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钩沉:高梁面糍粑

漫漫求索

<p class="ql-block">吃糍粑不知起源于哪朝哪代,从我晓事以来就知道糍粑是我们这一带餐桌上最普遍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糍粑是用糯米泡到一定程度再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倒在碓窝里用合适的杠子舂,待蒸熟的糯米舂烂连接成一砣,即可在案桌上按成方形或圆形块状即成糍粑。舂糍粑是一道很用力的工序,没有相当的力气是很难把糯米舂茸而且连成块的。由此还引伸出一条俗语:“看你像不像舂糍粑的杠子”,形容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做某件事。</p><p class="ql-block"> 舂成后的糍粑有几种吃法:一种是热糍粑,把舂好的糍粑切成汤圆大的小块撒上白糖或红糖或者芝麻盐粉即可食用,这种方法非常简便而且也很可口;一种是把糍粑切成片在油中炸或炕成金黄色,再加蒸肉米粉拌匀后放在蒸笼里蒸,虽然制作工序有点“淘神”,吃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更有一种是把炸好的糍粑与肉裹上蒸肉米粉,一片糍粑一片肉夹着蒸就更美味了。糍粑和肉一样味道,似乎分不出肉与糍粑的区别(其实还是分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糍粑的制作与食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充分显示出人们对于美食烹调的欲望与智慧。</p><p class="ql-block"> 制作糍粑的首要食材是糯米,曾经有一段时期能产糯谷的地方不多,因为糯谷产量较低,人们不愿把有限的水田种糯谷,特别是我们这里水田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有限的糯米是要留着待客或做成糍粑在逢年过节(特别是中秋节)走亲戚当礼物送的。</p><p class="ql-block">为了满足一家人想吃糍粑的愿望,人们想出了用高粱面代替糯米的好办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地多田少,高粱也种得多,特别是上世纪七几年队里成立什么科研小组,县农业局还专派一位技术员驻队指导搞“杂交高粱”。合格的就交国家作种子,不合格就分到户食用所以缺糯米不缺高粱。</p><p class="ql-block">人们想吃糍粑了就把高粱磨成细面,把红苕削皮蒸熟后捏烂,再加上高粱面和匀后切片上蒸笼蒸。蒸好后再放上芝麻盐粉,味道就好极了,咬一口香喷喷、糯乎乎、甜滋滋、咸酥酥,软中代韧,糯中代绵。更有邮红苕的金黄与高梁面的暗红颜色相间,混合成红黄红的颜色,也很引诱人们的食欲。饱吃一顿高粱面糍粑,大半天都不觉饿。</p><p class="ql-block"> 家庭条件好的把切片后的“糍粑”弄点油在锅里炕一下再蒸,或是加上点米粒大的腊板油、腊肉颗颗拌在里面味道就更好了。蒸好后撒上芝麻盐粉或干南瓜籽炒熟舂细代替芝麻盐粉。</p><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时候,即使这种形式的糍粑也不是随时可以吃的,主要是天天要忙着挣工分没时间去制作。那年头谁家要是吃上一顿高粱面糍粑等于过了一次年。</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高粱面糍粑与人们渐行渐远了,并且市场上糯米糍粑多得很谁还稀罕高粱面糍粑!再说,我们这里几乎不种高粱了。</p><p class="ql-block">并且,糯米糍粑在市场上随便买,谁还愿意去淘那个神?再说就是想自己做,舂糍粑的碓窝没有了,更不好找舂糍粑的杠子了。</p><p class="ql-block">只是,那个时期的生活情景,高粱面糍粑的“美味”在经历过的人们心中的印象是难以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