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畿枫叶红-大阪、京都

老陈的第三人生

大阪到了,日本第二大城市,我们入住日本桥附近的酒店,熟闹的城市场景让人觉得温暖。<div><br></div><div>酒店与高岛屋史料馆在同一个建筑内,紧靠黑门市场,大阪最有名的海鲜市场,现做现吃。难波市场也只有几条马路之隔,其间各种餐饮店、酒吧、居酒屋星罗棋布。</div><div><br></div><div>我们抽时间转了大阪城和Orange街。前者承载厚重的日本历史,丰城秀吉和德川家康;后者是时尚与中古的聚集之地。</div><div><br></div><div>大阪北部箕面市山区,有个胜尾寺,建于奈良时代,成为获胜之寺,供放民众的获胜达摩。</div><div><br></div><div>京都岚山在京都西郊,这里寺庙林立,因古代王公贵族常来观赏春天樱花和秋天枫叶,而赫赫有名。</div> 酒店丰盛的早餐。 酒店走去天王寺地铁站约一刻钟,途径许多寺庙,大多是墓地。 地铁谷町四丁目站下来,遇到一长队学生,他们是去参观大阪历史博物馆的。 右手这个建筑是大阪市警察厅。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阪城公园</div><div><br></div><div>大阪城公园是位于大阪市中央区的大型绿地公园。昭和天皇即位大礼记念事业之一,大阪城特别史迹地内幅员广大的历史公园,于全球经济大萧条期中的1931年(昭和6年)克服种种困难而完成。园区内有大阪城国际文化运动馆(大阪城馆)、多用途运动场的太阳广场、软式棒球场、野外音乐堂、橄榄球・足球场等公共设施。</div><div><br></div><div>耸立於公园中央的大阪城天守阁,设有供开放参观的展望台与历史博物馆(需付费),最顶层可以眺望从生驹山到大阪湾一带的大阪平原。</div><div><br></div><div>星期日白天,园中有不少业馀乐队演奏(街头音乐表演)。</div><div><br></div><div>公园内广栽各种树木,每逢花季是赏樱、赏梅的胜地,堀岸更可以看到一家扶老携幼观赏水边的野鸟。不仅是深受大阪市民喜爱的都会绿洲,来自日本国外的观光客也不少。<br></div> 大阪城的外护城河。 <div>历史悠久的大阪城,系丰臣秀吉于1586年所建,是由雄伟的石墙砌造而成,大阪城公园内城中央耸立着大阪城的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div><div><br></div><div>登上高五层八阶的天守阁,可以瞭望整个大阪市。如今大阪城已被定为特别史迹。城内的历史博物馆里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像、武器和美术作品等。</div><div><br></div><div>在西之丸庭园,有一片宽阔的草原和曾遭祝融烧毁并再度重建的外堀、太平门等古迹,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div><div><br></div><div>现存的大阪城公园于1931年由民间集资重建,为后人仿制丰臣秀吉时期的天守阁重制的,大阪城外观5层,内部8层,高54.8米,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并且有一些纪念品出售。</div><div><br></div><div>城墙四周建有护城河,附近有风景秀丽的庭园和亭台楼阁。漫步河边,奇花异卉,满目青翠,充满诗情画意。</div><div><br></div><div>城内樱花门颇为著名,当年大阪城遭遇火灾,仅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樱花门屹立无恙,成为仅存的遗迹。<br></div><div><br></div> 千贯橹是双层结构的隅橹,位于大手门的北面,对大手门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br><br>据说它的名字源于攻打石山本愿寺的信长军队很难攻下这附近的橹,“愿出千贯钱夺下”的传说。<br><br>始建于1620年,于1961年解体维修。 <div>远处正面的是大阪城的大手门(Otemon)。进门左转就是多闻橹。