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贵照片 记录精彩瞬间(一)

福全

<p class="ql-block">1938年,陕北</p> <p class="ql-block">1938年,陕北</p> <p class="ql-block">1965年4月,毛主席来到武汉。住在著名的梅岭东湖宾馆,休息之余,老人家常常在附近的梅岭散步,时值春天。只见主席闲庭信步,气质非凡,自信满满,不愧为一代伟人。</p><p class="ql-block">梅岭位于临湖的一片高地上,早春时节红梅、黄梅、白梅竞相开放,到处洋溢着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这大概是毛主席笑得最灿烂的照片,他使劲捏脚脖子,也抑不住笑。</p><p class="ql-block">他和那个女孩到底在笑啥?原来,他们正在观看一场篮球赛,比赛双方因争球而乱成了一锅粥。</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性情中人,几乎从不遮掩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尤其是在老百姓的面前。</p><p class="ql-block">看此照,毛主席笑得多么开心,他总是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就像自己家的邻居,更像自己家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毛主席的地气,视察庄稼就下到田里,绝不怕把鞋子弄脏。</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喜欢土、喜欢土地,从不觉得土里土气是一种丢人的样子。他觉得土是一种美,是一种大美,是一种劳动人民的大美。</p><p class="ql-block">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国内,伟人并没有让他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而是让他跟着农民伯伯去种地。</p><p class="ql-block">看到这张照片,我想任何一个平头老百姓都会觉得十分亲切。那蹲在田里的人,不就是咱们的亲人吗?不就是咱们的领路人?不就是咱们最应该拥护的人吗?</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穿中山装确实帅气、确实大气,和他的博大胸怀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中山装,顾名思义,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国服。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等人选择中山装作为主要服饰,足可见,他们心胸之广阔。</p> <p class="ql-block">1962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将军与毛主席、朱老总的罕见合影,照片中的许世友正在认真聆听毛主席对他的教导,在毛主席面前像个学生一样。</p><p class="ql-block">第二张照片拍摄于1962年,朱老总到南京军区视察期间,朱老总的威严形象,让许世友这个如此骄傲的将军像个孩子一样跟在朱老总身边,而许世友对他的尊重也是发自内心的。</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身边的这位女士可不简单,她是老井岗,在伟人面前从来就是直来直去。</p><p class="ql-block">这位女士,就是曾志。早在1928年的时候,她就上了井冈山,成为了毛主席的战友。</p><p class="ql-block">此人心直口快,说话从不顾忌,即使在伟人面前,她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p><p class="ql-block">上世纪40年代,当别人都对伟人的称呼做了调整之后,她依旧大大咧咧地叫伟人“老毛”。</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王海容,在北戴河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2年,毛主席与儿媳刘思齐一张罕见合影,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岸英牺牲时,刘思齐刚满20岁,还在上学,毛主席便要求所有知情者对她隐瞒,这一隐瞒就是两年多时间。</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毛主席的魅力,看大家望向伟人的眼神,充满了真诚、景仰、向往、崇敬、爱戴!</p> <p class="ql-block">1955年,毛主席为徐帅授衔时的一幕,照片中毛主席亲切地握着徐帅的手,徐帅沉稳,坚定,若有所思。</p><p class="ql-block">当时徐帅第一时间提出了让衔,因为在徐帅看来,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不要紧,其高风亮节的品德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毛主席仍决定授予他开国元帅军衔,并紧握住徐帅的双手赞道:“好人,好人!”</p><p class="ql-block">这一刻,是对他革命战绩最大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接见电影《红孩子》的小演员宁和</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出席国庆8周年大会</p> <p class="ql-block">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建国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在选举中央委员的时候,有一个人得票非常高,仅次于毛主席和刘少奇,在97名正式委员中位列第三。</p><p class="ql-block">他既不是某位元帅,也不是任何一位开国将军。有人肯定会猜,那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不是,那是朱老总?也不是,那是邓小平同志,或者陈云同志?都不是。</p><p class="ql-block">他叫林伯渠。林伯渠的得票为何那么高呢,比十大元帅都高,比周总理朱老总邓小平和陈云都高?这是由他的革命资历所决定的。</p><p class="ql-block">林伯渠是湖南安福人,出生于1886年,比毛主席大7岁,和朱老总同岁。林伯渠是同盟会的元老,参加过反袁斗争,跟随孙中山参加中华革命党。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林伯渠在那一年光荣入党,是共产党的元老。</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在国民党中担任要职,毛主席就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林伯渠也在国民党中担任要职。