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青青子衿

<p class="ql-block">年味</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刚开门就有送财神的,一看日历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七八十年代记得正月初一才送财神的,手拿一张红纸,上面印前骑虎的赵公元帅,嘴里唱着 财神菩萨到你家,富贵享荣华。财也来喜也来,金银财宝滚进来……今年的年味似乎来的更早,财神爷也早早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最先感受到年味的是农贸市场的屠夫,早早人们就开始制作腊肉,邵阳这边都是柴火熏制,把肉切成两斤重的条状,喷上白酒,抹上盐,浇上酱油腌制一个星期左右,取去凉(晒)干,后进入熏炼阶段。许多人家都有专门的熏烤铁笼,四方形上开门方便取放,又防猫叼鼠盗,上有系子以悬挂。以前家家都有地灶,又烧柴火,腊肉丸子什么的都挂上方,可长时间熏烤。熏烤的灶也五花八门,以方便实用为主,有一截大油鼓的,整大油鼓的,墙角垒砖的。今年弄了个废弃的家用铁水塔,在上侧边开个大口,铁塔上开几个小孔,用铁棒贯穿做悬挂腊肉用,下面放个铁锅以烧火。</p><p class="ql-block"> 文友群有人发了个某地禁止熏烤腊肉的新闻,我发了个我熏制的视频说还好,我这是允许的,朋友艾特我说怡文的幸福生活,我当即回了句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去年刚成家的儿子儿媳发了个熏制腊肉的朋友圈,说别人家是熏腊肉,他们熏得眼泪泗流,像过家家的感觉。我见了不禁莞尔,并留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后他们送了我一些,其实做的很不错的。</p><p class="ql-block"> 猪血丸子是这边的特产,猪肉剁碎的豆腐猪血加盐搅拌均匀,捏成一个个大饭碗大的团子,整齐排列在竹篾搭上,晒干凉干后再熏烤。</p><p class="ql-block"> 香肠腊鱼也都做上一些,现在有了家用真空打包机,时间久了,熏制好了打包存放也不会变质发霉了。</p><p class="ql-block">邵东春节了还有那种手工糍粑,比市面上那些白白的机械粑大几倍,微黄又大又厚,</p><p class="ql-block">邵东许多乡镇仍保留赶场的习俗,平时都是单日场,一个星期一天,到了腊月二十边就赶年场,即每天都赶场。整个场上人山人海,瓜子花生、桂圆糖果、烟花爆竹各种土特产应有尽有。也有农家自己喂养的猪鱼。</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过年了,喜欢去看杀年猪,新鲜又刺激。墙角竖一短楼梯,土砖垒一大灶,一个大麻镬烧水。几个壮汉拖出大肥猪,按在椿櫈上,杀了放扮桶地刨毛后,在蹄子上开一口,用长铁棒一通,对着口子把猪吹得胀起来,然后挂到楼梯上肢解。</p><p class="ql-block"> 到了腊月二十算正式年关了,哪天做哪些过年准备是有讲究的,按部就班做好过年的各种准备。现在物资丰富家庭富裕了,许多东西都是买现成的了,还是许多人坚持传统的习惯,许多年货自己亲自操办。</p><p class="ql-block"> 邵商是全国有名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邵东人,飞机、高铁.自驾朝着一个目标回家。挂灯笼扯彩灯帖对联,一片喜气洋洋。团年饭是讲究的,先要点香焚纸祭祀祖先,燃放鞭炮后动筷。</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团,享受儿女灯前父母膝下的温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绚烂的礼花在夜空中绽开,鞭炮齐鸣,过年啦。</p><p class="ql-block"> 初一首先给父母家拜年,再大家集体去家族中最年长的家去拜年,老人拿去红包满脸慈详分发给大家。大家族的人聚一起各自分享自己的生活,麻将字牌是要开几桌的。</p><p class="ql-block"> 按辈份次序各家请饭,上门拜年邵东是要燃放鞭炮的。初一崽初二郎是永远不变的规矩,老家有初三初四拜寄娘,初五初六满天行,拜年拜到初七八,扫了坛子荡了它。以前拜寄娘的风俗已经消失了,物资丰富了人们富裕了,扫了坛子荡了它的情况也成了历史。</p><p class="ql-block"> 舞龙耍狮的也出来了,但远没以前的热闹,那种孩子们追好几里路追着看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到了初五回家过年的就陆续外出了,还本地厂矿一般都是出了节才上班,平时的节假日也就放假一天,唯有春节放假近月,可见春节在人们心里的分量。</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超市各种口味的元宵宵丸充盈于冰柜,但每年还是有许多人坚持自已揉制,市场也有现揉现卖的。吃了元宵丸也就出节了。</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吐糟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年味就如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悄地滋润着千家万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