</div><div><br></div>“多闻”是指一种建筑样式,源于松永久秀居住的城堡“多闻城”。虽然大阪城的其他升形也有过多闻橹,但这是现在仅存的一处。它由下方有铁板大门的渡橹和向南蜿蜒延伸的续橹组成,总面积约710多平方米,高达14.7米。多闻橹始建于1628年左右,曾遭雷击烧毁,于1848年重建,后又于1969年解体维修。 进入多闻橹后遇见大石头墙。 多闻橹下的大铁门。 大阪城西之丸庭园的入口。 内护城河没有水的。右面不远处就是有名的樱花门,从那里进入内城。 天守阁<div><br></div><div>16世纪中叶,日本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统一之后,建筑达到新的水平。城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新的创作领域。它突破日本建筑千年的传统,构想天外,产生了前所未见的崭新的高层建筑,天守阁。</div><div><br></div><div>还在封建内战时期,领主们在卫城里自己府邸的屋顶上造一个小小的望楼,这是天守阁的前身。后来,各个封建领国,依托城里的小高丘,建造卫城。卫城中央一座高城,原本是府邸,叫天守阁。天守阁不仅是军事堡垒,而且是领国的政治中心,藩主权利的象征。</div><div><br></div><div>第一个大型的多层天守阁建造于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安土城(1576年),它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纪念碑。</div><div><br></div><div>16-17世纪初,是日本城郭建设的高潮时期,各领国纷纷建造天守阁,互相争竞。其中最杰出的是姬路城的天守阁。此外,著名的还有名古屋的天守阁(1610年),1624—1643年间建造的大阪和江户两城的天守阁。<br></div><div><br></div><div>德川建造天守阁后的两百多年建没有发生战争,不过这里多次发生火灾,在二战中天守阁被彻底炸毁。目前是20世纪末重建的,内部都是现代建筑,五层八阶。</div> 时间胶囊。<div><br></div><div>在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在大阪城公园埋下了一个内径一米的圆球形时间舱,也定于5000年后打开。</div><div><br></div><div>1970年1月20日上午10点,在日本大阪城公园,一个总重量60吨、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不锈钢容器,被起重机高高吊离地面。人们把它叫做“时间舱1号”,在其不锈钢质地的表面上,印着其截面图和“TIME CAPSULEEXPO'70 NO1”字样。8天后,另一个与“时间舱1号”长得一模一样的“时间仓2号”,也被埋设在这里。</div><div><br>两个“时间舱”,均由特别坚固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由日本每日新闻社和松下电器公司共同制作。“舱”里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为20世纪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作品,来自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技等领域,不仅有植物种子和布匹材料,甚至还有一些制造商生产出的能够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产品,松下公司的电视机和铁锅就在其中。</div><div><br>人们在地面上为“时间舱”建起一座银光闪闪的“金属墓”。“金属墓”分为上下两层,“时间舱1号”被放在最底层,它要等候6970年的人类来开启。而“时间舱2号”,将在2000年时进行第一次开封,此后每隔100年将开封一次,方便人们查验被埋入物品的状态,同时也是为下一个世纪的人们提供试验参照。</div><div><br>2000年3月15日,“时间舱2号”从“金属墓”下的上层处被取出。同年4月,“时间舱2号”被开封,并开始清点“舱”中收纳的2098件物品的状况。