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陵马家寨长江村窑厂

平凡摄影

<b><font color="#ed2308">主题:探访江陵马家寨老窑厂</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地点:马家寨乡长江村</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摄影编辑:田飞龙</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出镜:自行车部分群友:树藤 廖娟 秋秋 半夏 叶哥 北港一村 </font></b></div><h1><b><font color="#ed2308">时间:2023年9 月</font></b></h1> 马家寨砖瓦厂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295亩,业务红火时,有职工2000多人,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br> 据介绍,该厂当年还建有子弟小学和幼儿园,厂区文化生活丰富,有电影院,有歌舞团等,更有银行、酒店等生活设施,在当时被誉为“滩(桥)马(家寨)小香港”。进入21世纪,由于市场原因和政策要求,马家寨砖瓦厂于2015年正式关停。<br>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废弃已久的砖瓦厂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因为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理环境,这里正在成为江陵全域旅游独具特色的景点,成为乡村振兴标志性的符号,成为一个记得住乡愁,品得了乡味的好去处。 <b>从荆州城骑自行车走长江大堤直接到马家寨砖厂,大哟40几公里。</b> <b>周末骑自行车去乡村旅游,呼吸新鲜空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b> <b>长江边风光</b> <b>路过文新村</b> <b>经过同心村</b> <b>到达长江村老窑厂</b> <b>翻越巍巍荆江大堤,顺着红砖黛瓦点缀的“千里江陵马家寨”路标穿行,来到了长江村老窑厂</b> <b>古老的长江码头地名“窑头埠”,仿佛告诉我们这一带曾是一砖一瓦、窑火相传的烟囱森林。从村户土窑作坊时代,到机制砖瓦窑工厂时代;从青砖黛瓦弄影最初的轮廓,到红砖红瓦映照出艳丽恢弘。</b> <b>马家寨砖瓦厂曾昂起当地工业龙头,有过2000多名工人的庞大规模,有过年产7000多万块红砖的辉煌历史,有过远销沪苏浙湘的广阔市场,更有过泥与火的涅槃、血与汗的坚毅。</b> <b>直到岁月窑火结束激情燃烧,烧制窑工艺退出历史舞台,窑砖窑瓦不再是常规建筑材料,窑匠窑工与我们渐行渐远,马家寨砖瓦厂专用码头空余长江岸线……唯有这红砖传统建筑群依然映入眼帘,从此烙上工业文化的历史符号。</b> <b> 一座老窑场,一处怀旧场。用自制工业产品垒砌的本厂工业建筑,留存制品的“佳作”乃至于厂房的“杰作”。置身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晾瓦房遗址,一道道窑拱就像一条条笔直战壕,摆起一排排砖块“迷宫阵”;又像一条条“时空隧道”,直通一座座记忆的城堡。</b> <b>马家寨砖瓦厂晾瓦房遗址格子间内景</b> <b>马家寨砖瓦厂晾瓦房遗址条条通道内景</b> <b>“微改造”后的马家寨砖瓦厂影剧院</b> <b>壁画 旧时代收费5角的便民理发室</b> <b>壁画“旧时代杂货铺”</b> <b> 壁画“旧时代游戏厅”</b><h1> <font color="#ed2308"><b>壁画框中的老旧时光,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真实写照。收费五角的便民理发室,窗台售货的邻家杂货铺,《人民日报》阅报栏旁的游戏厅;承载几代人满满的回忆,收藏岁月难以忘怀的点滴情结。</b></font></h1> <b>工业遗韵焕新彩,怀旧景点打卡地。老窑场的华丽转身,长江村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无疑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必将成为湖北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的标志。</b> <h1> <font color="#ed2308"><b>一天的骑行,中午品尝老窑场农家乐餐厅美食,扣肉、炖鱼、蒸菜是马家寨宴席“三蒸”的招牌菜肴,本地特产胖头鱼是“餐桌的美味,“鱼汤泡饭”是慰藉游子的绵绵乡愁;再配以原汁原味沿袭历史风貌的窑工宿舍变身的特色民宿,水乡人家别样风情便显露无遗。<br>马家寨长江村,明年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我再来!!!</b></font><br></h1>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