</p><p class="ql-block">1926年,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林伯渠当选为中央委员,而毛主席是候补委员。他的威望和地位比毛主席都要高。1927年,林伯渠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利后去了苏联。</p><p class="ql-block">1933年,林伯渠回到中央苏区。毛主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林伯渠是财政部长。长征开始,林伯渠已经快50岁了,不像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可是他依然和大家同甘共苦,走完了长征。</p><p class="ql-block">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毛主席成为全党全军的领袖,林伯渠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当时的张国焘是边区政府副主席,是林伯渠的副手。</p><p class="ql-block">边区比较贫瘠,物质文化条件非常落后,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待了那么多年,而没有垮掉,和林伯渠领导的边区政府卓有成效的各项工作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当选为政府主席,林伯渠是政府秘书长。他在10月1日那天,主持了开国大典,就站在毛主席的身后。当时的林老已经年过六旬,满头白发,却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工作。</p><p class="ql-block">他革命一生,从旧中国走向了新中国,经历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活化石,是一个不朽的传奇。若论威望,他当然比朱老总和周总理的威望高。</p><p class="ql-block">从1921年,到1949年,林伯渠跟随毛主席干革命,将近30年,他走过枪林弹雨,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将近30年的征程中,林伯渠始终和毛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拥护毛主席的正确领导。</p><p class="ql-block">他曾这样评价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者,是驾驭革命航船正确前进的高明舵手。这个评价非常正确。</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林伯渠始终相当尊重。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和林伯渠交谈,非常动情地说,林老,不老,你的思想和行动总是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你哪一次落后过?</p><p class="ql-block">是的。林伯渠始终跟随时代前进,从旧中国走到了新中国。所以他在八大选举时,得票那么高,这是众望所归,也是人心所向,完全客观公正,没有任何的猫腻和内幕。</p><p class="ql-block">晚年身患重病,林伯渠仍然坚持工作,在大家的反复劝说下,才去医院治疗。1960年,林伯渠逝世,享年74岁。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老黄牛,是真正的国宝和人民功臣。</p> <p class="ql-block">1960年,六位领导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古书</p> <p class="ql-block">1920年12月,法国巴黎,周恩来同志(后排中间)与部分勤工俭学的旅欧学生合影。</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同志与旅欧人员在巴黎的合影</p><p class="ql-block">1920年12月13日,周恩来同志抵达法国马赛,第二天便到达了法国的巴黎。</p><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探求救国真理,决定前往英国留学考察,次年1月他抵达英国并作为天津《益世报》的驻欧记者撰写旅欧通讯。1921年2月1日,周恩来同志在英国写下了第一篇旅欧通讯—《欧战后之欧洲危机》。文章在分析了战后欧洲种种社会危机后对中国的影响。一个多月后,《欧战后之欧洲危机》得以全文刊印在《益世报》上。</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同志旅居欧洲期间的生活费来源主要为写时事评论的稿费,这也成为他能对世界时局有更多深刻认知和见解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的他,一位通讯作者,却影响了整个中国。</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同志在巴黎寓所前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25日,劳山遇险后,孔石泉(左)、周恩来(中)、张云逸(右)在西安七贤庄红军联络处合影留念。经查实,劳山事件是当地民团头子李清吾、姬延寿等土匪所为。</p> <p class="ql-block">谁能想到?这些坐着公交去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大多都是新中国的领导人。</p><p class="ql-block">目光所及,周总理,刘少奇,邓公,等等。参加义务劳动,没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他们反而喜气洋洋、谈笑风生。</p><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一种盛景了吧?这样的场景,不知道您再见过没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周总理的“地气”,登得了大雅之堂,坐得了百姓家的门墙。堂堂一个大国的总理,居然如此接地气,怪不得老百姓总是对他老人家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啥叫接地气?这就叫接地气,周总理和钱部长,一个坐在地上,一个蹲在地上。</p><p class="ql-block">一个大国的总理,毫无架子,席地而坐。一个大国的副部长,也不避嫌,蹲着聊天。</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就像两个普通的老百姓。</p> <p class="ql-block">一张老照片,左一吕正操,左二李井泉。吕正操告诉李井泉唐山铁道学院要进川,李讲唐院不能放成都,粮食不够吃。这样吕就把唐院安置在了峨眉,峨眉人的举全县之力养育了西南交大30年。