</div><div><br>2000年10月26日,“时间舱2号”再次被封存,恢复了真空状态。11月23日,“时间舱2号”重回“时间宝库”。<br><br></div> 围城战结束五年后,1620年,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建大阪城。新城堡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丰臣氏的努力——考虑到原来的大阪城是日本最大、最华丽的城堡,这绝非易事。秀忠命令64个武士家族出资修建;新城堡墙壁的岩石上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家族的徽章。<br><br>主塔于1626年重建完成,地上五层,地下三层。<br><br>1629 年至 1868 年间,大阪城没有再发生战争。德川时代是日本和平繁荣的时代。 这座城堡曾三次被闪电击中。<br><br>1660年,闪电击中火药储存仓库,引发大规模爆炸并起火。五年后,闪电击中了其中一只金属虎豚,主塔的屋顶着火了。<div><br></div><div>重建后仅 39 年,整个主楼就被烧毁;直到二十世纪才得以恢复。</div><div><br></div><div>1783 年,第三次雷击摧毁了城堡正门大手门 (Otemon) 的塔门 (Tamon) 塔楼。</div> 1837 年,大阪城经历了几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军事部署,当时当地的校长大盐平八郎率领他的学生反抗政府。驻扎在城堡的军队很快镇压了学生起义。<br><br>1843 年,德川政府向大阪及邻近地区的人民征税,以支付严重受损的大阪城的修缮费用,这或许是对叛乱的惩罚。除主塔外,全部重建。<br><br>最后一位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将大阪城用作与外国外交官打交道的会议厅。1868 年戊辰战争中,幕府落入明治天皇之手,庆幸在大阪城。他逃往江户(东京),后来辞职并悄悄退休到静冈。<br><br>城堡本身再次被烧毁,几乎被夷为平地。大阪城的遗迹成为了皇军的军营。<br><br>1928年,大阪市长关肇组织了一项基金活动,修复城堡的主塔。他在短短 6 个月内筹集了 150 万日元。1931年11月竣工;新建筑内设有一座专门介绍大阪府的当地历史博物馆。<br><br>然而,这个版本的城堡并没有存在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将其炸成废墟。雪上加霜的是,1950 年,台风袭来,对城堡的残存部分造成了巨大的破坏。<br><br>大阪城最近的一系列翻修工程于 1995 年开始,于 1997 年完成。这一次,该建筑由不易燃混凝土制成,并配有电梯。外观看起来很正宗,但内部(不幸的是)却非常现代。 <div>大坂城保卫战(冬之阵夏之阵)<br></div><div><br></div><div>关原决战之后,虽然家康乘机把秀赖的领地减少,但是随着自己不断的衰老,而秀赖则一点一点长大成人,家康不能不为死后自己的家业担心。于是,家康便下定决心,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将秀赖这个大患除去,便再一次的挑衅。这次的矛头直指渐渐长大成人的秀赖,在随意列举了一些罪状以后,于1614年再度发动了战争。<br></div><div><br></div><div>大坂即大阪,在代表武士时代结束的明治维新时,忌于“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讳,所以于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为“大阪”。<br></div><div><br></div><div>有名的大坂城保卫战的战争场面,描绘了1615年冬夏季战役中战争场面。<br></div> 冬阵<div><br></div><div>在关原之战中,由于很多西军阵营的大名失去领地,还有很多武士失去主家。所以当大坂发出通告招募保卫大坂城的士兵后,很快就有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十万浪人前来报名,并且在秀赖的邀请下真田幸村,长宗我部盛亲等天下闻名的武将也进入了大坂城。