之风。史称"朱张会讲"。据说他们的论辩引来远近数千学子云集,三天三夜把书院水池的水都喝干了。</p><p class="ql-block">朱熹张拭联句作诗记下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学术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偶泛长沙渚,振衣湘山岑。</p><p class="ql-block">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p><p class="ql-block">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p><p class="ql-block">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p><p class="ql-block">湖南从一个天荒之地发展到可以举办自由学术论坛性质的盛会,这是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城南书院在办学方面,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成为"昔贤过化之地"、"湘中子弟争来讲学之区"。自南宋以来,书院几度兴废,延至清末。朱熹、曾国藩、左宗棠、何绍基、黄兴等曾先后主讲或藏修于此。</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百年师范</p><p class="ql-block">1903年2月清政府批准设立湖南师范馆,同年11月城南书院与湖南师范馆合并,成立湖南全省师范学堂。1912年2月易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3月合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初期,学校创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学内容,延聘学识渊博的教员,改善办学条件,开创了湖南民主教育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介绍毛泽东早年的求学历程和学习方法,包括"走出乡关求学师范"和"励志苦读博闻强识"两部分,前者介绍青年毛泽东立志出乡关、成为师范生的历程,后者介绍青年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游学读无字之书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走出乡关求学师范</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志存高远,求知若渴。从韶山到长沙后,他积极探求人生道路,几经犹疑,几番尝试,最终选择了师范学校。湖南第一师范也成为了毛泽东一生中在校学习时间最长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励志苦读博闻强识</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励志苦读,博闻强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风格,并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深情地回忆说: 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p><p class="ql-block">闹中求静,为了培养排除干扰、专心学习的能力,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时经常去喧闹的南门口看书,是谓"闹中求静"。</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多次采用"游学"的方式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借以了解社会,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1917年暑假,他和同学萧瑜(萧子升)以"游学"的方式,到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进行调查,行程近千里。</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介绍青年毛泽东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事迹。"文明其精神"部分陈展青年毛泽东探求人生真理、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等内容,"野蛮其体魄"部分陈展青年毛泽东重视体育实践锻炼和体育理论总结等内容。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立下 "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志向,并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积极加强体育锻炼,为他以后南征北战练就了良好的身体素质。</p> <p class="ql-block">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重视修身立志,关心社会时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之中。同时,他强调锻炼身体和磨炼意志,积极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名为“尊师结友 勇于实践”,是介绍湖南第一师范名师对青年毛泽东的熏陶和学友之间的砥砺以及青年毛泽东主办工人夜学等内容,后一部分是关于“确立信仰 建党革命”的,介绍了青年毛泽东组建新民学会、领导湖南五四运动和主持第一师范附小工作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尊师结友勇于实践</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对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一大批名师敬爱有加,并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导和精心栽培。同时 他还结交了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在名师熏陶、益友砥砺中,青年毛泽东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师范众多才俊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强调要立真志,先要求得真理。只有"贯通今古,融合中西",掌握了宇宙世界的"大本大源",才能算是真立志。</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包括两大内容。其一,继续陈展"确立信仰建党革命",即青年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等内容。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完成了由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并由此出发奔赴党的"一大"会场,成为党的缔造者之一。其二,介绍一代伟人毛泽东母校湖 、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教育传统,不断努力奋斗、开拓前进的发展历史与现状,</p> <p class="ql-block">确立信仰建党革命</p><p class="ql-block">1918年4月,毛泽东与</p><p class="ql-block">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1918年夏,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后,组织以新民学会会员为主体的湖南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成为湖南五四运动的领袖。1920年秋至1922年冬,毛泽东在担任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和师范部国文教员期间,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革命实践,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创建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多次到船山学社听演讲,利用暑期到岳麓书院寄读,并常到爱晚亭读书、讨论问题,从湖湘文化中寻求人生真理。