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年看《人世间》,短短几十集,对联贴了又贴,灯笼挂了又挂,一年又一年的来来回回间,一茬又一茬的人就着喜怒哀乐出生、长大和老去。门上去年的对联还在,抖音已然又在频繁推送贴春联专用双面胶等春节好物,这忽快忽慢的一年竟接近尾声了。</p><p class="ql-block"> 年初年末,家人不同程度身体抱恙,所幸都已痊愈或好转。病痛使人惶恐焦虑,但也是这种惶恐焦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残酷的方式教会人珍爱自己和家人,珍惜所有健康平安的时光。孩子语文书的第一单元有篇课文叫《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敢写,我却不大敢读。死活看不进去号称看完能哭瘦十斤的《周生如故》之类死虐硬虐剧的我,最近一次看剧流泪是在偶尔看到以轻喜剧标榜的《故乡,别来无恙》开头,任素汐饰演的张沛因为各种原因回到自己因为向往自由而拼命逃离的家中,看到父母的生活和自己所谓的孝举后百感交集醉酒大哭,我其实是没有资格和剧中人物共情的,因为她父母健在,经济小康,自己是高阶打工人,打动我的是相似的自以为的尽孝方式:抽空打个视频电话、网上刷到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随手下个单,其他的,好像就几乎没有了,都说尽孝论心行善论迹,诚然我也并不主张强行表演的必须带着牺牲和苦情色彩的孝顺,但事实上,在妈妈手腕骨折需要照顾的两三个月里,是弟媳在事无巨细悉心照料,而我总因诸多看似正当的理由袖手远观,偶尔在她因为妈妈刚好转一点就着急干活跟我“告状”时隔着屏幕说几句情真意切的废话。当然,孝顺的第一层应是爱惜自己,这样说来,我总算还有出色之处:按点吃饭、按时睡觉,一年胖了五六斤。</p><p class="ql-block"> 今年也是孩子小升初的一年,看似劳心劳力奔波忙碌,最后发现既不如高瞻远瞩的家长正确发力有的放矢,也不如心态平和的家长放过孩子放过自己。今天吃早饭时跟孩子聊不同短视频为了流量与利益向潜在受众输出五花八门甚至自相矛盾的价值观,为了生动说明给他举了一个网上的段子,大致意思是妈妈对爸爸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妈妈最近点赞的短视频内容。本意是想提醒孩子理性对待各种言论,可说着说着突然莫名心虚,好像自己在举例子的同时也在照镜子,事实上他周末回家面对的是温柔体贴的妈妈还是横眉冷对的敌人也大概率取决于他的母亲最近刷到的是别人家不幸患病只求健康的孩子还是自律懂事出类拔萃的孩子。仔细想想,在孩子教育和自己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是相同的:躺不平又卷不赢。</p><p class="ql-block"> 趁着孩子这周作业少,刚刚强行带他去看了一场电影叫《照明商店》(我非常民主地给了他两个选择:没收平板在家学习和出门看电影,他不太愉快地选择了后者),前半部分把我们吓够呛,后半部分也没哭,我分析了一下,没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女儿,且我的孩子正好好地坐在我身边,我牵挂的人虽相隔千里,但也是和我一样努力地安然的生活着,这种感觉使人心安。</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孩子在装模作样地学习,他的平板在客厅登登登响个不停,响得他心虚我心慌,就突然想起我小时候爱臭美把粉饼胭脂口红偷出去跟小伙伴胡抹乱画时我妈黑如锅底的脸,就跟我现在看见我的孩子玩游戏时的表情一模一样,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这狰狞表情的背后全是对孩子成长出现偏差的不安和恐惧。在孩子面前,自己的妈妈才是最胆小的那个,我现在快四十岁了,因为实在太懒,上次跟我妈聊到敷面膜时我说我一年都敷不了几次,结果小时候对我描眉画眼严防死守的妈妈居然笑着劝我多敷面膜好好保养,转念一想,女儿长大了,妈妈的害怕大概又变成自己的孩子灰头土脸生活不如意,这样一来,买买买好像也有了正当理由——打扮自己让妈妈放心。</p><p class="ql-block"> 最后,用电影片尾语在这曲折又寻常的一年之尾给自己鼓个劲——爱永远发光!愿我们爱与被爱,健康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