而此时的家康已经动员了三十万大军。幸村进入大坂城后受到极大欢迎,丰臣秀赖亲自赐金200枚,银30贯,配6000兵。幸村主张先占领京都,以迎击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但由于秀赖母亲淀夫人的反对而没有实行。但幸村还是决定在城外于德川一战,他在城南的突出位置上成功的修建了真田丸,以5000人对抗德川30万大军。可德川围而不攻,不断派间谍在城内破坏,想使大坂不战自乱。对此,幸村派少数步枪手摸到真田丸和敌阵之间一座叫“斋山”的小丘上,对另一边山下的敌人射击。当敌人冲上山时,真田队已退回真田丸,这种游击战术令家康很头疼。于是德川派忍者混入真田丸,成功的制造了混乱,不料幸村在一瞬间便使部队从混乱中恢复,在夜里大败进行偷袭家康。之后感到幸村的棘手后的家康,用大炮威胁城内要求和谈,淀夫人下令和德川和解,并拆除了大坂城外的五到城墙至此大坂冬之战结束。<br></div><div><br></div><div>这场战役中,德川的东军一直占上风,直到真田丸之战。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成名之战,幸村的8000兵面对2.7万的德川兵,利用火枪战术击败德川兵的凌厉攻势,德川东军折兵一万多。后英国大炮无法轰到大阪城墙,德川军停止攻势,改为用英国大炮定点轰击丰臣秀赖的母亲淀夫人的住所。掌握实权的淀夫人被吓倒,同意谈判,并答应所有谈判条件。<br></div> 夏阵<div><br></div><div>第二年五月,家康背信弃义再度进攻,大坂夏之战拉开战幕。战前,德川分兵两路分别从京都和奈良向大坂进军。对此,大坂方的猛将后藤又兵主张远途迎击,先破奈良之敌,再乘胜败京都之敌,幸村则主张在大坂附近与疲惫之师合战,一战而夺之。而名义上的总指挥大野治长确不但要迎击,还要分兵迎击,而淀君也批准此方案,后藤和真田为之哑然。这种战法对于本来就兵力匮乏的大坂方来讲无异于自杀。于是京都方面由木村重成,长宗我部盛亲率领,奈良方面由后藤又兵卫,真田幸村,毛利胜永率领分别迎敌。由于大雾弥漫,各队都延迟出发,只有后藤队冒大雾前进,率先到达集合地点,在没有等到其他部队的情况下后藤决定继续前进。率领2800人的后藤队在小松山与敌军遭遇,后藤一鼓作气夺下小松山,这时雾气散去,德川的大军就在对面的山顶上。后藤再次单独冲击德川军,结果在对方步枪的齐射下全军覆灭。这时真田军杀到,另一边的毛利队也赶到,于是毛利对本多,真田对伊达厮杀起来。伊达正宗引以为豪的骑马步枪队很快被幸村掌握弱点而成功突破,真田队切入敌队,直冲敌本阵而去。就在战事正酣时,大坂城传令退兵,因为京都方面迎击部队已经被德川军打败,木村重成等将领战死。由真田幸村垫后大坂方开始撤退,面对畏惧幸村而不敢追击的敌军,幸村放声大笑:“百万军中也只有我是真丈夫”。<br><br>决战当天,幸村请秀赖亲自上阵,以便震慑敌军鼓舞士气。却再度被淀夫人阻止。开战后幸村率领全套赤甲装束的骑兵直冲德川军,不久四倍于其的松平忠直军败走,接着被突破的部队越来越多,真田队直冲德川本阵而去,德川本阵开始混乱。突然旁边幸村单枪匹马冲了过来,就在这时本阵的火炮队一起开枪狙击,幸村被流弹所中。家康长出了一口气,突然,另一边又出现了幸村,还是单枪匹马冲了过来。德川军彻底陷入了混乱,这时,真正的幸村带领骑兵队杀了过来。德川的本阵开始逃跑,这是德川自武田信玄以来吃的唯一败仗,几乎使家康切腹。逃跑中家康的帅旗折断了,使幸村失去了目标,最终,由于体力不支,幸村被铁炮打中,战死沙场。由于幸村做战勇猛几乎以少胜多创造奇迹,因此被后世誉为“日本一之强兵”。</div><div><br>战斗结束以后,孤立无援大坂迅速落城,秀赖及他的母亲淀夫人被烧死在一个仓库内。丰臣家在日本历史上经过一个短暂的辉煌以后,就这样迅速的消亡了。自此战国时代的最后一仗以家康的胜利而告终。<br></div><div><br></div><div>天守阁中还有一幅画,描述夏阵中众生苦难的,战争各种悲惨场景历历在目,十分震撼。</div> 天守阁楼五楼远眺。天守阁二到四层都是各种展览。包括丰城秀吉的历史展。 夏阵中双方武将的旗帜。这是德川方面的。 这是丰臣方面的。 夏阵中双方武将的英姿。 这个屏风虎十分有名。 大阪城的建筑特征 神秘的大阪城 实际上有两个大阪城,目前见到的是德川家康建的大阪城。 