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寺

林森

<p class="ql-block">西大寺,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以东12公里处,由北庭古城西城门出发,西行约600米就来到一处馒头状的大土墩前,这就是近年考古新发现的回鹘王宫的西大寺。该寺建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原名应运大宁寺。</p> <p class="ql-block">寺坐北朝南,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8.8米,由土坯砌成,建筑面积3069.9平方米。佛寺由北面正殿和南面的配殿、僧房、库房、庭院两大部分紧密衔接而构筑成一个四合院落。北部正殿的东西两侧有排列整齐的佛洞,分为上下两层,上为7穴,下为8穴,均由门道和洞窟两部分组成,洞室左右与券顶均绘有彩色壁画,佛像已残缺不全。东侧佛洞保存尚好,而西侧佛洞由于正对盛行风向,风雨侵蚀强烈,几被剥蚀殆尽。</p> <p class="ql-block">东佛坛一尊北首右胁卧,累双足的涅盘佛像,佛像腹部以上残毁。涅盘是佛教徒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种不生不灭永恒的安宁平静。涅盘像也是西域佛教石窟中最常见的形象。在西域千年来不断的战乱厮杀和不安定的生活中,佛教信众更为向往一种终极的永恒的安宁和幸福,特别是对于北庭城内信奉佛教,而随时随地生死命悬一线的军官,士兵,追随佛陀,向往涅盘一定是他们心灵的终极寄托。</p> <p class="ql-block">复原后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八王分舍利”壁画,长4.4米,高约1.8米。图像描述的是佛陀在拘尸那罗涅盘,荼毘后,遮罗波等七国和拘尸国王争分佛舍利的故事。八王将佛教圣物舍利带回各自国家,在佛陀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蓝比尼树下出生,苦刑林中修行,菩提树下降魔成道,鹿野苑初转法轮,舍卫城大神变,娑罗双树下涅盘示寂等处,建塔供奉。</p> <p class="ql-block">供养人像,男像头戴桃形高冠,露黑发,垂发辫,红色宝缯飘于背后,脸圆大腮,眼细弯眉,朱唇短须,戴大耳环,着圆领紧袖圆花纹长袍,双手持长茎花。女像戴桃形凤冠,垂红色宝繒,露黑发,发髻分两枝向外展翅,插红花钗,下垂不摇。面型与男同。着折领窄袖圆花纹长袍,双手也持长茎花。旁有回鹘文题记,男为"长史巴尔楚克,托呼邻之像"、女为"依婷盖赤公主之像"。长史,公主均为回鹘皇室成员,可能是夫妻二人,虽然我们不知道二人在当时皇室和朝廷中的有多重要,但应为S105侧殿,最重要的皇家供养人。</p> <p class="ql-block">回鹘王供养像,应是西大寺中最为重要和珍贵的壁画。回鹘王头戴金色桃形高冠,赭色绶带结于下颚。额际露黑发,发辫垂肩,圆脸方腮,浓眉高鼻大眼大耳,留胡须,身着金色圆领紧袖长跑,系腰带,双手于胸部持金色长茎花。回鹘王神色镇静,威严,肃穆,谦恭敬佛,愿佛主护佑国家和万民。回鹘王像右侧柱状物上有白地回鹘文墨书:“此像为象日月神一样的...持有国家的...阿斯兰(狮子)毗迦(睿智的)神圣亦都护之像”。</p> <p class="ql-block">“王者行进图”众多人马。浩浩荡荡,色彩鲜艳。可见王者交脚横坐于白象背上,花冠束黑发,垂发披肩,红绿宝繒飘举,方脸大眼,曲眉高鼻,小胡须,大耳铛,头后圆形头光,身着甲,戴胸臂护,右手高举作无畏印。前后各有多位铠装骑士前呼后拥,行色匆匆。赶往拘尸那罗。王者和骑士下方是墨染山峦。</p> <p class="ql-block">E101北壁供养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E102龛顶千佛</p> <p class="ql-block">E107北壁夹侍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E204南壁弥勒上升经变画</p> <p class="ql-block">E204南壁弥勒上升经变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构筑的格局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相似,西大寺中埋藏着珍贵文物。其中光彩夺目的书有回鹃文字“王者出行图”和供养人等壁画,还有保存极其完好、栩栩如生的彩色泥塑武士、天王、罗汉、菩萨等塑像以及长达11米的巨型卧佛等。西大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