</p> <p class="ql-block">1964年,周总理向外宾挥手告别</p> <p class="ql-block">1973年,75岁的周总理与26岁的郭凤莲和她的儿子小军合影。这是周总理第三次来大寨,照片中的周总理抱着郭凤莲的儿子。郭凤莲是何人呢?</p><p class="ql-block">1964年,年仅十六岁的郭凤莲,任铁姑娘队队长,与那些花季少女同男社员一样拼命劳动,改造家乡落后面貌,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都曾热情接见和赞扬。</p><p class="ql-block">从1968年至1978年,郭凤莲任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1980年黯然离职。直到1991年,她回到大寨,将大寨人带上富裕之路。</p> <p class="ql-block">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到我国访问,周总理接待他,从接待的规格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重视程度,同志加兄弟。桌子上的酒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是茅台酒,每个人的分酒器都放了满满一大杯,同时,小杯有白酒,有红酒。虽然看不出来抽的是什么烟,但是模糊的看是中华。因为理念相同,宾主相谈甚欢。相信这份友谊可以继续下去,日久弥坚</p> <p class="ql-block">1974年,朱德在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的陪同下观看海军操演时的瞬间,此时的朱老总已经88岁高龄,看着当时我国最先进的海军军舰,满脸欣慰,感慨的说道:“如果早年能有这样的武器,也不愁祖国不能统一了。”</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年轻时的一张美照,此时的她才25岁,这张照片也是被公认为宋庆龄一生中最美的一个镜头。</p> <p class="ql-block">100年前宋庆龄在上海的高清彩色照片</p> <p class="ql-block">1937年,毛主席和贺子珍在延安的一张珍贵合影,照片中的贺子珍看起来十分瘦弱。</p><p class="ql-block">在长征路上,为掩护伤员,身体多处被炸入弹片,终生没有取出。1950年被定为三级甲等残疾,但终生没有领取残疾军人抚恤金。</p> <p class="ql-block">许世友等</p> <p class="ql-block">陈锡连、叶剑英、华国锋、李先念等</p> <p class="ql-block">一张老照片,该照片拍摄于1963年,此时的李敏刚刚结婚,姐姐毛远志来参加她的婚礼,这是在婚礼结束之后,他们的珍贵合影,左起:毛远志、王海容、毛泽东、李敏(前为毛远志之女曹立亚)、孔令华。</p> <p class="ql-block">1983年,毛泽民唯一的女儿去新疆祭奠父亲,她哭着说:“爸爸,在您生前女儿没能亲自给您做一次饭、烧一杯茶…”</p><p class="ql-block">她一句话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尤其是丈夫曹全夫(左),小儿子曹耘山(右)。</p><p class="ql-block">毛远志(1923~1990)是毛泽民和结发妻子王淑兰唯一的女儿,是毛泽东唯一的亲侄女。</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和母亲过着东躲西藏的乞讨生活,给人当过使唤丫头,当过童养媳,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5岁那年。</p><p class="ql-block">16岁父亲写信让她来延安,当她到延安时,毛泽民已于一个月前去了新疆,临走时父亲的口袋里装着女儿的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次错过父女一生不得相见。等了8年,大伯告诉她父亲已于1943年牺牲的噩耗。</p><p class="ql-block">毛远志在大伯毛泽东的关心下学习、工作,结婚生子。</p><p class="ql-block">丈夫曹全夫是山东名门望族之后,为人忠厚,又有文化,建国后,曾任朱总司令处参谋、军事秘书,曾被授予大校军衔。夫妻恩爱,育有3子1女。</p><p class="ql-block">毛远志为人处世十分低调,对外交往时,她自称“阮志”,她也很少谈论毛家的事。就连大家都熟悉的李敏结婚时拍的合影,也被她锁在柜子里,那张合影里主席身边的两个儿童就是小儿曹耘山和妹妹。</p><p class="ql-block">曹耘山是毛家第三代里唯一上过战场的一个,他当兵时父亲郑重地为他填写一份政审表,表里清晰着写着:外祖父,毛泽民,中共党员,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牺牲;外祖母,王淑兰,中共党员,1964年7月6日在湖南病逝。</p><p class="ql-block">这时,曹耘山才知道他们家和毛家的关系。从此,他一言一行都要为毛主席争光,为毛家烈士争气。</p><p class="ql-block">真正让曹耘山体会到“毛家烈士”的慷慨与悲壮,是1979年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p><p class="ql-block">他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自己身边英勇地倒下,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也站在了毛家先辈的战斗序列。</p><p class="ql-block">一种强烈的愿望在心中升腾,“如果,我能活着回家,我一定要更多地了解外公毛泽民,这辈子要活个明白,否则在战场上‘光荣’了,连自己的列祖列宗都不了解,那该多遗憾啊!”</p><p class="ql-block">1983年秋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为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烈士牺牲40周年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毛远志在丈夫和小儿子的陪伴下,千里迢迢来到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这次纪念活动对曹耘山又是一种冲击,他们瞻仰毛泽民烈士故居,祭扫烈士陵园,查了档案资料和《新疆烈士传》,才知道毛泽民是怎样被捕的,他的牺牲又是何等壮烈!</p><p class="ql-block">最让曹耘山心疼的是他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毛远志一到乌鲁木齐,触景生情,当她踏过“毛泽民烈士故居”的门槛时,迎面看见一个坐着烧水壶的灶台。</p><p class="ql-block">她停住了脚步,泪流满面,说:“爸爸,在您生前,女儿没能亲自给您做一次饭、烧一杯茶……”这一句,感动了周围所有的人。</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毛远志已经61岁了,这是她离爸爸最近的一次。