城墙上有许多巨石,都是负责包干建造的各地大名弄来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门市场</div><div><br></div><div>黑门市场,是日本大阪市中央区的一处市场,在明治末期以前,黑门市场曾被称作“圆名寺市场”。因附近圆名寺而得名。在当时该市场就已经很出名了。主要经营新鲜和高品质的肉、蛋禽类和蔬菜瓜果以及海鲜等鲜活产品。</div><div><br></div><div>在这个近600米长的市场里总共有170家店铺,另外,市场还专卖一些其他地方买不到世界各地的调味品及烹饪佐料。170多年来,从饭店厨师到家庭主妇,每个来黑门市场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各类生鲜食品。</div> <div>这里也是小吃一条街。</div><div><br></div>鱿鱼蛋、盐烤香鱼、马粪海胆、石桥关东煮、烤鱿鱼、靠扇贝、天妇罗、章鱼烧......还是有现烤的和牛,沾上酱汁,唇齿留香。如果海鲜牛肉吃得太腻,还可以喝杯果汁当做中场休息。 这里的海鲜摊一般都有一小块地方,摆上简单的桌椅。 想吃出深度来,可以先挑战“黑门市场三剑客”:被日本人称为“鲔鱼”的金枪鱼是一剑客(蓝鳍金枪鱼被称为“黑鲔”),黑鲔鱼三色丼不可不尝;西川鲜鱼店是二剑客,生蚝海胆,现点现做;鲜榨的淡雪草莓汁是三剑客,去腥解腻,再好不过。 牛肉是山贼,海鲜是海贼。 许多游客在这里买几个菜,然后找阁做刺身或烤牛肉的排挡坐下,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美味,消磨时间。 黑门市场用来压箱底的吃食,是河豚。河豚有毒,但在黑门市场无需担心,只有持有专门执照的师傅才能料理河豚。在名店浜藤河豚六吃,河豚有六种吃法,刺身、火锅、油炸,一条河豚,百般滋味。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Orange街</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Orange Street是从难波、心斋桥方向往西走10分钟左右,穿过四桥大街的一片区域。Orange Street又称立花大道(1990年改名),贯穿于南崛江的中心。<br></div><div><br></div><div>整条街基本都是一些目前流行的牌子,包括很多中古店和卖手店,也有Vintage。就像东京的原宿一样,放眼望去满大街走的都是icon,更适合年轻人。据说这条街以前是一条家具店街,所以街上随处可见一些很文艺时尚的的室内装饰店。</div><div><br></div><div>“中古”这个词来源于日文ちゅうこ,就是二手的意思。中古在日本一般是指奢侈品级别的物品。Vintage主要是指在1920-1990年代生产出来的具有品牌设计师风格的物品。</div><div><br></div><div>只要是买入之后又被转手的物件都能称为二手,二手物品又根据不同的细分标准,被分成了Vintage、中古、古董(古董一般指1920年以前的有收藏价值的物品)等,有着明确的成色等级划分:</div><div>N:全新,无任何使用痕迹,有吊牌。<br></div><div>NS:近新,无任何使用痕迹,无吊牌。</div><div>S:几乎无使用痕迹,商品仅有轻微存放或试用痕迹。</div><div>A:商品有轻微、少量的使用痕迹,或整体泛旧,整理状态良好。</div><div>B:有自然使用痕迹,正常的适用痕迹包括污渍、磨损、氧化、变形等,但不影响正常使用。</div><div>C:有明显使用痕迹,商品有较多的损伤,不影响正常使用。<br></div> BIOTOP在橘子大街是属于网红店了。店面一共四层。里面还是以家具类的商品居多,好多家用的香薰、生活用品、还有无添加的化妆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胜尾寺与达摩</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大阪箕面市的「勝尾寺」,以境內遍佈的「達摩不倒翁」而聞名,也被尊崇為祈求勝利和吉祥的寺廟。<br></div><div><br></div><div>光仁天皇的皇子開成,拜奈良時期(西元710年〜794年)高僧善仲、善算為師修行,並在寶龜6年(西元775年)奉獻了600卷的大般若經,創立了勝尾寺的前身「彌勒寺」。