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之家园篇

老陈

2021年2月2日星期二,阴。<br>老陈今天是第一个进入广西民族博物馆内的游客。<div>漂亮的屋顶。金牛贺岁。<div>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为富有广西地域及民族特色之铜鼓,整个建筑如鲲鹏展翅,遨游于青山绿水间。</div></div> 滚梯入口处两侧均为龙舟迎宾图。 <p class="ql-block">扶梯前的“四出”钱纹铜鼓格外引人瞩目。</p><p class="ql-block">大铜鼓高99厘米,鼓面直径169厘米,乃仿馆藏0326灵山型铜鼓。原件系1982年11月广西灵山县石塘镇乐彩村出土,面径87.8厘米,高52厘米。鼓面繁缛丰富,是以广西地名命名的“灵山型”铜鼓中最为典型之代表器。</p> 《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是广西民族博物馆最主要的基本陈列,以介绍广西12个世居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注重突出广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div>陈列包括序厅、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谐乐章等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与展示广西各民族基本情况,居住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人生礼仪、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等。<br></div> <p class="ql-block">展览前言。</p><p class="ql-block">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世居民族共有十二个,即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和仡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广西简称桂,素有“八桂”之称,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各民族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发展。八桂大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造就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百花园。</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广西各民族文化并存发展、和谐共生,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与追求美好生活之精神风貌。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p> <div>一组组美丽的图片向游人们展示大美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br></div> 龙脊梯田名扬四海。 德天跨国瀑布名不虚传。 北海银滩、凭祥友谊关令人神往。 钦州白海豚、红树林等你来。 <p class="ql-block">过道以图片文字与服饰结合的方式展示广西世居的各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汉族。因地处边疆并与少数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广西汉族文化在建筑、语言服饰等方面都具鲜明地方特色。分布在广西各地的汉族传统村落蕴含悠久历史文化、精湛建筑技艺,如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的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世代弘扬清廉文化的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等。此外,广西客家围屋以其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聚族而居之特点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经常会有人误解,以为广西壮族人口最多,其实广西还是汉族最多,有三千五百万以上,比壮族多了近一倍。</p><p class="ql-block">壮族。壮族是广西、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广西现有壮族人口1800多万。</p><p class="ql-block">壮族先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的深厚底蕴孕育了众多山水田园景观,如气势恢宏的龙脊梯田和秀美宜人的明仕田园等。岩画、铜鼓、干栏建筑与织锦艺术则是壮族历史文化之优秀代表,歌圩习俗充分展现壮族能歌善唱之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独有的法定节日,已成为家家户户载歌载舞、各地游客云集共庆的民族团结盛会。</p> 苗族。广西苗族主要分布在桂北和桂西。<div>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在庆祝丰收、欢度节日、迎宾送客时必跳芦笙舞,尤为青年男女所喜爱。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芦笙坡会,以芦笙柱为中心,男子边吹芦笙边起舞,女子随节奏而跳踏,舞姿矫健有力,欢快热烈。