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1年(1931),东北事发之后,蒋介石迅速撤出中央苏区的战斗,第三次“围剿”随以失败告终,绝大多数进攻苏区的中央军都撤出了中央苏区的范围之内,但是,唯独将孙连仲部第26路军留在宁都一带驻守。<br><br>因为蒋介石这个决策,导致了宁都兵变的发生,且宁都兵变在近代中國历史上绝对算得上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件,要将这件事情说清楚,我们就得分析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当时26军当时主要军官们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心态。<br><br>26军第一号人物孙连仲,字仿鲁,其于1893年出生在河北雄县的一户富人家庭,儿时对读书并没有什么兴趣,富人家的孩子又不喜种田,辛亥革命前夕,孙连仲前往清廷的新军第20镇去当兵。<br><br>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7岁入私塾。1914年读完私塾,之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1917年毕业,被分配到皖系军队中当见习官。作为一名军官,长期受到共产党员刘伯坚的影响,以及其麾下广大官兵也受到感染。<br>1930年赵博生接受了第26军总指挥孙连仲的邀请,担任了26军的参谋长。1931年5月,第26路军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参加第二次剿共战争。<br><br>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省新河县人。自幼跟父亲习武,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9月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春,参加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br><br>季振同,1901年3月出生于河北沧州。1931年,季振同任国民党第26路军74旅旅长,随后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br><br>黄中岳(1904-1934),河南罗山人,又名培善。1920年加入冯玉祥部队,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第一团团长。<br><br>另外,再算上萧世俊、朱冠甫、张少宜、高达夫、李锦亭、曹振毓等26路军各团各旅等中高级军官。之所以有了这么多军官的参与,才使得26军能够顺利的参加兵变,由国民党26军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央苏区的红五军团。<br><br>当然,26军除了人员的问题,还有以下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导致最后兵变的可能。<br><br>国民党派系的问题:<br>虽然名义上国家是统一的,但是这里面派系确实太大,南京虽有中央之称,实际上却难有中央之实,蒋介石所能够控制的区域实在是有限的很,仅仅只是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和福建,江西的大部分地区。同在这个时代,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新疆盛世才、陕西阎锡山,山东韩复渠、云南龙云、四川刘湘、杨森;贵州王家烈;陕西杨虎城;宁夏马鸿逵;西北冯玉祥;西藏刘文辉;甘肃马步芳,在这些较大的军阀中,能够真正听命中央的基本没有,就算是东北张学良也只是名义上归中央辖管。<br><br>派系如此之乱,人心全部隔开了肚皮,每个军阀都有心中的小九九,自然,就没有什么人肯替南京中央卖命,26军也不能除外。<br><br>环境问题:<br>第26路军的士兵绝大多数是北方人,自从来到江西之后,水土不服是必然出现的一种状况,江西乃江南水乡地,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山清水秀,风景绝佳,再说了就来,北方平原,赣南山多,平原兵自然难以适应山地。<br><br>战法问题:<br>红军与26军多的战法不对等,世界的战争史,都是刀对刀,枪对枪,晨鼓对暮钟,针尖对麦芒。然而,到了江西的北方兵,与之的对战的战法却是游击战,这种游击战争模式,26军自然无法适应,26军成天爬山登崖,疲累不堪,使得人人自然心中不悦,自然也就影响每一个士兵的情绪。<br><br>水土问题:<br>中国地大物博,北方空气干燥,地处平原,而江西却属于江右地区,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地处山地,空气潮湿,北方人来到南方,身体上面自然难以适应。这也就导致了每天都有人染病,严重的话,还有人员危及生命。<br><br>待遇问题:<br>26军属于西北系杂种杂牌军,原来属于冯玉祥的部队,这冯玉祥可是蒋介石的死对头,这样的部队在待遇和军队的补给能和蒋介石部队一样吗?对于26军将士来说,大家都是当兵吃粮,可为什么补给却是厚此薄彼。其实,唤作谁管理这支部队,26军也不可能和嫡系一样的待遇。<br><br>去留问题:<br>所有的嫡系军队都因为围剿红军失败而撤走,撤到了安全的地区,唯独将一只杂种杂牌军留在苏区腹地宁都,这不就玩《水浒》吗?<br><br>诸多的原因,导致26军全军士气低落,面对这种无法挽回的颓废局面,偏巧孙连仲牙疼,于是,以看牙医为名义跑去抚州休养了,(一说去了南京治牙)。与之一同离开的还有27师师长高树勋(一说高树勋因私离队赴庐山),如此一来,等于将全军的工作交到了赵博生的手上。<br><br>自古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26军人员之间有一些人之间的矛盾,孙连仲没有处理好,或者说有意偏袒。这就使得赵博生瞌睡碰到枕头,这期间将成功的将董振堂拉入自己的队伍,之后的一系列原因和一系列操作,使得季振同和黄中岳又成功加入,情形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队伍的性质发生改变只是迟早的事。<br><br>之后赵博生派袁汉澄(真名袁血卒)进入中央苏区商谈兵变事宜。<br>袁汉澄被送到达瑞金,向朱德等人述说26军的兵变计划。朱德立刻打电话通知附近的军队长官;没有通电话的边缘部队长官处,立刻派出通讯员骑马前往各驻地,召集各部队的首长过来商讨对策。