而高達2公尺的本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則是於寶亀11年(西元780年),由訪問彌勒寺的僧侶妙觀雕刻在香木白檀上。<br><br>之後,寺院第6代座主「行巡上人」由於祈禱清和天皇玉體安穩奏效,得到天皇賜予「法力超越王者的寺廟」(法力が王に勝った寺)的寺號,從而得名「勝王寺」。行巡上人為表尊崇與謙遜之意,又將「王」改為「尾」,日文中尾的发音同王的发音。源氏、足利氏、豐臣氏等時代的霸主也都曾前來祈求勝利,讓勝尾寺的勝利信仰聲名遠播。<br></div><div><br></div><div>「勝尾寺」寺如其名,對於祈求合格與勝利十分靈驗,不但是許多生意人和學子喜歡參拜的地方,自古以來更是將軍武士以及現今政治人物等渴求勝運之人的信仰中心。<br><br>此外,勝尾寺境內還有日本最古老的除厄運神社「三寶荒神社」,以辟邪、消災聞名,配合勝尾寺的求好運,吸引許多參拜者前來。<br><br>勝尾寺也有各式各樣的御守,當然最受歡迎的是「勝運御守」,有最基本的款式,也有小不倒翁(达摩)的設計。其他還有學業、平安、交通安全等御守,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br></div><div><br></div><div>达摩是中国南北朝的禅僧,传说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南北朝期间从南方进入中国,是中国禅宗的始祖。<br></div><div><br></div><div>禅宗在镰仓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吸引了武士阶层,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并且迅速渗入到日本生活中。<br><br>日本著名哲学家铃木大拙在《日本的灵性》写到:“禅宗的传来是点燃日本灵性的机缘”。禅宗带给日本人的是,如何在孤岛上物质匮乏时,体现生活的艺术。<br></div><div><br></div><div>达摩在禅宗里的地位极高,日本的寺庙中也常见达摩的画像。<br></div><div><br></div><div>日本天明年间发生饥馑(被后世认为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饥荒),达摩寺住持以心越禅师画的达摩坐禅像为原型,教人制作可以握在手里祈福的“开运达摩”。<br><br>用达摩面壁九年,经历“七灾八难”最后成功参悟的故事,激励灾民共渡难关。<br></div><div><br></div><div>日语里 “七転八起”(転:跌倒,起:站起来)代表了百折不挠的精神,而开运达摩与不倒翁的结合代表的正是这种精神。因为用了达摩的名字「だるま」来命名,后来,「だるま」在日语里也成了不倒翁的代名词。<br></div><div><br></div><div>被放置在寺庙或请回家,它们被日本人称为縁起物(えんぎもの),是“为了求好事发生而祈祷的物件”。除了「达摩」,<br>招财猫、绘马牌、御守等也都属于“縁起物”。<br></div><div><br></div><div>在日本,给达摩不倒翁“开眼”在各种庆祝场合很常见,比如,选举成功时,婚礼进行中,体育比赛后等等。另外,日本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达摩不倒翁,形式各异,色彩丰富多彩。<br></div> 勝尾寺的看點之一,是由武將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和其母親淀殿(本名為淺井茶茶)所重建的「山門」。朱紅色雄偉的山門靜靜佇立著,門上還懸掛著舊名「勝王寺」的匾額。走近後的魄力感令人震撼。越過莊嚴的山門之後是「淨化之橋」(お清め橋)。走在橋上時,湖中噴灑出的霧氣,讓香客能夠沐浴於清淨之中,擺脫厄運,走向前方佛門聖地。 达摩。 勝尾寺的最大看點,當屬滿山滿谷的達摩不倒翁了。經過山門越過淨化之橋,進入到寺廟境內沒多久,就可以看見達摩不倒翁的奉納架。架上是數不清大大小小的朱紅色達摩不倒翁,炯炯有神的雙眼象徵著不屈不撓。每一個不倒翁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想要獲勝的願望。經過奉納架時,彷彿可以聽見每個人不甘平凡的呐喊。紅葉時期,楓紅與不倒翁的朱紅融合在一起,為所有人的勝利加油。 