苗族妇女擅长蜡染、刺绣、挑花与织锦等传统工艺,并喜欢用各式银饰装点盛装,风采照人。<div>瑶族。广西瑶族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与桂西等地,如雄奇灵秀的大瑶山是瑶族世代居住的家园之一。</div><div>瑶族妇女擅长挑花、刺绣与蜡染,瑶锦织有文字图案,别具风格。瑶族传统节日众多,其中又以盘王节最为著名。节日期间,多举行打长鼓、唱盘王大歌等活动。</div></div> 侗族。广西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div>侗族村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技艺十分精湛,鼓楼巍然挺立,层层飞檐翘角,高耸于侗寨之中。风雨桥横跨溪河,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榫卯相接,结实牢固。侗族大歌、抢花炮、斗牛、芦笙踩堂等节日风情,都具有很鲜明的侗族特色。</div> 广西世居民族分布示意图。<div>仫佬族。仫佬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大多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div><div>仫佬族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依饭节与走坡节都是仫佬族独特的传统节日,依饭节是仫佬族祈愿祝福之日,走坡节则是男女对歌交友的浪漫之时。</div> 毛南族。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div>毛南族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其土特产“毛南菜牛”、“毛南香猪”闻名遐迩。毛南族所编织的花竹帽美观精致,石雕、木刻工艺精湛,民间傩舞艺术别具一格。</div> 京族。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聚居在东兴市濒临北部湾的巫头、万尾、山心一带。<div>哈节是京族之传统节日,每年都隆重庆祝,以祭祀祈愿、团聚乡民、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热闹非凡。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古老乐器,旋律悠扬,音色柔美,独树一帜。<div>回族。广西回族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三市,具有大分散与小集中之居住特点,长期与其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与习俗。桂林市草坪回族乡风景优美,风情浓郁,是广西唯一的回族乡。</div></div> 水族。广西水族主要居住在南丹县和融安县等地。<div>水族有自己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并有以干支记日之水历。水族妇女长于刺绣,其中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感,造型抽象夸张,图案精美耐看。<div>彝族。广西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那坡县与西林县等地。彝族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以跳弓节、火把节最具特色。跳弓节期间,彝族男女身着民族盛装,吹奏葫芦笙,敲击铜鼓,随旋律踏歌起舞,场面极其热烈。</div></div> 序厅。<div>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代表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到会祝贺。<br><div>各族人民欢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div></div> 壮美家园。<div>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广西境内山地丘陵绵延起伏,江河溪滨海水光潋滟,一片片优美的山水风光。古往今来,各民族在这片山水如画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和谐共处,交流互鉴,因地制宜建造出独具地方特色之壮美家园。在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今天,生态广西、宜居广西正焕发出蓬勃生机。</div> 旧石器时代。广西百色盆地、崇左智人洞、田东陆那洞、来宾麒麟山、柳州通天岩等河流阶地与洞穴遗址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存。<div>新石器时代。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遗迹表明,广西的人类已经开始建造房屋。</div><div>广西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远古时期,人们使用枝叶在树杈上搭建窝棚居住,称之为“巢居”。<div>旧石器时代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新石器时代石拍、双肩石铲、石铲。</div></div> <p class="ql-block">千里景千变,一山诗一篇--村落民居。</p><p class="ql-block">语出宋张孝祥《送王先辈纳言归柳州》:“千里景千变,一山一诗篇。离桥梅子雨,归棹杏花烟。”</p><p class="ql-block">广西拥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孕育了众多景色优美、文化独特、风貌各异之传统村落。