</p> <p class="ql-block">1923年毛泽东写了《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p><p class="ql-block">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p><p class="ql-block">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滴滔云共雾,算人问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p><p class="ql-block">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p><p class="ql-block">幾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p><p class="ql-block">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p><p class="ql-block">總。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p><p class="ql-block">扣寰宇。重比翼,和云訪。</p> <p class="ql-block">《贺新郎·别友》。这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话别之作,抒发了难分难舍的夫妻情和为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的同志情和战友情。</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展厅后我们又参观了大礼堂、毛主席学习的第八教室和住宿的第八寝室和使用的过古井。</p><p class="ql-block">大礼堂是学校最宽敞的地方,大礼堂,就是当年毛泽东经常组织学友们讨论时事,讲演文学,锻炼身体的地方。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常常在这里,和同学们研讨时局,慷慨激越。</p> <p class="ql-block">第八班教室</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毛泽东当年听课的教室。</p><p class="ql-block">当时,毛泽家认真学习课堂如识,并订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新赏研读哲学、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的书刊。虎外,他还经需深入教会,亲读"无字之书 。</p> <p class="ql-block">第八班寝室</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毛泽东当年住过的寝室。</p><p class="ql-block">在寝室,他提倡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即"三不谈",引导同学专心致志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古井:青年毛泽东为增强体质,不顾天寒地冻而用冷水洗浴的井,可见毛泽东不仅热爱学习,同时也很重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参观了毛主席在校组织的一次军事行动——猴子石缴枪。</p><p class="ql-block">1917年11月,北洋军队第八师王汝贤部从株洲、湘潭一带向长沙溃退,沿途烧杀抢掠,骚扰民众。因不知长沙城内虚实,未敢贸然进城,便先在长沙城南集结。</p><p class="ql-block">第一师范地处长沙南郊,是北洋溃军必经之地。为躲避兵祸,校方准备将全体师生转移到长沙城东五里外的阿弥岭一带。</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卫长沙城,使学校和城内居民不被劫掠,当时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年仅24岁的毛泽东,率领100多名学生志愿军,并从长沙南区警察局借到二十余名警察,组成一支临时护城队。在暮色掩护下,毛泽东率领手持木枪的学生志愿军和持真枪的警察,悄悄潜伏到溃兵集结的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上,对溃军形成包围之势。夜深后,毛泽东先让警察在山头鸣枪,接着让学生志愿军在洋铁桶里点燃鞭炮,敲响锣鼓,并点燃灯笼。顿时,响声与枪声大作,"桂""湘"字灯笼漫山遍野,溃军大惊。响声暂歇后,毛泽东让几个同学用桂林话高喊:“傅良佐跑啦,桂军进城了!快投降吧,缴枪不杀!”最后,3000多名北洋溃兵全部缴械,并被遣散回家。</p><p class="ql-block">这是毛泽东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充分显示了他日后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所具有的超凡天赋。</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参观了湖南一师一附小,一师一附小位于第一师范纪念馆南校区内,与风景秀丽的岳麓山隔江相望,是隶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完全小学。</p><p class="ql-block">学校与湖南第一师范同时创建于公元1903年,最初称为湖南师范馆附属小学堂。1912年湖南师范馆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 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堂随之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p> <p class="ql-block">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第一师 求学、工作、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八个春秋,其中在附小担任主事(相当于校长)三年。老一辈革命家李維汉、谢觉哉、萧三、陈昌等曾从教于此,任弼时、毛泽覃、廖沫沙、陶峙岳等曾在此求学。学校长期以来享有『名校名师育名人』的声誉。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p> <p class="ql-block">世界是我们的</p><p class="ql-block">做事要大家来</p><p class="ql-block">1920年秋,毛泽东应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之聘、任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校长)。为勉励师生当家作主所题。</p> <p class="ql-block">学校校舍1966年由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按原貌复建,1968年复建竣工,建筑面积6728平方米。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毛泽东当年题写的楹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为校训,落实其『三育并重』、『身心并究』的教育思想,以"实验性、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目标,不斷革新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树优良校风,提高教学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为学校题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1978年被列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20所重点中小学之一;1980年成为湖南省开展整体教学改革实验的8所中小学之一;多年被评为国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教改实验先进单位;2000年以来,学校相继成为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读写实验』先进集体、全国『小学数学 材实验』先进集体、『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湖南省小学图书馆建设先进学校、长沙市教育学会综合实践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员单位。2007年,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并随一师一起由中宣部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湖南第一师范纪念馆参观,感受曾经毛主席在这里的学习生活的足迹。那个年代的学生,老师,学风是非常吸引人的,那种家国情怀,励志为国为民探索一条发展的革命道路。一师是近现代人物辈出的学校,他们是湖南的骄傲,中国的骄傲,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铭记他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