勝尾寺境内那麼多的達摩不倒翁,都是來自參拜香客的祈願。每個人都可以在寺內的「授予所」(授與所)挑選和自己有緣的不倒翁。在不倒翁的後背上寫上這一年想要完成的目標,底部則寫下達成這個目標的目的。然後拈香數根,深切地祈願並感謝與此目標相關的人事物,讓手上的線香的煙熏染上不倒翁。最後,帶著強烈渴望成功的想法,為不倒翁畫上右眼。<br><br>祈願後的不倒翁推薦帶回家後擺在顯眼處,每天都看看畫上右眼的它,想一遍自己的願望。等到目標達成的那天,就可以把不倒翁帶回勝尾寺去,並幫他畫上左眼。到本堂去跟神明報告及表達感謝,最後放入不倒翁奉納堂,讓它帶繼續守護還在期待勝利的人們。 經過達摩不倒翁奉納架之後往上走,就會來到供奉著勝尾寺本尊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的「本堂」。據說本堂也和山門一樣,是由豐臣秀賴及其母親淀殿所重建的。在本堂裡的誦經是1年365天都不會間斷的。只要來到這裡,隨時都可以聽聽誦經聲,讓心感到安寧沉靜。而本堂對面則有一口碩大的除厄鐘,周圍也擺滿了達摩不倒翁,十分的可愛。 和尚敲的鼓点十分有节奏感,好听。 把求来的签挂在寺院里。日本人喜欢白色。 勝尾寺一直是大阪的紅葉勝地之一。大約從11月初開始到月底,踏入勝尾寺的山門之後,紅黃綠交雜的楓葉渲染著將近8萬坪的境內。而通向本堂與二階堂的參道上,由各色楓葉交織而成的隧道,更是寺內的最大看點。在秋日晴朗的天空與背後山峰的映照下,勝尾寺色彩交錯的楓葉宛如一幅畫卷。<br><br>楓葉季的時候,也可以一邊欣賞楓紅,一邊尋找民眾隨意放置的不倒翁,有時候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勝尾寺又被譽為「花之寺」,四季都有各式各樣的花朵綻放。不僅是欣賞春櫻和秋楓的勝地,夏天的繡球花季節,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而冬日裡澄淨的空氣中,枯山水與紅色寺廟建築互相輝映,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偶爾下雪時,境內各處的不倒翁都染上一抹雪白,是勝尾寺可愛的特色。<br><br>勝尾寺是個不論什麼季節都值得參訪的神社,8萬坪左右的境內到處是適合拍照的景點,隨便取材都能拍出高級雜誌感,平常就是很多攝影師和外拍模特兒取景之處。 我喜欢的柿子树。 在11月楓葉季的週六、日以及國定假日,勝尾寺會舉辦「前往幻想的世界」 (幻想の世界へ)這個期間限定的夜晚點燈活動。在淨化之橋所橫跨的弁天池上,將會有噴泉、薄霧及LED燈的特別景觀。不同於白日的莊嚴肅穆,夜晚的勝尾寺有種如夢似幻的神秘感。<br><br>參道上的深紅拱門,藍光照耀下的弁天池以及倒映在池上那染成朱紅的楓葉,隨風搖曳之下,彷彿帶領人們來到了玄幻的世界。 勝尾寺作為「西國三十三所」的第23號寺廟,御朱印共有本尊的御朱印、御詠歌的御朱印和圓光大師的御朱印這3種款式。本尊的是最基本款,御詠歌的御朱印上則寫著歌詠勝尾寺千手觀音的和歌;而圓光大師就是勝尾寺的開創者開成皇子,這個版本的御朱印會寫上圓光大師曾經修行之處「二階堂」。<br><br>之前西國三十三所寺廟1300年活動的時候,每一間寺廟的御朱印左上角都會蓋上專屬的寺廟紀念印章,而勝尾寺的印章上有小小的達摩不倒翁圖樣,非常可愛。勝尾寺也有獨家的御朱印帳,封面印滿達摩不倒翁,不愧是此寺廟的最佳代言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岚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京都岚山位于日本京都西郊,是京都著名风景区。海拔382米,以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枫叶而闻名,东南不远处有桂离宫,是著名的观光胜地。</div><div><br></div><div>过去的王公贵族经常在岚山脚下的大堰河轻舟荡漾,欣赏岚山四季的美丽景色。淡红娇嫩的樱花令人陶醉,艳丽如火的枫叶犹如悬挂的浮云。154米的渡月桥架设在保津川上,成为岚山的象征。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两岸山上松柏青葱茂密。日本京都古称平安京,是日本古代都城,多次被确立为首都,有几千年历史。