各民族受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渊源影响,逐渐发展出干栏式和地居式两大类型的民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干栏式民居。人楼居。梯而上,曰干栏。--(秦)《新唐书·南蛮传下·南平僚》。</p> 壮族干栏式民居。 龙舟。<div>划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广西被称为龙舟之乡的地方数不胜数。</div> 风雨桥。塔、亭建在石桥之上墩,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莫氏宗谱。民国22年,桂林市灵川县。 毛南族族谱。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现代。土官杨氏族谱。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清代。 科学选址。崇尚自然。重视伦理。防御意识。 村落布局井然有序。 村落的公共空间。<div>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三江鼓楼,桂林市平乐古镇村头的古榕与庙宇等。</div> 历史建筑。<div>贺州市钟山县两安瑶族乡三联村委莲花戏台,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北帝巷陈勇烈祠,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孝贞牌坊等。</div> 吉星高照。春联:鼠年到事事如意,家业兴年年顺心。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民居,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居,河池市东兰县壮族民居,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小桑村民居,百色市西林县马蚌乡壮族民居,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达文屯壮族干栏民居。 各种农具。 依山傍水而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能这就是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吧。 隆林德峨赶圩微缩场景。 竹筛,木磨。 建筑。地居式民居。<div>桂东北民居为典型的南方天井式院落民居,以砖墙和木构架为主体,以大门、天井和厅堂为轴心,以房廊横屋为两翼组合而成。三至五进建筑多为富贵人家院落,门窗梁檐墙等装饰精美,山墙多以马头墙、人字山等为主,屋脊多以灰塑砖雕彩绘陶塑装饰吉祥物及人物故事。</div> 明末四出钱纹石雕漏窗,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桂东北民居模型,原型为桂林市全州市大西江镇香花村民居。 桂东南民居建筑群模型。原型为钦州市灵山县大芦村局部。 客家民居模型,原型为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江氏围屋。 极其精美的房屋木质构件。 桂东南民居。一般以大天井、砖瓦结构为主,三间两廊院落为主要代表。富贵人家宅院,多大进深,大开间,分数耳房,厢房众多。山墙多以人字山、镬耳型为主。屋脊与墙沿多施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 巧夺天工之木构装饰件。 铁力木荷叶纹柁墩、叶脉纹柁墩、龙形挑面。 明末铁力木云头纹连接座,玉林市。近代三狮纹柁墩,玉林市。 灵芝捧寿纹梁架构件。 清代花鸟纹梁架构件,玉林市。 清代镂空花神龛花板、百子千孙雕花门头板、花鸟纹挂落。 铁力木拐子花卉纹月梁。 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木结构建筑中,多做平直的梁,而南方的做法则将梁稍加弯曲,形如月亮,故称之为月梁。 制作工艺精湛。 充满艺术性。 诰授中顺大夫匾,监军道唐桥立。 岁进士、武魁匾。 桂馥萱堂匾。清中期铁力木推笼门,玉林市。 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高明村根竹祠堂灰塑。玉林市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屋角头屯朱氏宗祠灰塑。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新华村老田洋民居壁画。玉林市陆川县米场镇平塘村源清李公祠壁画。 围屋。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 。围屋的设计及建造集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与高超技艺。<div>钦州市刘永福故居。玉林市博白县那卜镇横塘围屋,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江氏围屋及其平面图等。</div> 明代花鸟兽纹装饰板,玉林市陆川县。 明代花鸟兽纹装饰板,玉林市陆川县。 明代花鸟兽纹装饰板,玉林市陆川县。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古镇街圩。<div><div>自古以来,广西水运发达、商道纵横。码头与圩场在长期集散物资、调节供需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渐发展为圩镇。圩镇上连城市,下通乡村,是各民族物质交换、文化交流、情感互动之重要场所。</div></div> <div>交通。语出唐宋之问《经梧州》: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div><div>始建于唐代的昆仑关是古代广西南北交通之重要关隘。