次日上午,朱德主持召开了中革军委会议,王稼祥、左权、刘伯坚、李富春、叶剑英等人都到会听取了袁汉澄的汇报。又一天,袁汉澄带着中央苏区的指示,赶回宁都26路军驻地,传达实施兵变的最高指示。<br><br>事件发展到第四天,林彪率部抵达广昌地区,并公开打出林彪部队旗号,对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驻军进行威胁,使国民党军队不敢轻举妄动,确保国民党第26路军的兵变成功。<br><br>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先是拘捕了宁都县长温肇祥。<br>之后,又在总指挥部楼上,以赴宴的名义召开会议,请全军团长以上的军官饮酒,等候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团以上主官到齐后,乘机宣布全军两个师六个旅十七个团起义参加红军,这时,少数军官表示反对,反对的军官全部临时关押起来,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军官也只有默认了这次暴动。同时由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率人集合全军官兵,监视着全军动向,宣布参加红军革命。<br><br>这次赵博生行动,团长李松崑翻墙逃跑,且顺便带走了驻宁都郊区的一个团,之后,李松崑立刻将此事上报孙连仲。孙连仲大惊失色,立刻跑回来收集残兵,大概总体保住了三分之一的人马。<br><br>晚上,赵博生向全军发出《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于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宣言—-中央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26路军在参谋长赵博生、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和第一团团长黄中岳的主导下,26路军发动了宁都兵变。随后,赵博生打出口号:“打倒喝兵血的大军阀孙连仲、高树勋!” 。<br><br>15日,26军整军成建制在宁都县城加入红军,于12月15日分三部分进宁都驻固厚村,其中一部分人员由赵博生率领。<br>固厚村不大,仅有几十户人家,几千大军安排在附近的各个村庄暂先落脚,赵博生本人就选择在明(暗)坑村1住下,明坑村位于固厚村东南部,距其约6里,这支部队在随后改编中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br><br>明坑村简介: 明坑村位于宁都固厚乡东南部,距圩镇6里,村民姓氏以刘、饶、古姓为主。<br>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同志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成建制在宁都县城倒戈加入红军,部队于12月15日分三部分进驻固厚乡,进驻明坑村的部队由赵博生率领,驻扎在现明坑及周边村庄,该支部队随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br>有意思的是“明坑村”在哪个时代真正的村名为“暗坑村”具体哪一年更改的名称,已无从考究。更改村名的寓意为弃暗投明之意。<br>上图就是当年红五军团十四军军部旧址,赵博生旧居。<br>这是一座在赣南地区极为普通的公祠,为“刘光祥公祠”(1793年-1877年),刘光祥字兆兴,例授国学贡元,其一生孝悌忠信、乐善好施、内睦宗亲、外和乡邦、勤俭明智,艰辛创业,家境殷实丰厚,以德致福。<br>刘兆兴公祠占地面积960平米,典型的赣派砖木混合结构,分上中下三进四水归堂布局。光绪十九年(1893年)筹建,其孙辈承祖父兆兴公之业,购买本村曾姓旧址兴建,孙辈兄弟经过数年齐心合力,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冬顺利完工。<br>1931年12月15日,赵博生、刘伯坚等率红五军团在此驻扎,并把十四军军部设在祠堂中。<br><br>延伸阅读:歡迎白軍来當紅軍 拍摄地:宁都小布赤坎村张氏家廟<br><br><br>石城秋溪整编<br>1931年12月17日,26路军主力部队到达石城的龙冈、秋溪一带驻扎。<br>龙冈、秋溪是石城的两个村落,属于横江镇辖区,两个村落相距约10里,其距离瑞金的叶坪村约90里,距离石城县约50里。<br><br>这次整编,之所以选择放在秋溪村,一个是因为当时这里是中央临时委员会驻地,表示中央苏区对此事的重视。再者,就是要这支部队移防,让他们离开自己的驻地,这就会使得这些士兵的依附感增强。假设不移防的话,26军老长官回到宁都的话,会造成26军士兵的思想波动,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br><br>1931年12月中旬,毛泽东、朱德、肖劲光等从瑞金叶坪来到石城,在秋溪“赖氏家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26路军起义后的整编事宜。<br><br>26军共计1.7万余人,中央军委经过商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下编13、14、15三个军。<br>军团总指挥为季振同;<br>副总指挥为董振堂;<br>政委为肖劲光;<br>政治部主任为刘伯坚;<br>第13军军长为董振堂(兼),政委为何长工;<br>第14军军长为赵博生,政委为黄火青;<br>第15军军长为黄中岳,政委为左权。<br>所有的决策在“赖氏家廟”以及旁边的“孔良公祠”中作出,从此后“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就在“孔良公祠”中诞生。<br><br>这时候的季振同志得意满,期望自己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可以一展抱负了。<br><br><br>延伸阅读: 石城秋溪赖氏家廟标语:没收豪绅土地,分给贫苦农民。<br>赖氏家廟位于秋溪村,为古典江南大院建筑格式,此地与瑞金相邻,两地的建筑格式类似,但又有不同。家庙为两进四水归堂一天井,水火防火官帽墙,这栋建筑为家族祠堂,当却比一般的祠堂多一项功能:唱戏。因为两面大门上刻画着戏剧人物,大门两侧有木栏。<br>特别注明:标语是后期书写上去的,原因在于字体为仿宋体字,这样的字体在笔者所有拍摄的土地革命题材的作品中并无先例;第二,标语较新,没有字体缺失部分,也无旧感,故此断定,为后期近时代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