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还在我小时候,大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吧!逢场天总有人在乡场街边摆上一口小锅小灶一张桌子,卖“热凉粉”。</p><p class="ql-block"> 摊主把在家做好的用盆装的冷却后的凉粉倒扣在桌上——那凉粉一定要用地道的豌豆粉子搅成,才有韧性、白漂。</p><p class="ql-block"> 当有人来吃时划一块拿在手中切成约5厘米宽10厘米长1厘米厚的片子。把小灶柴火烧旺,锅里均匀地放进香油,再把凉粉一片一片地铺放在布满香油的锅里。待一阵嗞嗞嗞的啊声,挨锅的一面呈金黄色时又一片一片地翻个面,待两面都呈金黄色时再放上花椒面、海椒面和盐,然后再放上葱花和姜末,一股扑鼻的香气飞腾而起,很是吸引食客及来往行人。</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碗不焦不燥颜色金黄、热气腾腾、皮酥内嫩、香气四溢的热凉粉就递到在街边等待的食客手中。</p><p class="ql-block"> 食客们端着碗站在街边,有事忙的三下五除二两三分钟就把一碗热凉粉解决掉,向摊主交钱递碗走路。</p><p class="ql-block"> 不太着急的慢条斯理细嚥慢嚼,似乎要把这凉粉的味道充分嚼出来,再享受着嚥下肚的快感,再咂一砸嘴品味着刚才的美味。</p><p class="ql-block">站在街边吃的大多是“大丈夫男子汉”,大概自认为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当家的”,或许是赶场上街的次数多无所忌顾。</p><p class="ql-block"> 女人们就不同了,那年代男女平等到了新社会才在提倡。害羞感很严重,更怕别人(特别是长辈)看见了会落下个“嘴短”、“好吃”的名声,一般只是闻着香气心中一想而已。实在想吃了就买上一碗端到背静的地方风卷残云一番付钱还碗走路。而且还要撩起衣裳把嘴巴擦了又擦,生怕留下辣子或油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热凉粉”早就没人卖了,而且更没人在街边摆摊做餐饮生意了:那环保、卫生等等就会让人们垢病的。现在的凉粉专在“凉”字上做文章,而且各种口味、各种形式五花八门的凉粉随着人们的需求应运而生。要吃热的就只有老人们喜欢的“鱼儿凉粉”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年街边的“热凉粉”还是能吊起如我之类当年曾有过见证的人们的味口。</p><p class="ql-block">如果现在真的还有人在卖“热凉粉”(不一定在街边),我一定会去品尝,说不定还会有很多年青顾客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