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我的高考,感悟人生道路

征文选编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征文作者:陈仲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天津大学77级光学仪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者简历:1947年9月生人,1966年天津塘沽一中高三毕业,1968年9月内蒙乌盟凉城插队知青,1971年12月选调到航天部第四研究院359厂检验科,1976年12月调到天津碱厂联碱无损检验,1978年3月天津大学精仪系光仪专业学习,1982年2月毕业到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研院工作至退休。现住天津滨海新区。&nbsp;</b>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 我是1966年天津市塘沽一中高三毕业生。那年初夏,我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高考复习,毕业考试和体检已都完成,还填报了高考志愿(那时是考前报志愿)。在距高考还有短短十来天的时候,1966年6月17日,报纸广播突然宣布今年高考推迟半年。当时一听还特别高兴,觉得还有时间可以更细致地复习,谁知形势变了,随之,就是“文革”动乱的十年,高考变得遥遥无期。这十年中,我作为知青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来选调到内蒙航天部四院保密厂工作,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秋,时隔十一年半,国家决定恢复中断十多年的高考制度,才给我们这些当年一心渴望上大学的人带来了希望。可是这时我已结婚并且有了不到一周岁的女儿,十几年前的心愿现在能否实现,对于我已30岁的人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当时的招生政策年龄放宽到30岁,并且满5年工龄可带工资上学,这两条我都符合,真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恢复高考这一英明决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征得了父母和爱人的支持后,我决定报名参加高考。当时我刚从内蒙保密厂调回天津不到一年,单位的许多同事劝我,好容易下乡回来有个家,再要毕业分配到外地怎么办?去上学要住校,带孩子也是个问题。母亲还在工作,下班后晚上还要给我带孩子,很辛苦。可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大学神圣殿堂的期盼,支撑着我下定决心,克服这些困难去参加高考。我赶紧找出了当年准备高考时的教科书,白天上班,晚上把孩子哄睡了之后复习功课。幸好那年高考不考外语,因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好,我中学学了6年俄语。由于76年大地震,单位托儿所被震塌,我的孩子只能送寄托户。77年底高考那几天,我没好意思告诉寄托户要去参加高考,只说有事我不能回来喂奶, 麻烦她给喂牛奶。这次高考对我们这些老高三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尤其数学和理化考试, 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做完了,反复检查后还把附加题也都做了,这得感谢“文革”前塘沽一中的教学质量给我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后来得知我们老高三几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取得了好成绩,位于全区前列。为了照顾孩子方便,我报考了天津大学。但没想到第一批录取时,我由于年龄大,已婚且有孩子,未被录取,当时觉得非常遗憾又无奈。开学半个多月后,中央又在报纸上宣布对高考成绩优异超龄已婚的老高三考生放宽政策录取。得知这一喜讯,望着天津大学精仪系的入学通知,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期盼终于如愿以偿了。当时的情景刻骨铭心,虽已四十年,仍记得父母和爱人以及弟弟妹妹们惊喜的面容!恢复高考开启了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千家万户人们的心中。  我到天津大学入学后每周回家一次,刚开始周六下午到托儿所接孩子时,托儿所阿姨不认识我,问我找谁(因平时是我母亲下班接)。每次周日晚返校时,面对一岁多哭闹的孩子心中十分不忍,恋恋不舍。孩子慢慢懂事了,知道妈妈要去上学,还到火车站送我。大三时女儿已4岁,还曾带到天大宿舍去玩。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四年学习时光一瞬即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大学四年,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们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教育激励着我们;“实事求是”的百年校训是我们的文化血脉和精神指南。我所在的精仪系77光仪专业,同学中不少是经历了“文革”被压抑,被耽误的一代,大都经受过种种磨炼。同学们如饥似渴,为找回被耽误的青春而勤奋刻苦的努力学习。系领导,老师们和辅导员胥老师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的班集体曾被评选为全校的标兵班。班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天大难忘的四年不仅使我获得知识,更确立了人生的追求和使命感,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毕业后转年女儿就上小学了。大学四年我对孩子照顾相对较少,而这对她也是个锻炼,比较自立,不娇气,对她成长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良好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毕业36年来,我的同学们有的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选送的出国留学生,他们在外工作和研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国内的同窗学友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成果丰硕。天大教授刘铁根同学最近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大奖。这是我们77光仪的骄傲,更是我们天津大学的光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回味高考,感悟人生,我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天津大学的首届毕业生,毕业后这些年来,秉承母校的优良传统和“实事求是”的校训,勤勤恳恳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为我国的交通运输港口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心血,于55岁时退休,后继续在原单位原职务返聘工作8年后正式退休。回想这几十年来的人生道路,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使我得以在天大汲取知识,感恩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感念我们亲如一家的班集体77光仪!</span></p> <p class="ql-block">下图: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77、78级天大学子送给母校的礼物:《双亭》。寓意:两届学子同年入校。</p><p class="ql-block">双亭立柱悬挂着《天大青年湖诗韵》为双亭撰写的两幅对联。</p><p class="ql-block">联一 上联:龙门复启春秋榜</p><p class="ql-block"> 下联:国运重兴风雨楼</p><p class="ql-block"> 横批:桃李逢时</p><p class="ql-block">联二 上联:云飞天大高弥小</p><p class="ql-block"> 下联:水入北洋深且平</p><p class="ql-block"> 横批:巍巍学府</p><p class="ql-block">两个横匾: 春华 秋实</p><p class="ql-block">双亭屹立在天大卫津路校区,青年湖湖畔,与大学生活动中心遥遥相对,成为天大标志性建筑。</p>