<br></div><div><br></div><div>东北面是嵯峨野,东面与大泽、广泽和宇多野相接,西面有小仓山,著名的大堰川蜿蜒流经其北。其上游的保津川,峡谷深邃,水流湍急,景色别致。下游有长达154米的渡月桥连接两岸,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岚山隐约如黛,松樱密布;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细雨中,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乍暗时,峰峦为翠,时有禽鸣,不觉幽静出尘,诗意盎然。桥畔有岚山公园、龟山公园和天龙寺。山中有大悲阁、法轮寺、小督冢等名胜古迹。<br></div><div><br></div><div>京都几乎每天都有庆祝活动和例行节日,富有浓郁的地方乡土风情。最为热闹的是祗园节 (7月1日至29日)和时代节(10月22日)。时代节是平安神宫的祭礼,将京都成为首都后1000多年来的风俗习惯按各个不同年代的风貌列队展现。今天的日本人,男人穿西装打领带。妇女穿套裙、连衣裙已很普遍。但在节日、毕业典礼、婚礼,以及祝贺儿童成长的“七五三”等隆重场合,人们仍穿和服。<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渡月桥上看远处彩色的两岸。<div><br></div><div>渡月桥全长 155 米,横跨于缓慢流经嵯峨岚山的桂川上,是京都著名的景点,可以欣赏到西部丘陵的美景。优美桥身展现出日本美学传统精髓的美感。<br></div><div><br></div><div>渡月之名代表月亮横渡的意思,命名典故源自于鎌仓时代的龟山天皇。在一次满月时于船上举办的宴会中,龟山天皇认为月亮似乎在过桥。<br><br>最初的渡月桥建于 836 年,目前的桥身是在 1934 年完工。尽管桥体看起来采用木头建成,事实上,桥墩与横梁均是以钢筋混凝土制成,仅有栏杆部分采用桧木。<br><br>渡月桥两端林立着许多纪念品店。人力车穿梭于街道上,营造出日本的旧时代氛围。</div><div><br></div> 作为临济宗的重要寺庙,天龙寺原址曾是平安时代承和14年(847)日本嵯峨天皇的檀林皇后开创的檀林寺,是借景造园的典范,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在京都五山中排名第一。自创立以来,天龙寺遭火8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明治时期,寺园因历史悠久和名师设计而被列国日本特别史迹名胜。<br><br>天龙寺内种植有染井吉野樱、枝垂樱等200余株樱树,每年四月上旬樱花盛开时,随风飘落的樱花洒落在寺院各处。庭园中曹源池清澈的池水倒映着寺院中大片娇艳的樱花,吸引无数游人驻足,欣赏春日樱花的绚烂多彩。 大本山天龙寺塔头,宝严院。<div><br></div><div>宝严院是临济宗大本山天龙寺的分寺(称为塔头)之一。院内的“狮子吼庭”是一处回游式山水庭园,庭院内有一块看上去象狮子的大岩石,被命名为狮子岩。</div><div><br></div><div>一般是不公开的,只有在春天和秋天赏红叶的季节才对外开放,可以欣赏到和充满历史气息的庭园配合得天衣无缝的美丽至极的红叶。</div><div><br></div><div>与弘源寺一起有联票(800日元,宝严院500,弘源寺300)。</div><div><br></div><div>照片是宝严院的付费茶屋无畏庵,游客可以边喝茶吃菓子边欣赏美景。屋内的你看窗外的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窗外看你,别有情趣。</div> 秋日的三百多株红枫叶与岩石上嫩绿的青苔类植物交相辉映。 天龙寺的侧影。 弘源寺。这也是一个分寺,实际上是一个日式庭院,就秋季对外开放。 枯山水庭院。 隔壁的寺院在整修中。 去天龙寺的路上,落日照映下的芦花,撩人心弦。 四点左右来到JR岚山站。本打算乘嵯峨线进岚山深处看看,可惜五点前没有车票了,最近一班是晚上七点了。 岚山回大阪的路上,落日余晖,十分壮丽。 酒店早餐。 坐新干线前往东京啦。这是指定席位,约740元人民币,二个半小时的车程,300公里左右,中间停了四五站,京都停了一下,以后都是东京都范围内的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