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大别山 马丁公路,我看了个寂寞?

骑驴看唱本

<h3>马丁公路,指马鬃岭到丁埠镇的路程。我看了视频,起点是丁埠,做了简单的笔记。带上地图,近4点时到了丁埠镇。街道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人,店铺大多关了门。决定去笔记上的第二个点,古碑镇。确认导航点时,发现是完完全全的回头路!我忽略了一点,那视频默认是从高速路口出来,而我走的是国道。这一失误,往返多走了30多公里,这段正在修路,多耗近一小时。 <br>到镇上才知,笔记上去马鬃岭的路正在修,不能走。问清楚了新的路线,找到了著名的红烧肉(前面已表,不再赘述),住下。<br>次日早晨,依然是浓云密布,可能是夜里下了雨,车身还挂着不少水珠。出了镇子,渐渐有雾气袭来,越往山上走,雾气越重,很快道路两旁稍远的景物就看不见了。</h3> <h3>随车带的地图</h3> <h3>这是上山后遇见的第一个观景处,远处的景物已经看不见了</h3> <h3>越往前走,雾气越重,弯道越来越多,不停地上坡下坡,再上坡;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再右拐,再左拐……。越往前走,可见度越低,什么美丽的秋色,莽莽的群山,全被白茫茫一片遮掩了。雾气最浓的地方,只能看到前方二三十米。难道我这次来马鬃岭就只是看了个寂寞吗?</h3> <h3>这是行车记录仪拍的,可以知道山中的雾气怎么样了,这还不是最浓的</h3> <h3>随着持续在浓雾中穿行,看来没有个头,我对饱览最美秋色的期望消失殆尽,视线不好,只能经常以一二十公里的时速龟速行驶。按这样的速度,近百公里的山道,何时能出去?掉转车头?不可能,自己选的路,提着心吊着胆也要走完。</h3> <h3>大概从这里就算正式进入马鬃岭景区了吧</h3> <h3>这是行车记录仪拍的,以4倍速播放,可以推断,车速相当慢</h3> <h3>到了中午,依然大雾弥漫。还是以4倍速播放</h3> <h3>走了好一段,终于到了可以看到百米外的地方,拿出无人机,想看看周围的环境。开机后提示没有GPS信号,谨慎飞行!是雾太厚重?还是大别山地形复杂?不管他了,飞起来再说。当然要把它控制在我的视线范围内。</h3> <h3>这是个观景点。在这里遇见了一位正在操作无人机的当地人,就是他告诉我对面山头有雾凇</h3> <h3>这是目测控制的飞行,回来后看了不禁有点后怕,若是高度再低一点,我的小灰机就要牺牲在大别山了</h3> <h3>对面山头上有雾凇,可惜我来晚了点,又被雾气挡住了。等了一会,雾越来越大,作罢</h3> <h3>山坡上隐约可见的雾凇</h3> <h3>来时的路</h3> <h3>往后一段路看到的雾凇</h3> <h3>山谷里的松树枝头迎风面都有雾凇,有点看不清楚,无人机不敢靠太近,怕丢了</h3> <h3>安徽的旅游工作确实做的好,类似这样的指示牌几乎每个观景点都有。给他们点个赞!</h3> <h3>到了中心点了吧?</h3> <h3>马鬃岭的官方介绍。我就不抄袭了,自己看吧</h3> <h3>这里四顾无人,应该是马鬃岭景区的中心点了,感觉也是最高峰,再往后走,就没有比这再高的坡了。<br>因为在中途遇见的那位无人机朋友告诉我,天气预报说1点左右会有太阳出来,就定下心等待。过了好一会,只见一位绿衣女子扛着三脚架匆匆过来,开车就走,急忙拦下询问如何观景。她说现在景区中门那里好看。我当即跟上。<br>到了中门,已经有五六辆车在停车场。一位带着长枪短炮照相机摄像机无人机全套装备的小伙子告诉我,下去可以看到冰挂,还有瀑布。无人机也可以飞天上看看。虽然有点狐疑,还是在他的鼓动下,放飞了。果然,在500米极限高度看见了蓝天。</h3> <h3>这是在云层上的山尖</h3> <h3>这是在500米空中360度环拍的</h3> <h3>沿着梯形步道下山谷,这才感觉到虽然没有看见心心念念的秋色,却也是不虚此行。<br>山谷里就是个满目晶莹的冰雪世界,满山谷里的草木枝头堆满了积雪,触目皆是形态各异的冰挂。寂静的山谷里清晰的听见枝头滴落的水声,积雪飘落的簌簌声,外来的就是我脚下踏冰雪的咯吱咯吱声……</h3> <h3>瀑布</h3> <h3>这些都是手机拍摄的原图,未做任何修饰</h3> <h3>此时我有点懊悔为什么偷懒,没有把相机带出来。</h3> <h3>遥观瀑布</h3> <h3>看完冰雪世界驱车回到山顶,见到了久违的太阳,那位朋友的天气预报还是准确的。但是云雾还是很多。</h3> <h3>以下的图片是在升限500米处拍的</h3> <h3>此处周围依然是浓密的云层,不敢让飞机去巡视</h3> <h3>至此一路下山,离开马鬃岭景区,所谓马丁公路的行程,应该算结束了。这一路走来,绝大多数时间在雾中穿行,美丽的秋色,险峻的山峰都无缘得见,只感觉那千回百转的山路从脚下经过。<br>那视频里说的安徽最美秋色在哪里?再见了,马鬃岭,我应该还会再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