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瘙痒全靠“挠”?中医方法试一下

欲乐而不得由

<h3>  冬季,很多朋友觉得嘴唇和脸上干干的,手脚皮肤更加粗糙了,甚至时不时流鼻血,这可能是燥邪在作祟。冬天的燥邪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br><br>  那么,究竟什么是燥邪?为什么冬天更容易受燥邪侵袭?又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h3> <h3>1、冬季燥邪扰人<br>  在中医理论中,燥邪是一种外感病邪,它与风、寒、暑、湿、火并列为“六淫”。<br>《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br>  燥邪主要表现为干燥、缺乏水分的特点,可影响人体的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皮肤等。<br>  现代科学认为,燥邪与空气湿度低、气温变化大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加快,从而引发一系列干燥症状。</h3> <h3> 01.气温低湿度低<br> 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燥邪的特点更为明显。一方面,冬季气温低,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导致人体水分流失更快。<br> 另一方面,冬季人们普遍使用暖气、空调等取暖设备,室内干燥程度进一步加剧。<br><br>  02.干燥症状<br>  冬季干燥导致唇焦口干、皮肤痒等症状,随着气温降低,天气也会越来越干,人就会逐渐产生燥热的感觉。<br><br>  03.燥邪危害大<br>  燥邪可影响人体的多个系统,除了对皮肤的影响外,还可能对呼吸系统健康产生影响,甚至诱发咳嗽、哮喘等疾病。</h3> <h3>2如何应对燥邪<br><br> 01.燥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br><br>皮肤:皮肤干燥、瘙痒、起皮、裂纹等。<br>嘴唇:嘴唇干裂、出血、疼痛等。<br>鼻子:鼻腔干燥、流鼻血、鼻炎等。<br>呼吸系统: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br>全身:口渴、便秘、头晕等。<br><br> 02.饮食调整<br><br> 多食用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汤品等。适量增加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等。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燥邪症状。<br><br> 03.室内加湿、通风<br><br> 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片旁放置水盆,以提高室内湿度;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导致空气不流通。<br><br> 04.皮肤护理<br><br> 选择温和的洁肤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可使用保湿霜、润肤露等产品,保持皮肤水分,嘴唇干燥时可使用润唇膏。<br><br>  05.呼吸道保护<br><br>  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和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如有呼吸道疾病史,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br>  06.规律作息、适当运动<br><br>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以应对燥邪的侵袭;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h3> <h3>3、皮肤瘙痒,中医有办法<br> 01 做好保湿工作<br><br> 日常起居应注重皮肤保湿工作,特别是洗澡之后,更要全身涂抹保湿霜,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保湿乳膏或甘草油,从而提高肌肤保湿能力。<br><br> 02 药膳药茶<br><br> 生活中可使用百合、枸杞、银耳、沙参、麦冬等滋阴的药物煲汤、熬粥作为药膳食用;亦可用玫瑰花、金银花等中药泡水做代茶饮来辅助改善皮肤干燥情况。<br><br>  03 外用洗剂<br><br>  可以用马齿苋、千里光等中草药煎水外洗,切记不可盲目使用艾叶水洗澡。<br><br>  04 拔罐疗法 <br><br>  如果皮肤瘙痒难忍,涂激素药膏又怕产生激素依赖症,可以在膝关节内上方的止痒三角区内走罐,这个三角区内有三个穴位:肝经的合穴曲泉穴,脾经血海穴,经外奇穴百虫窝。</h3> <h3><br><br>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脾主统血,所以曲泉与血海配合,可以共同起到养血的功效,血行风自灭,养血便可祛风止痒。百虫窝是止痒的经验效穴,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具有活血止痒的功效,可以配合血海迅速止痒。如果不方便走罐,也可以分别点按、擦热、或刮痧这三个穴位,同样可以达到祛风止痒的功效。<br><br>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br><br>曲泉穴:位于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br><br>百虫窝穴<br>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向上3寸处。</h3> <h3> 嘉峪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