</div><div>钟山石龙桥、阳朔仙桂桥、宾阳南桥、桂林花桥等都是广西著名的古老石桥。</div><div>桂林兴安灵渠,钦州西坑运河,防城港潭蓬运河,桂柳运河。</div>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也是广西古镇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div>梧州市骑楼城。南宁市兴宁路骑楼。北海市老街骑楼。</div><div>清末民初广西部分圩镇及商号。</div> 烟草海报,皆以美女图做广告。 荣昌表业。大成酒家。 回春堂。 四海百货。 盈记米粉。米粉飘香逆风传数里,座无虚席满眼回头客。 老街茶屋。金洋珠宝。吉祥凉茶。北明海清木雕馆。 联艺照相馆。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部分乡镇圩期表。<div>隆林县的21个乡镇目前还沿袭按照黄历的地支日脚来定圩日的习俗,六天一场。由于地支对应的是十二生肖,部分乡镇就以当地圩日所属的生肖命名,如猪场、马场、猴场、龙场等。</div> 商贸。<div>宋代广西博易场。博易场是宋朝在边境地区设置的国际贸易市场。宋代,中央在广西设有邕州横山寨博易场、太平寨博易场、永平寨博易场,钦州博易场,静江府义宁博易场,融州容溪博易场。</div><div>横山寨遗址发掘现场。横山寨位于田东县平马镇,为南宋朝廷与西南各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商品交易的主要集市,交易量最大的是当时驰骋沙场的战马(又称“广马”)。</div><div>前些年老陈自驾游百色市各县时,曾经去过田东横山寨。</div> 富贵荣华。上苑春风辉翰墨,重门瑞色沐恩光。 <p class="ql-block">装饰精美无比的纯木婚床。两侧有美好寄语:偻结同心,桂生多子。</p> 会馆。清代广西各地会馆数量列表。<div>百色市粤东会馆,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湖南会馆,河池市南丹县西蜀会馆,桂林市阳朔县江西会馆,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葛亮五省会馆。</div> 百色粤东会馆模型。 清代浮雕描金供桌,玉林市。 家具。铁力木又称铁梨木,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木质坚硬而沉重,心材淡红色髓线细美。用此种木材制作的家具极为经久耐用。明清时期,广西铁力木家具大料独板,弯腿翘案,做工讲究,雄浑大气,堪称中国南方家具之代表。<div>清代铁力木满堂吉庆花鸟浮雕大供桌,玉林市容县。</div> 朱漆雕花洗脸架,桂林市,现代。清代人物故事插屏,玉林市。 民国酸枝躺椅,玉林市。各式花板图。 民国螭龙纹圆背交椅,南宁市。 邕州古城沙盘。邕州为南宁市之古称,故南宁市简称为邕。 <div>金城迤逦双流抱,铜柱崔鬼万古尊--城市发展。</div><div>语出明·张佳胤《行部南宁风气明丽喜而赋之》:<br></div><div>浮云东去接崑仑,雨过春明水竹村。<br>马上称心无瘴疠,粤南此地自乾坤。<br>金城迤逦双流抱,铜柱崔嵬万古尊。<br>数载炎荒经历尽,宦情吾拟在中原。<br></div>广西建城始于秦汉,渐兴于唐,明清时期基本奠定现今广西城市之分布格局。城市选址与营造注重山形水势,讲求天人合一。经历代传承创新,今日广西,城市底蕴厚重、绿色生态、和谐宜居。 马头山。<div>紫檀木边架漆地嵌象牙广西府州图围屏(图板仿制)。</div><div>围屏供12扇,每扇高194厘米、宽45厘米,由上至下共四部分组成。上方眉板为牙雕花卉,屛心以染色牙雕描绘清乾隆时期广西十一府和一州之风土人情,腰板为各府州概说,裙板则为各式博古图,屛心描绘的山水精致有部分仍保存至今。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曾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原件现存于故宫博物馆。</div> <div><br><div>城市历史。广西古城遗址分布图。古城墙。<br>贵城遗址、秦城、洮阳城、大浪古城、勒马古城。<br></div></div> 古城印记。<div>桂林市靖江王城--位于广西师大校园内。桂林市开元寺舍利塔。桂林市广西贡院。来宾市忻城县莫氏吐司衙署。南宁市宾阳县思恩府科试院。南宁市新会书院。南宁市学宫(孔庙)等。</div><div>广西古代进士人数。自唐至清,共计1135人。</div><div>广西历史上的状元。只有寥寥十人。</div> 广西凭祥友谊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所题写。 安远门。太平府故城位于广西崇左县太平镇,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内置城门五个,城墙上另设置敌楼十余座,现存朝阳门、安远门、镇边门三个城门及1360米城墙。 容县真武阁模型及其结构剖析。 城市新貌。<div>北海市,梧州市,崇左市,玉林市,贺州市,河池市。</div> 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防城港市,来宾市,贵港市,钦州市,百色市。 结束语。<div>广西的村落、圩镇与城市处处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智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壮美广西的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传承、创新、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持续推进名城、古镇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守护历史根脉。<br></div><div>愿八桂大地皆是壮美家园!<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