看到母亲伤心的情形,他更是下定决心要去了解外公。</p><p class="ql-block">纪念活动结束后,毛远志和丈夫在乌鲁木齐又停留了三周,她不舍得这么快就离开爸爸生活的地方,夫妻俩用手抄下了所有关于毛泽民的档案资料。</p><p class="ql-block">7年后,毛远志因病去世,曹耘山退休后接下了母亲的班,母子两代人踏上了20年的寻踪之旅。</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小弟毛泽覃牺牲太早,他的踪迹更不易查证,但曹耘山也没有放弃,他忘不了妈妈的眼泪!</p> <p class="ql-block">这是烈士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和儿子毛远新在解放后的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毛泽民是毛主席的亲弟弟,长征前后任中央银行行长,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不惜生命,出生入死,筹措资金,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绩,后被党中央派往新疆工作,遭反动派盛世才的残忍杀害,妻子朱旦华和儿子毛远新被地下党迎救出狱返回延安,从此,毛远新就一直生活在伯父毛主席身边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可惜幼儿时坐敌人的监狱,成人后又坐新中国的监狱……。为了中国革命,毛主席一家牺牲六位亲人,真是滿门忠烈。</p> <p class="ql-block">1956年,钱学森参加国宴,却找不到坐位,毛主席招呼道:来,坐我身边。</p><p class="ql-block">本来钱学森是被安排在37号桌的,毛主席看过名单后,就把他安排到1号桌,自己的身边。</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伟人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他的故事,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他的事迹,代代传颂!</p><p class="ql-block">他的爱情,世人羡慕!</p><p class="ql-block">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p><p class="ql-block">中国导弹之父</p><p class="ql-block">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p><p class="ql-block">中国火箭之王</p><p class="ql-block">—钱学森</p> <p class="ql-block">1947年,钱学森和蒋英结婚时的照片,蒋英梳着哪吒头,调皮可爱。</p><p class="ql-block">如果问哪一对夫妇最符合“郎才女貌”的话,我想,钱学森和蒋英绝对是“之一”。</p><p class="ql-block">钱学森的才气自不必说,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这得多大的才气啊!</p><p class="ql-block">蒋英的美貌也不遑多让,惊为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70年代,钱学森一家四口的合影,不得不说,这一家的颜值都很高。</p><p class="ql-block">钱老功勋卓著,但在生活上却极为简朴,从这张照片,就可窥一斑。</p><p class="ql-block">钱老为人谦虚,总是笑呵呵的和人谈话,一点没有传统文人那种清高的架子。</p><p class="ql-block">钱老年轻时长得很帅,他越老,他的表情越慈眉善目。每当看到他的音容笑貌,就如沐春风一般。</p> <p class="ql-block">这些人是那么得朝气蓬勃、朴实无华。谁能想到?这里边有一个人是国家副总理,还有一个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p><p class="ql-block">你敢想象吗?据说,中国现在最先进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所采用的弹道,还是“钱学森弹道”。</p> <p class="ql-block">1981年,邓稼先在杭州岳王庙的留影,看后边四个大字,那是邓老一生真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犹记得,20多年前,邓稼先向妻子许鹿希告别。许:要去哪儿?邓老:不能说。许:要去做什么?邓老:不能说。许:那你把地址告诉我,我好给你写信。邓老:不能写信!</p><p class="ql-block">邓老和他的同事们,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埋头工作28年,终于帮国家放了两个“大炮仗”。</p><p class="ql-block">邓老这一辈子,真正做到了“尽忠报国”,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学识,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中国核物理学家朱光亚与夫人在自家院中摘葡萄,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朱光亚是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两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夫人许慧君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p><p class="ql-block">两位老人在晚年时期享受着安静的生活,他们在自家院中摘葡萄的照片,展现出了他们恬静、惬意的生活状态。</p><p class="ql-block">朱光亚夫妇在晚年时期仍然关注着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的卓越贡献和奉献精神将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和孙子、孙女的珍贵合影,照片拍摄于1972年,老将军怀抱三个孙辈享天伦之乐,最前面的小朋友真上镜。</p> <p class="ql-block">贺子珍含泪望向毛主席纪念堂,1979年,在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的陪同下,贺子珍终于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并与伟人雕像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离开毛主席纪念堂之际,在李敏也进入车里刚刚坐下那一刻,贺子珍忽然转过头,望着纪念堂,微微发红的眼眶里含着泪水,嘴唇颤动着,似乎想倾诉什么;女儿李敏也不约而同地侧头望去,脸上泪水纵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